幼儿教师随笔

时间:2021-10-20 20:00:41 随笔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随笔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教师随笔1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可能都感觉到有些孩子愿意大喊大叫,刚刚告诉完不要大喊大叫一会儿孩子又忘记了,依然如故。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孩子自己,说话音量过大,一会损坏喉咙,影响声带的发育;二会给人留下不礼貌、没教养的印象。即便是一句简单的“你好!”,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语气,都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谁又愿意听到那刺耳的问候呢?

  如果在幼儿园或者是某个集体,若是天天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听觉,更加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以及注意力。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是经常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易形成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孩子的天性原本是无忧无虑、轻松自由的,可是却过早地感染焦虑,那是对孩子多大的摧残啊!

  那么,孩子为何会大嗓门地说话呢?天生这样吗?遗传的因素固然有,家庭的成长环境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幼儿园或学校环境的影响。有时,几个孩子在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大家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而这时候,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会采用大声嚷嚷的方法,以为只要自己大声地喊,就能超过别人的声音,就能被大家所听到。你的声音这么大,我的声音比你还要大。这样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现象。

  如果孩子产生这种现象,作为老师其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活动中、课堂上,如果教师忽视某些孩子的存在,无视他们的反应,无视他们的心理,更无视他们的语言。其实在某个角落里,有一双充满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就因为老师的忽视,而使他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剥夺了他表达的权利。这个时候,那些表现欲强烈的孩子往往会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来。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才会让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而有些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持“你是学生,我是老师”的关系,则会用更高分贝的音量来压倒孩子,稳定局面,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不失老师的尊严。久而久之,这一切都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声音越大,老师也就越想压过他们。而老师的声音越大,孩子也会试图用更大的音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亲爱的教师们,希望你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

  蒙台梭利教学法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能走过那么多年 ,还能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推崇者,自然有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现象,我觉得“蒙氏”教育给每个接触过它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静”和教师很少用语言只用眼神。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乐,他们自由,但不会影响同伴,他们活动,但又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喧哗的场面。如果有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当然,我们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营造的这样一种氛围,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做到这样?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样。那么,既然孩子的差别不是主要问题,那幼儿园及教师的方法就值得探讨了。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并不在于教导孩子,而是为孩子准备一个丰裕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假若教师、师生之间的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那么,我们的孩子还能大声喊叫吗?

幼儿教师随笔2

  这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每个星期一的午睡时间,晨晨都异常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由于晚上没睡好觉,我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晨晨看见了,好奇的看着我,问:“教师,你怎样哭了?”“我没哭。”“没哭怎样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样会有泪呢?”晨晨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对!晨晨真棒!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不明白教师打哈欠流眼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晨晨低下头想了一会,说:“教师,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难受了,我们睡觉吧。”

幼儿教师随笔3

  老师眼里有个我

  大班的小孩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一个“智力大冲关”的环节。但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纪律……也曾多次想过去掉这个环节,可小孩们的兴至极高。如果哪节课没进行闯关游戏,他们就会问:老师,这天为什么不闯关了?我们都想闯闯关呢!于是便又将它留了下来。这天课堂上,又到了闯关环节了,如何让未闯关的小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那里呢?望着他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来了灵感,说道:“谁是好小孩,老师的眼睛里就有谁。”听到那里,小孩们立刻做好了,个性是那几个调皮蛋坐的最好。我立刻表扬了他们,想当然,我们的环节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之后,我又将此方法用于学前班,效果同样不错。

  其实,每个小孩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小孩,但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大班午睡

  最近一段时间小孩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小孩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小孩还磨磨蹭曾的。但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在幼儿园午睡是小孩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小孩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小孩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小孩们、满足小孩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小孩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小孩们,小孩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必须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小孩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小孩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明白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老师就应言行一致

  我们班的幼儿,有好几个午睡习惯一向都很差。在他们睡不着或睡不好时,我都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入睡,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如果仍然有睡不着的,我经常会说一些吓唬他们的话。如;会对他们说“此刻大家小朋友乖乖睡觉的时候你们睡不着,等小朋友们起床后,你们睡不着的继续留下来睡。”这样的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但是从来没有执行过。

  昨日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小孩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小孩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但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样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但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必须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小孩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要乖乖睡觉的”。果然,在这天的午睡时,小孩们的表现较好。从这件小事能够看出,我们老师,不管应对再小的小孩,我的言行都就应做到一致,不然,我们说的话起不到作用。

