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

时间:2025-01-05 15:57:01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中学作文必备【8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作文必备【8篇】

中学作文 篇1

  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精神的升华。——题记

  生活中有着太多让我们感动的瞬间——忧伤时一句鼓励的话语,困难时一些无私的帮助,绝望时一个坚强的信念……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因一个动作,一句话语而感动,甚至有时被自己感动……比兴开头,引出被自己感动的话题。

  或许,我太倔强了,个子矮小的我竟喜欢上了长跑。因而同学们嘲笑我,朋友们挖苦我,就连平时最理解我的父母也摇摇头不支持我。我沮丧着,巴巴的看见他人健步如飞的身影。但深埋在心里的欲望终究战胜了理智。我缓缓地跑着,对着自己不住的说:“你能行,你可以的。”就这样,我重复着,一口气跑完了四圈。终于停下了脚步,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腿早已发软,喉咙也干得似火烧,但是我绝不会放弃!描写众人的态度,反衬出“我”执着的.信念。一天又一天,我顶着同学与朋友们的讽刺和异样的目光,独自一人一圈又一圈地挥洒着孤独的汗水。我一直都坚信,只要不懈地坚持下去,我就会离我的梦更近一步。道理深刻。

  终于,运动会不期而至了。我非常想去报名,但,我犹豫着——梦做到这里就可以了,它终究只是一个梦而已。可是,我没有料想到,班上竟有一个报名名额无人问津。于是我鼓着勇气报了名,咬着牙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梦,就算仅仅依靠我一个人。结果非常快出来了,我做到了。当我轻松的跑完全程,同学们以惊异与赞许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的泪水一涌而至……我成功了,我终于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那一年,我的跑步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六。成功的硕果。至今,我还有些许不相信,但我却为自己的执著而感动,为自己的坚强而感动,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动。有时候,我们会被自己感动,也许是因为自身的独立,学习的进步,奋力的拼搏。

  但值得肯定的是,它是一个美丽的起点,为未来引航;它是一次勇敢的超越,为自己喝彩。点题,点明中心。

  生命,需要被自己感动……省略号引人深思。

中学作文 篇2

  幸福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她柔柔的。暖暖的。甜甜的,美美的……幸福的时刻是想让世界永远停留的`时刻。我跟小动物也有幸福的刻。

  那天,我去姨妈家玩,刚进门就看见一只小狗,可爱极了。尾巴在空中摆来摆去,全身棕色的毛,两只大眼睛一闪一闪的,活像两颗黑色的宝石。

  我一会摸摸它的头,一会摸摸他的身子。小狗看出了我对它的喜爱,也亲密的舔舔我的手。它叫了几声,我觉得它可能饿了。我便拿了一根火腿肠喂它,小狗果然饿了像饿狼一样吃起来。它很快吃完了,又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说:“再给我一根火腿肠吧!”我又拿了一根火腿肠,他又吃完了。我想小狗也该渴了吧!我想喂它一盒奶,可惜没找到,我便接了点水,又给他搭了一个温暖的窝,我把它抱进窝里,喂它水,它不喝,我又给他加了点热水,他总算喝了。

  我等它吃饱喝足了,便跟它玩了起来。我们玩的很开心。它玩累了,就躺在窝里睡觉,小狗睡得很香。我又找了块布盖在它的身上。我想小狗一定会做一个甜美的梦。

  过了一会,我该回家了。当我刚刚把脚迈到门口就听见“汪汪”的叫声。原来小狗醒了,小狗一下子就跑到了我身边,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说:“您别走,请你留下好吗?”当时我好感动好幸福。

  我该走了,小狗的眼里含着眼泪!和小狗在一起的时刻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也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小狗。

  给予别人自己才会幸福,所以我们要帮助别人。

中学作文 篇3

  每次看到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时,我都特别向往飞上蓝天,去看看天上的白云。

  终于妈妈要带我坐飞机啦 ,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终于要飞上蓝天了。听爸爸说飞机起飞时会有一点斜,有失重的感觉,我心里也有一点点紧张。

