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孟子随笔作文

时间:2024-07-26 07:40:42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心中的孟子随笔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孟子随笔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心中的孟子随笔作文

我心中的孟子随笔作文1

  我追寻着孟子的足迹,带着一颗尊敬的心,又一次走进了孟子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仁、义、礼、智中流连,跨越历史的长河,品味着《孟子》一书的精华,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虽然他没有苏秦姗姗来往于六国之间的显赫与威风,也没有庄子淡漠一切而又热爱一切的洒脱与激情,他拥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远大抱负,还有那“舍生取义”的气节。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他那机智的辩论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一不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生于乱世之中,却背着“民贵君轻”的行囊,积极奔走于游说之路上,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只是为那些父子不相见,妻离子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衣帛食肉”和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矢志不渝。他岂能不知人心险恶,自己的主张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孟子认为大丈夫正义在胸,便能无所畏惧,锋芒毕露,为了道义,即便被杀头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崇高的理想给他带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如同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在这一战乱频繁,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他长途跋涉,奔走于列国之间,真诚而执着。他主张仁政,反对暴力治国,倡导以德服人,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但是那成王败寇的时代有谁会听从他的意见呢?在多次碰壁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不会实现了,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满腔抱负与才华刻在竹简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了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皆可以为尧舜……”。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不辞劳苦,凝结成精华,他为后人留下《孟子》这一传世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他机智善辩,才华横溢。只要稍稍向权贵弯一弯腰,他便可如同苏秦一样权倾朝野,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抑或只要稍稍洒脱一些,他便可以同庄子一样活得安逸潇洒。但是孟子苦苦抱定自己的志愿,在那战乱的年代里跌宕起伏,他背负着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使自己的人生充满辉煌!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句句经典的话语,无不彰显了孟子敏锐的论辩艺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缜密的构思,那些精炼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孟子的作品堪称中华五千年来文明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穿越过时间的长河,他依然被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纵观历史的长廊,闪耀着他思想智慧的光芒。这就是孟子,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站在历史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他的思想会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后人,鼓舞着后人,显示它独特的光辉!

我心中的孟子随笔作文2

  孟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想一直被人们学习。他的《鱼我所欲也》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

  我赞同《鱼我所欲也》中的“舍生取义”,赞同孟子所说的“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但是,孟子并没有想到,“取义者”与“舍义求生者”之间还存在着一者,我可以由一个成语来说明:忍辱负重。

  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我也不否认,一般人是会这样做的。但孟子提到的“贤者能勿丧耳”就让我有些想不过去了。像文天祥这等的民族英雄自然是很符合孟子所讲,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为保留骨气而死的。

  大家对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定不陌生吧?他为什么能有后来的灭吴的决心呢?正是因为他受过吴王的侮辱。他被吴王呼来喝去,被迫服侍吴王。而他怎么想的呢?死吗?不,他没有生出那等想法,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活下去,有朝一日定要洗清所受之辱。于是,他忍辱负重,屈尊服侍吴王。后来,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卧薪尝胆,不忘耻辱,终于灭吴洗去了耻辱。这样看来,勾践并不是个没骨气的人。但他若是不甘被吴虏而拔剑自刎,会有机会灭掉吴国吗?那样做,反而会贻笑大方。

  如果这个史实还不足以证明忍辱负重是明智的,我还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韩信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而受过跨下之辱的.韩信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将,难道我们能说他没有骨气吗?

  可见,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能屈能伸,听说当初明太祖朱元璋贫困时也当过乞丐,那他有没有受过嗟来之食呢?换个角度说吧,我们假设孟子还未写下《鱼我所欲也》,有一天他也是穷困潦倒,饥饿难耐。此时,有人“呼尔”而与之饭菜,他会接受吗?若不接受,饿死,那哪里来《鱼我所欲也》这传诵至今的文章?若接受,即生,那又哪里能合《鱼我所欲也》之说?

  有时候,现实与思想还是存在着矛盾的,也可以说,矛盾无所不在。任何事都是有角度的,所在角度不同,想到的也就不同。如果思想确实很好,但角度不够的话,还是说得保守点好,但是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思想。大胆地提出来,即使错了,也会有人帮你改正,你只用虚心纳谏就行了,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是反对孟子的思想,只是提出我的一些看法罢了。若得罪了他老人家,那么就只有愿他在九泉之下能体谅了!

【我心中的孟子随笔作文】相关文章:

心中烦恼随笔:我的烦恼随笔初一05-17

我的随笔作文09-21

我心中的中学作文05-29

教育随笔-当孩子心中白雪公主08-05

我与书随笔09-12

我的奶奶随笔09-18

我的周末随笔03-01

我的快乐随笔04-23

我的嘴随笔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