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作文

时间:2023-04-26 10:38:27 满分作文 我要投稿

语文优秀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优秀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优秀作文3篇

语文优秀作文 篇1

  早上第一节课是语文课,金老师面带微笑的来到了教室,变戏法似得从身后拿出两个鸡蛋,这两个鸡蛋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颜色深一个颜色浅。我立刻产生了疑问:“金老师干嘛拿来两个鸡蛋呀?”

  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金老师发话了:“你们大家来猜一猜,哪个鸡蛋是生的,哪个鸡蛋是熟的呢?”一瞬间,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

  最后,大家选出一些方法,转、听、闻、摇、看等。金老师则采取了自己的方法和段硕的方法,转一转。金老师说:“我看网上说,生鸡蛋会沉下水,熟鸡蛋会浮出水面。”说着,金老师把一个装满水的饭盒拿了出来,把两个鸡蛋宝宝放了进去。哈哈!两个鸡蛋都沉了下去!老师的方法失灵了!

  我们又试了试段硕的方法,转一转。金老师把两个鸡蛋转了起来,不一会儿,第一个鸡蛋就败下阵来,再看看第二个鸡蛋,他正转的换呢!我们大家一起喊道:第二个鸡蛋是熟的.!

  为了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金老师把那两个鸡蛋打破了。我们一看,开心的欢呼:“啊!是熟的!是熟的!我们猜对了!”

  这堂课真是趣味多多呀!回家我还想试试呢?听、闻、摇、看,这些方法你试过吗?

语文优秀作文 篇2

  我有一个笔筒,是妈妈送给我的。

  他是一个长是8。5厘米、宽是7。5厘米、高是12厘米的长方体。他穿着一件明黄色的外套,上面画有几株绿油油的仙人掌和“愤怒的小鸟”里面红火正在攻击绿豆猪时的图案。笔筒的下面还有四个圆圆的 、软软的黑色小圆片,那是防滑海绵垫。放在书桌上,可漂亮了!

  这个笔筒的用处可大了。他可以用来装学习用品。我常常把很多支笔、两把尺子、一把剪刀还有一副圆规塞进笔筒里。可是这笔筒好像怎么也装不满似的,不论我放多少东西进去,他也不会喊道:“撑 死我啦!撑死我啦!”大概是因为他觉得他是用来装学习用品的,才不喊“胀死了”的吧!他还可以为枯燥无味的书桌增添点颜色,让看厌了黑白的你清醒一下。

  在一个作业多的出奇的`周末,我正在急急忙忙的解答着一些有点绕口的数学题。好容易剩下最后一道题了,可是这一题却把我难住了,试了这种解法不行,那种解法也不行,只好求助于老爸。老爸走过 来一看:“呵!这题目真是太简单了,自己想想吧。”我说:“我已经想过了,可是……”还没等我说完,老爸就走出去了。我想:怎么办呢?老爸肯定不帮我的了,快想想别的办法吧!就向桌面扫了 一眼,无意间就看到了我的笔筒。我拿起笔筒,看见上面的红火正在攻击绿豆猪,便笑了。他们好像在告诉我说:“不要紧张,放松放松再放松!”我那紧张的心一下子就松懈了,原来那些错误的思路 马上忘记了。再一看题目,便很快就算出了正确答案。

  我喜欢这个漂亮的笔筒!

语文优秀作文 篇3

  语文课的精彩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始终处于流变状态,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变化,调整教学行为,及时采取得当的措施,使课堂有序、有效而又充满激情。

  一、精心预设,酝酿生成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朝着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进行预设。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知识背景、性格特征,在教学的`生成点上预设多种通道,使教学设计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

  我们以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文字感受了苏轼词赋的豪放魅力,但对于“江”和“月”这两个在作品中既是焦点又极不和谐的意象,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特别是月,看起来是孤寂的,苏轼是否有所寄托?这与苏轼的潇洒是否和谐呢?对此,我没有急于介绍苏轼的思想变化层面,而是告诉学生可以去探究一下,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于是有不少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确立了“苏轼潇洒之我见”这一研究课题。学生的结论是:现实的“月”,皎洁柔和;历史的“月”,古老苍凉;哲理般的“月”,盈亏而永恒。以被贬黄州为界,在被贬前,苏轼愉悦轻松、激情满怀。所以月亮呈宁静、轻松之态。他的密州之月到达极致,象征他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而出。“月”成了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苏轼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所以,出现在景中的月虽也是静的,但却是孤寂的,甚至有着缥缈感。但作者哀而不伤,在他看来,江、月虽是永恒,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即使在逆境中,又为了生命仍具有永恒的价值;只要充分理解大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寻求心灵的自由,那么美好的东西就会长期属于超脱的灵魂。因此,苏轼把人生的意义确定为精神的超越升华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作者用“月”辩证地看待自己所处的逆境,采用了变通的态度排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困厄中解脱出来,显示了他淡泊名利,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教学中,笔者直接从让学生谈谈苏轼的潇洒人手来导人新课,从而生成了见仁见智的解读。

  二、调动音符,奏响乐章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既定的,貌似天衣无缝,实则缺少教学的灵动性,缺乏课堂的生成性。一堂精彩的课,在于教师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捕捉到不和谐之音,及时调整教学航向,做到收放自如,使课堂富有灵动性。

  当我讲完《寒风吹彻》时,有个学生突然说出一句话:“人活着真没意思,孤独地来,孤独地去,谁也帮不了你,寒风透骨,看不到一点暖意,怪不得整篇文章让人读了之后冷飕飕的。”当时,大部分的同学均有同感,唏嘘不已。面对这样的“意外”,我并不急着对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而是让他们找找文中有没有作者向往的温暖,是不是还有一点温情。这一点拨,立时让学生翻开课本进行讨论。

  有学生从文中找出“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从中可以看出对陌生人的关爱。又有学生找到“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人。还有学生说文中写到作者想象天热的时候,母亲带领孩子过河看望姑母的情景,也反映了作者对充满温情的生活的向往。还有学生说“寒风吹彻中,我们依然还有春天的梦。”

  就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无拘无束地围绕文本展开讨论,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凭着经验、体验和同样的启示,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实现了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对某一问题便能做出有个性且有依据的解读与理解,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学生通过这一比较、探究,深深体悟到:倘若只从生与死的角度评判,人生的确是孤独的,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更重视生命的过程,让生命更为充实。笔者随后也谈了自己的感悟:任何人都走不出生命的冬天,但只要走出精神的冬天,前面就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段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教师就如同调弦师,与学生同台演出,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求新,与时俱进,使得这演出有自然主义的真实,有现实主义的坚实,有浪漫主义的诗情,更有后现代的解构,单调的语文课堂因之充满活力。

【语文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作文01-05

语文优秀作文四篇04-09

【精选】语文优秀作文4篇04-11

【精选】语文优秀作文三篇04-26

实用的语文优秀作文四篇04-25

漫游语文世界优秀作文【4篇】06-18

我的语文老师优秀作文03-05

语文优秀教学计划11-10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的随笔12-22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的随笔9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