幼儿教师随笔4

  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爱是最好的老师》,感觉不错,文章是这样的: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

  “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小孩……

  “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小孩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小孩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小孩还记着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小孩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小孩……”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情感、是一种平等关系、是整体接纳、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这样的爱才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小孩并深刻地影响他们。当小孩体会到我们的爱时,他们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我们,即使我们不能满足小孩的物质愿望,他们依然会爱我们。因为,这时他们已经知道,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远比物质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实的爱。

  我们在工作中,给予小孩无限的爱,才能让小孩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长的.幸福,才能让家长心存感激,也许我们在工作中有过份的举止,有过激的言行,给小孩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家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对别人付出爱,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不要把爱的方式当作爱。而给他们真实的需要,真正的爱!

幼儿教师随笔5

  “不去,不去,我不去。”这是杉杉带着哭腔的喊叫声。这一幕发生在升中班的分班现场,他被分到另一个班,怎么也不肯离开,与他共同度过小班一学年的老师和同伴。所以,他大叫着不肯离去。而另一个孩子泽泽,知道自己被分到另一个班,干脆趴在桌子上任谁叫都不理,我们也好言相劝,可这孩子就是不肯离开这张桌子,像长在了桌子上。而其他被分走的孩子,虽听话的离开,脸上却满是不情愿;而那些从另一个班分过来的孩子,也显得很不自在,脸上写满对原班级老师和同伴的眷恋与不舍。看到这些,使我触动很大,记得刚入小班那会儿,这些孩子,对我们这些老师的不信赖,以及对同伴的陌生,就是成为对爸爸妈妈的眷恋与不舍的原因吧。这些孩子与老师同伴相处一年,一年虽不长,但也处出了信任与依赖,现在要分开,不舍是难免的。同样,我这个做老师的,也有着诸多的不舍,特别是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恋恋不舍,与一步一回头,我心里倍感失落,总觉得自己带的孩子是最好的,不论那一个,就如,总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好一样。

  这次分班风波,虽令我不舍,却也令我非常感动,这些孩子,是从一入幼儿园,就由我接手的,从孩子一开始,对我们老师的不信任,到现在对班级的不舍,说明了我们老师一年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们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耐心,用我们的细心,换来了孩子们对我们的信赖,我倍感欣慰。

  从孩子身上出发,这次分班,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孩子一生不能永远,与相熟的人在一起,必然会一次又一次走进陌生的环境,一次又一次融入陌生的人群,要融进这些陌生的环境中,就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我们幼儿园教程中的重要一课。这次分班,也是对孩子适应能力的一种锻炼,认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伙伴。

幼儿教师随笔6

  幼儿教师随笔:争当小老师

  玩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天和他们约定安排好一种活动。如:周一:搭积木,周二:捏橡皮泥,周三:折纸……在这每天都变化着的活动中,孩子们不同的机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今天的桌面游戏是折纸时间,有的孩子已乖乖地拿过纸开始折着啄木鸟、房子等。可是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就忍不住了,他们折出飞机开始在教室中飞翔、遨游。于是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啦,骚动也开始。这时,我看见平时不太说话的琪琪正在认真地折青蛙,这可是以前小朋友很少有人会折的。我马上请琪琪到前面来:“今天,老师想请琪琪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折青蛙。你们想不想学?”“想!”在一片响亮地想字声中,小朋友赶快坐好,手里拿着折纸,在期待的眼神中,开始了小老师的教学。

  虽然孩子的教学不可能如同老师般的清晰,需要老师在一旁帮忙。可是小老师教得投入,下面的学生也很认真得学,没想到一遍下来,居然有半数的孩子学会了。然后我再请这部分学会的孩子做小老师,教旁边不会的小朋友。就这样,孩子们成功地学会了折青蛙。 “老师,我下次也教小朋友折电话,当小老师,好不好?” 丁丁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主动请缨,真让我惊奇。而同时其他的几个孩子也纷纷说:“老师,我会折衣服……。下次我来教大家折,好不好?”……没想到,孩子们的热情这么高。“行,以后我们每次都请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不过小老师教得本领必须是以前我们小朋友不会的,谁有新本领,就请谁做老师。”