  我们早早的起床开车两个多小时到达新郑机场后,先换登机牌把行李办理托运,然后经过安全检查和一系列手续进入候机厅等飞机。时间过的真慢啊!我等了一个多小时后,飞机终于到达了机场。我迫不及待的登上飞机,坐到我的位置上打开遮光板,巨大的机翼映入眼帘,没过多久飞机便缓缓进入跑道准备起飞,瞬间飞机在跑道上飞速行驶起来,然后直冲云霄。顿时,我觉得有一股力量压在我头顶,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飞机飞过了云层,远远望去天空瓦蓝洁净,像蓝色的海洋,向下看一朵朵白云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块白色的大地毯,飞机像在地毯上慢慢的爬着。白云就像魔术师一样,有的'变成可爱的小兔子在空中跳舞;有的变成一匹奔腾的骏马;有的变成一条条小鱼在空中畅游;还有的变成一头牛在幽闲地啃草......我看着窗外的景色 ,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飞机开始缓缓降落,从飞机上往下看地面上的一切就像用缩小药水把他们缩小似的,汽车就像小蚂蚁在巨大的地图上爬。很快我们就降落到了地面,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飞机,我期待着再次乘坐飞机飞上蓝天。

中学作文 篇4

  上午第四节课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般向食堂走去,而我,却没有。不知是因为近几天的烦心事,还是这闷着脸的天气影响了我。

  我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看着西边那一排杨树。虽然那唯一的一颗柳树很是显眼,但让我着迷的却是那棵小杨树。看着她的叶子在秋风中纷纷飘零,心里便有了一种惋惜的感觉。每一片树叶都像她的孩子,秋风一过,他们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忽然,眼前飘过一片枯叶,于是我伸手去接,没想到这一片枯叶竟是幻觉。虽然没有接到这片枯叶,但我接到了那一种属于秋天的东西——秋雨。

  这场秋雨下的甚是美妙。雨下的是雨粒,如果要再冷些,就要变成雪沙了。雨下的朦朦胧胧的,如果不去亲身体验,你绝不会知道在下雨。我不由自主地走下了楼梯,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我在秋雨中慢慢地踱着,不觉间已经到了看台上。墙外的树,也别有一番风味:所有的树叶都变黄了,虽然没有香山红叶的壮美,但在这似有似无的秋雨中,看着这万木黄叶,也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慢慢地,心里似乎放下了什么,轻松了许多。

  忽然,一只喜鹊打破了这宁静却又稍带一丝哀愁的画面。它飞进了一棵树的树冠里避雨。不,不如说它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欣赏秋景。因为它进去之后,便唱起歌来。

  秋风秋雨的.确会给人一丝忧愁,但我认为这是对于那些蜗居在封闭的盒子里的人说的。打开盒子,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去捕捉大自然的色彩,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以他包容的胸怀接受了我,告诉我生活的美好。

  原来秋风秋雨亦非“愁煞人”。

中学作文 篇5

  许多人一心只向往快乐,视人生艰难为畏途,视人生之痛为仇敌,希望离它们越远越好。然而正是那痛苦与欢乐,才谱写出生命的乐章;坠落与飞扬,才能构成了生命之重量;失败与成功,才合奏出生命的二重奏。

  蝴蝶的幼虫被那层又厚又重的蛹壳包着,它拼尽全力从蛹壳里挣脱出来在花丛中快乐地翩翩起舞。没有之前挣脱蛹壳的沉重,哪儿来飞舞的轻扬?草籽在地下被厚厚的泥土压着,它拼尽全力破土而出,迎着春风拂动。没有之前冲破冻土的艰辛,哪儿来随风而动的悠然?年幼的鹰一次又一次地张开翅膀从树枝上腾起,而后近乎狼狈地坠落,直至最后在天空中展翅翱翔。没有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会有日后空中那矫健潇洒的身姿?

  人生同样如此。在我们成功、欢笑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痛苦,亦或是漫长的黑暗、等待。它们让人生变得格外沉重。成功之路是寂寞的,因而我们需要更多的等待,承受更多的失落,品尝更多的孤独;成功之路也是漫长的,有太多的理由让你放弃,因而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面对这沉重的人生,有的人选择了逃避,于是放弃;有的人选择了面对,于是坚持。爱迪生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不断的追求过程包含了一次次的失败,而只有那些执着追求并从失败中获得最大快乐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生命之痛,给予我们更丰富的人生感悟,用事业成就了我们的收获。失败、挫折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亡国之痛,深深地在李煜的心中打下烙印。这位南唐后主被俘后所作之词悲慨哀愁,可谓以血 书成。王国维有评:此乃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没有这亡国之痛,想必习惯了那歌舞升平的后主是无法写出像《虞美人》这样蕴涵如此真挚情感的千古佳作的。从出生无忧无虑、荣华富贵到幼年的无才补天、半身潦倒,曹家的衰弱深深影响了曹雪芹的创作之路,他将自己家族的境遇深深熔铸在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里。纵然贫困苦难过早夺去了这个满腹才华的不屈生命,但那血泪凝成的.《石头记》却成为千古名作,闻名四海。没有此痛,何就此作?

  生命之重有时让我们喘不过气,但正是这深邃的重,让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意义。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可他用持之以恒的奉献和爱谱写了生命乐章中最激荡的音符。他用舞台构筑课堂,用他的歌声点亮希望。是的,癌症或许可以夺去他的生命,但绝夺不走他对人生的信念——爱与奉献。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富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明朗与欢乐。当大多数作家在消费时代里放弃了直面人生、拷问灵魂时,史铁生却依旧在自己的内心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出发,坚定地与艰难作斗争。勇气和执着,诠释了他的生命、理想。

  生命之痛、生命之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海伦·凯勒说过:“世上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人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就像人得了病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没有经历沙漠的苦难,我们怎能理解绿洲的可贵?没有体验炎夏的酷热,我们怎能感知仲秋的凉爽?没有目睹战争的残酷,我们怎会去珍惜和平的美好?

  只有经历人生的痛苦与磨难,才能奏响人生的二重奏,使人生的旋律更为和谐、更为动听,生命的色彩更为丰富、更为绚烂。

中学作文 篇6

  今天我与妈妈去了乡下,我一个人在田间的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一只正在缓慢爬动的小动物进入了我的眼帘。

  仔细一瞧,原然是一只小蜗牛。我突发奇想,我想与这只小蜗牛一起散步。于是,我慢慢得走着,生怕这只小蜗牛跟不上。当我走了几步,回头一看,那只小蜗牛竟离我这么远。

  我在它后面推了推,可它仍是那样慢慢地爬着。我唬它,我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

  蜗牛它虽然爬不快,但是它仍旧爬着。为的就是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为的就是能完成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蜗牛它靠自己的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是怎么样完成这些目标的?我们要学习蜗牛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生活常给人以启示,然而,生活却不会主动把“启示”送上门。生活按照它自己的模样和规律进行着,每个人都有权利从它那里获得启示。它给每个人以机会,而问题在于我们自己能不能从中去发现“启示”。勤于思索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辛勤寻找启示的人------带着悬而未决的问题去找,怀着种种疑团去找。思索生活本身,思索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你才会受到生活的馈赠。