  就这样,每周一次的折纸变成了孩子切磋折纸能力的时间。几周时间下来,发现这招还真奏效,折纸本领大了,秩序有序,朋友间的交流不但多了,同时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幼儿教师随笔7

  有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我很赞同。就像大船沉没源于一块有虫蛀小窟窿的木板给我们的启示一样:不要忽略小事,小事有时也会铸成大错。

  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历程。”“教师的一言一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深知关注细节的重要性,时常要求自己做每件事情都不要忽略细节。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求孩子做到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自身行为的小细节: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这些细节的坚持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细节的关注体现一个人的责任心。

  在与孩子交往中也要注意细节:听孩子讲话时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这样一个细节让孩子觉得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善于运用眼神,细小的动作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刚入小班时,有一个孩子分离焦虑特别严重,当别的孩子已参与到活动中来,他却还哇哇大哭,有一次离园,我亲亲地吻了一下他的脸颊并与他约定明天不哭了。第二天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开开心心的来到了幼儿园……家长说,你昨天亲了他,他开心地向家人宣布:“老师喜欢我,老师亲我了。”轻轻的一个吻换来了孩子顺利摆脱分离焦虑,真后悔为什么不早点亲亲他呢。在我们大人看来只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成长中无法逾越的坎坎坷坷。

  再如,每天的离园活动,家长总是询问孩子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我想如果都以“很好”来回答,家长会认为老师可能没有关注到我孩子的表现。因此每天我都会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今天吃了几碗饭;在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区域活动中操作了什么材料;心情如何;遇到特殊的事情,我会用笔把它们记下来……然后在离园的时候,一一反馈。来不及反馈的,在班级QQ群里反应。家长们听老师说得那么细,都开心地露出笑脸,“老师观察得真细啊,交到你们责任心强的老师手里,我们放心。”

  每个人每天所做的都是一些重复的琐碎的平凡的小事,能称得上大事的没有多少件。但是能够把小事、平凡事做好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让我们都来关注细节,做这不平凡的人吧!

幼儿教师随笔8

  又到了我们的区域活动了,孩子们悠然而惬意的选择着活动区,作为老师的我们却要拿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看家本领。你听,又来了:“老师,子骞把我的彩笔扔地上了!”“老师,子骞又来抢我的积木!”我还没有走到告状小朋友的身边,就听到旁边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浇油”。子涵说:“老师,子骞最讨厌了,上次把我的排笔扔水槽里了!”依宸说:“对,他最讨厌,在院子玩时,他总是推我!”俊铭说:“他是坏孩子,我上次画画,他把我的画纸画的乱七八糟的!他真坏,我们不喜欢他!”

  孩子们争前恐后的历数着子骞的种种“恶行”,虽然我们对子骞的调皮有目共睹,但听到孩子们这样异口同声的说讨厌,我还是颇为吃惊。孩子们之间缺少宽容!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今天的小结就是: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让我震惊的却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游戏规则、挑食、打人、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问:当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长此以往,如不及时纠正,只会助长孩子们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的时间则渐渐增强,幼儿时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儿之间缺乏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幼儿之间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被排挤的幼儿则会对指责自己的幼儿心怀怨恨,不利于幼儿社会关系的发展。

  作为我们老师更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严厉的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的引导幼儿复述事情的过程,找出告状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

  时代在变,终身学习是教育者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一路狂奔……

幼儿教师随笔9

  和幼儿朝夕相处,我们每一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细细一推敲,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

  我们能够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一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当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仅有我们将幼儿真正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提高,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供给的支持最易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幼儿教师随笔10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考,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要在储满“师爱”的脑海中采摘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崇高的哲理,教给孩子们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动听的颂歌,让爱与美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得曾有人这样问过我:"做幼儿教师你真的幸福么?”我的回答是“我很幸福”。因为在孩子中间那种放松,无拘无束,融洽的气氛是多么吸引我,那些共同玩耍时的快乐,常给我无穷的回味,当孩子们有进步时,所体验的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工作无法比拟的,慢慢的我便爱上这份职业,这种爱,是我最好的教师,这种爱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是爱,使我对这项工作更加成熟,更加得心应手,我和孩子们在爱中融为了一体,久而久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段音符,孩子们都和我好像有了默契,都能心领神会。当我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孩子身上时,当我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时,我发现孩子们忽然长大了,懂事了,聪明了,突然间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他无比神圣,无比伟大,不少家长,看了我们的工作后,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听了你们的课,才知道幼儿教师有多辛苦,看了你们教孩子,才明白什么是细致,怎样才算耐心。

  不少人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把教师的劳动与这些牺牲者,悲苦的形象相连,于是便有了感慨:当老师有啥意思?”而我认为,老师因该有老师的境界,老师更因该有老师的情怀——“传道、授业、解惑”舍我其谁?