中学作文 篇7

  自私的人们总是以为自己可以独立于世而存在,以为外界的因素并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当村民们向桶中倒水时,他们一定以为别人倒的是酒。正是这种自私的想法使他们尝到了苦果。我想,那碗清水在他们口中定是五味俱全吧。 中国先贤荀况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性的缺点是与生俱来的。西方《圣经》也说人有七宗罪,自私是人性一处最深的毒眼。每个人都渴望万事万物都有利于自己,都希望能够少出一点力,多得一点利。贪婪和自私总是相应而生的,由于自私的本性,衍生出拆台、欺诈、掠夺等恶行。正如这帮自以为聪明的村民,将本应热闹的丰年庆典葬送于一桶清水之中。他们的自私,毁掉了这本应人人共享的欢乐时光。 忆昔日,六国合纵,百万雄师共谋秦国,结果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正是各怀心思,葬送了自己 。 如果他们克服自私的本性,团结一致,历史恐怕会改写吧。 想当年,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发生火灾,人们都疯狂的涌向出口。尽管火势被及时控制,仍伤亡惨重。受伤的人中,因拥挤、践踏而受到伤害的更是占了多数。人们痛心的慨叹:人性的自私比熊熊大火更加可怕。 如果他们克服自私的本性,悲剧就不会那么惨烈吧。 新航路的.开辟,宣告了资产积极时代的到来。如今,尽管殖民体系早已土崩瓦解。可世界仍动荡不安。不公平的国际秩序仍阻碍着公平、和平的实现。而这些,正是因为那些大国的私欲造成的。 我想,如果各个国家能克服自私的本性,世界岂不和谐、阳光。 的确,人性的自私与生俱来,可这不应是人们堕落无耻的借口。克服藏在心底的自私吧,用真善美创造和谐的世界。 “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下坠楼女孩感动中国,白芳礼二十余年致力慈善震撼人心,胡忠夫妇十二年来高原支教大爱无疆。还有许许多多克服自私的人,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世间最美的乐章,他们正是人类的脊梁。

中学作文 篇8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提高视率 让分数和评语动态地呈现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

  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评改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让这一环节落空,那么作文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挣脱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疲软状态。所以,更新作文评改理念,在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知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思。我认为,对一篇学生作文,不应该存在绝对的评判标准,不应该只是惟一的分数和惟一的评语。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

  目前作文评改的主要弊端

  一是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试问:这少数学生的作文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其分数和评语都真的无可争议吗?作文的好差标准难道是绝对的吗?老师的打分尺度难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极个别特别好或极其差的作文,被老师用来做“典型”或“反面教材”,也许因为老师斟酌得审慎一点,评判的结果可能会离“准星”稍微近一点,从而能够被大家广泛地认同;然而,更多的作文,它们的分数是否就一定恰如其分呢?评语是否就一定切中肯綮呢?

  我想,既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者,尽管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读者。打个比方吧,教师可能比学生水平更高一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尺”与“寸”,但教师这个“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学生这个“寸”更是有“所长”之可能的“寸”,况且比较起来,教师“尺”为一,而那么多学生却拥有那么多的“寸”。可是,我们为什么只让教师的“尺”发挥着作用——很显然,有时发挥的反而是其“所短”,而不让学生的“寸”能够“有所长”呢?假如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大胆地放手,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甚至于多次参与,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许就会极大地提高的。

  二是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也就是说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再生能力”,转化成“生产力”。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

  这几乎就是一篇作文的命运!它“合在本中人未识”, 正如姜夔《扬州慢》词里的红色芍药“年年知为谁生”,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一篇作文的命运竟如此悲惨!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分数和评语:变静态为动态

  要克服上述两大弊端,要使分数和评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转化力,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分数和评语都不是静态的,它们是动态的。

  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可能因为心理失调,不能耐心地进入“文本”,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

  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分数和评语的给法,作重新考虑的时候了!为此,我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学生作文的分数是可以变动的,评语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的,因而它们是动态地呈现着的'。这样,分数和评语实际上会有若干个,而不是简单的一个。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分数可以变动,评语可以多元地呈现呢?这就涉及到一篇作文的视率问题。

  视率:变低为高

  现在,我们已经把分数和评语放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之中,而能够实现这一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作文的视率。

  什么叫视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简单地讲,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就是要看,包括别人看和自己看。没有看,实际上就是没有评价;看的人少乃至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评价的效果低,乃至只有一种评价。在这里,视率与评价发生了联系,也就是与分数和评语发生了联系。

  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有机会被老师所评讲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提高视率呢?