幼儿教师随笔11

  今日早上刚上班,中一班传来一阵喊叫声,“是什么呀?”“是小青蛙吗?”。我过去一看,原先他们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小的蟾蜍,他们班的刘教师想把它请出去,这个小东西却气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条腿伸的直直的。“教师,让它和我们玩儿一会儿吧?”李嘉怡小声的说,“好吧,可是别用手去碰它。”刘教师停止驱赶,蹲下来和孩子们一齐认真而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小家伙,“瞧瞧,这到底是一只小青蛙还是小癞蛤蟆呢?”刘教师也不敢确定了。“应当是一只小蟾蜍吧!”我说“我也不敢确定,干脆上网查查吧。”上网查了查,哈哈,还真是蟾蜍,这小家伙也是一种益虫,会吃蚊子等害虫,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人类的健康,它还会分泌毒液,它的毒液还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们长见识了,多谢这只不速之客——蟾蜍。

幼儿教师随笔12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明明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现在,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现在明明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体会:

  这些事例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要做好幼教这份工作,有了爱心、耐心与细心才会有全身心的付出;有了全身心的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它告诉我们,面对每一位天真无邪的孩子,只要老师能无私地献出这份爱心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和孩子们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和玩伴。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切,因为爱心能营造和谐,而和谐能创造出一切奇迹!

幼儿教师随笔13

  十足,见状,我趁机说“好呀,我们来比赛,看看谁的小手洗的又快又干净,而且没有把水溅到小朋友身上,看看谁是第一。”“小手准备好,预备开始”话音刚落,一场别开生面的洗手比赛就开始了,小宝贝们安静的站在水池旁边,先湿手,打肥皂,认真的搓着小手,没有了以往的吵吵闹闹,水花乱溅。不一会就听见:“老师我的手洗好了,我是第一名。”“老师,你输了,我先洗完了”“我是第一……”

  吃过午饭后,孩子们还是念念不忘饭前的那场比赛,不停地问我:“老师,我们再来一场比赛好不好?”我高兴的冲他们点点头,心里不由得高兴,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用为孩子们洗手而发愁了,在不用站在他们身边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

  通过此事让我明白了,有时单纯的说教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一定适用,要投其所好,顺应他们的意愿,这比一百次的说教达到的效果要好的多。

幼儿教师随笔14

  鼓励,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鼓励同样也是这期存在的意义的!我们班上有个叫浩浩的孩子,长得圆头圆脑,很是可爱。可他却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每次与他交流,他总是把头垂的低低的,两只小手不自然地捏来捏去,答非所问。在美术操作活动中,他总是显得小心翼翼,握着油画棒或是其他的工具不敢动手,往往是其他幼儿都完成了,他的作品还是一动都没有动。当我单独指导他的时候,他就变得很没自信,一个劲儿地问:“是这样吗?是这样吗?这样对不对?”看他握笔的小手还在不停地发抖,别提有多紧张了。看着他的样子,我只能不时地鼓励他:“是的,就这样,好极了!真棒!”针对浩浩的情况,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原来浩浩的父母由于工作非常忙碌,孩子在家的活动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自然鼓励的话语也听得很少,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信,什么事情都不敢动手,畏首畏尾。

  其实孩子在家庭、幼儿园里,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惨透着家长和教师的心血,而他们细微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及时予以鼓励,那对于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的培养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鼓励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口头鼓励是最有效的。一句“你真棒”、“好极了”、“你真了不起”,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一亲他们的小脸蛋……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这些做法,它将令孩子感到无限的满足和浓浓的亲子之情。例如在玩玩具时,孩子能主动将玩过的玩具放进玩具箱,这时候,我们应针对孩子的这一行为马上给予表扬,“你把玩具收拾得真好,太能干了!”我们的表扬,无形中为孩子确立了一个目标,让他明白这样做是正确的。