  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不是过去那种机械的“结对子”,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仍然只是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确实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

  第二,多种媒体呈现。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媒体极其丰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工具非常多。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一篇作文就是一条信息。过去,一篇作文往往只有一个读者,它就像韦应物《滁洲西涧》里所说的一棵幽草可怜地在“涧边生”着,少人知晓,无人赏识。那么,作为一个信息产品,它如何才能被别人广泛地了解呢?这就必须提高视率。在看的过程中,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信息的作文才能取得其训练效果。作为信息产品,一篇作文的内容被反复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由写作兴趣小组成员将一些文章的全文或更多文章的片断出成黑板报或编成小报(传阅或张贴);(2)在多媒体教室上评讲课,充分地利用实物投影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把更多学生作文的内容放大到大屏幕上;(3)把某些优秀作文的全文或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断推荐给校广播站,或鼓励学生自己投稿。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对精彩片断的呈现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到自己创造的信息被广泛地关注着,从而从面上鼓舞每个学生的信心,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第三,不同时间交流。目前,作文交流的渠道,通常是一课时的评讲课,至多再加上课后的个别面批。除此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渠道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过一段日子后,统一安排时间(如自习课、辅导课)交流,让学生“回头”看,像老牛吃草一样不断地反刍。

  如果我们用以上方法来认真地进行操作,那么,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无疑就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

  不过,视率的提高,还需要文字的载体发生一场革命。

  载体:变作文本为作文纸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使用装订成册的本子作为载体来给学生书写。这固然有其方便的一面,如便于保存;但是,不便于提高作文的视率,不便于作为信息来即时呈现。可以说,新的评改理念需要新的载体来实现它。

  我认为,应该把文字的载体设计成作文纸(这里要强调是“一张”)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作文本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从而提高视率,因为每一次作文都是写在一张纸上的,而一张纸可以不受已经装载了其它作文内容的整个本子的约束。其次,它有利于作文这种信息物灵活的呈现,我们可以把它即时地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不必从本子上撕扯下来或誊写下来),可以长时间地放在学校广播站而等待机会播出(不影响下一次的作文训练),可以整版地转换成复印件让大家人手一份(评改或欣赏)。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张作文纸,最好把“得分栏”设计出来,而且能够容纳几个不同的分数,这样就会提醒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评改。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学生作文的低视率和静态性评价,长期以来阻碍着作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许多教师不满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其中少数人还自发地在下放权力让学生互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的尝试始终还不能做得非常彻底(仅仅是“我看你的,你看我的”机械式的交换,其结果仍然一样:分数和评语是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我们舍不得在作文上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语知、阅读、写作这三大板块,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最重视“语知”(像庖丁一样操刀解牛,拆卸着一个个所谓“要点”),其次强化训练“阅读”,而视“写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把作文教学的时间压缩得微乎其微,少得可怜。这是我们教师自己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我们在“作茧自缚”!

  二是我们顾虑于人们对自己“偷懒”的嫌疑。广大的语文教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总是觉得单是“精批细改”效果并不明显,但还是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于是乎,只好举起笔来,对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亲自改动,甚至还代替写上许多,改得纸张上红迹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现对一篇作文评价的“霸道”行为。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事实上,有一些教师早已“不避嫌疑”,他们拿出胆识,放下包袱,做了一点可贵的尝试。

【中学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中学作文08-02

中学作文[经典]12-19

[精选]中学作文11-21

【经典】中学作文09-21

【精选】中学作文03-15

中学作文【精选】08-14

中学作文(经典)04-06

中学作文(精选)05-12

(精选)中学作文09-25

中学作文【经典】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