  鼓励是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只要把握适当的鼓励方式、鼓励时机,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变得积极自信,能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因此让我们学会多关注孩子,鼓励多一些,训斥少一点。

幼儿教师随笔15

  “快看这是什么?”“啊!你们看那是什么?”孩子们一路上问这问那充满了好奇。这是大一班的26名家长和21名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北京植物园秋游。

  现在班上的孩子们正在研究树叶,他们希望研究更多的植物。所以他们选择了去植物园。去植物园对孩子们有什么意义。可以促进孩子们哪些发展成为我们的思考点。我们研究后认为要让孩子们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在去植物园之前我们首先帮助孩子们明确目的。

  “我们为什么去植物园?”孩子们说:“我们要看树木。”“我们要看树的什么?”“看树叶。”“看树叶有什么用?”“看树叶可以知道树叶有什么颜色。”“看树叶从哪里先掉下来。”“看什么树不掉叶子。”“看看有没有奇形怪状的树叶。”“看看热带的树叶什么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

  然后,我们让孩子们想一想怎么去。

  “我们邀请爸爸妈妈带我们去。”“我们可以打车去。”“我们可以坐汽车去。”孩子们出主意。“怎么邀请爸爸妈妈呢?”我问。“我给妈妈打一个电话,请她去。”“我回家跟爸爸说,请他陪我去。”“我为爸爸妈妈画一个请柬。”“我告诉妈妈我们为什么去植物园。她一听觉得很好就陪我去了。”

  我问孩子们:“我们在植物园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怎么解决?”

  孩子们的计划非常周密。“我们会口渴,我们要带上水。”“我们要穿舒服的鞋。”“我们要带上买车票的钱。”“我们出门不能忘带钥匙。”“我们要带照相机,把看到的东西照下来。”为了记住自己所说的。孩子们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了自己的计划,并分头准备。

  我们把准备的情况介绍给爸爸妈妈,他们也明确了秋游的意义,他们回家又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11月11日。天气格外晴朗,微风吹在脸上很凉爽。秋天的植物园景色怡人,呈现了大自然奇妙的色彩。我们首先来到树木演化展览馆。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讲解下了解了树木的演变过程,他们看到了树木的化石、图片等。

  离开展览馆,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孩子们不停地问这问那。家长看了树上的说明再讲给孩子听。这是白皮松。这是侧柏……家长都说。我们也认识了许多树。以前见过但不知道名字,现在知道了。

  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在大片松软的草地上奔跑、翻滚……在这里我们组织孩子们和家长玩“拔根”的游戏。孩子们发现了“年轻的树叶”容易断。失去一部分水分的树叶叶柄不易断。我们还玩了亲子游戏“捉树叶”。孩子和爸爸妈妈在游戏中感情更亲近了。

  我们要去热带展馆参观了,可是我们“迷了路”。我问孩子们怎么办?孩子们说:“找人问问吧。”“咱们看看路标吧。”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找到了路标,顺着路标我们继续前进,当发现热带展馆的时候,孩子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高兴,他们成功地找到了目标。

  在热带展馆里,孩子们为各种树叶拍照。他们比较着热带树木与展馆外面树木的异同。孩子们用手摸,用眼看,用鼻子闻,用嘴问。家长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边为孩子们讲解一边交流着育儿经验。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采集的各种标本放在区域里。孩子们时常去摆弄去回味。我们还创建了一面摄影作品墙,展示孩子们自己的摄影作品。家长们说:“我们平常带孩子出去玩也没这么高兴,什么时候再组织外出我们一定还去。”

  通过这次家园同游,我们不仅为孩子们的研究提供了机会,还为孩子们创造了自己计划,自己做事,自己总结的学习机会。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与同伴与成人交往。家长们在活动中与孩子与老师都增加了了解。增进了感情。

  我们的秋游不是昂贵的旅游,不需要太多的花费。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让他们透过第一手经验的探讨而成为有关植物方面的“专家”。孩子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整理、展示实地考察中所收集到的资料,这个过程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观察事物的了解。

【幼儿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大班幼儿教师随笔

3.幼儿教师个人随笔

4.幼儿教师教学随笔

5.幼儿教师工作随笔

6.幼儿教师成长感悟随笔

7.大班幼儿教师随笔(15篇)

8.大班幼儿教师随笔15篇

9.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