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教学反思

时间:2021-09-10 22:32: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喜欢》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喜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喜欢》教学反思

《我喜欢》教学反思1

  《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本堂课之前,我留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因为本课生字词较多,我鼓励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要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体会,并督促写好摘录笔记。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本堂课时,我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继续练写提纲。在列提纲环节,我给学生做提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从而理清文章脉络。作者是从四季景物、自然美景以及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前两个部分写景,我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社会生活部分,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①作者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喜欢?

  ②“我”为什么喜欢读信?从“泪光”二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并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朗读体会,然后再做全班交流。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文章内容,说体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本堂课还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以“我喜欢”的构段方式仿写一段。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课文描写的景物、人事差不多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人都能遇到的,为什么作者能以这么优美的语言描述它们,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呢?学生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更因为他热爱周围的一切,热爱生活,对这一切有感受,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写起来都是有感可发。

  当然在本堂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活跃分子总那么几个,程度弱些的学生对他们总是有些依赖,所以就养成了“吃现成”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应继续想策略加强完善。

《我喜欢》教学反思2

  课题:我喜欢的玩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感受绘画与生活的关系,运用色彩和线描表现玩具的特征欣赏,对比不同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各种各样的玩具

  教学重点:观察指导

  教学难点:玩具特征的把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特征选择表现手法画玩具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节课画画我最喜欢的玩具

  1、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展示、欣赏、感受。

  2、说说为什么喜欢?

  从玩具的特征、功能、意义三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观察写生

  1、分析自己的玩具(材质、造型、颜色、最吸引人的特征)

  2、师演示:

  (1)、选择一个玩具用线描边写生边讲解:线条慢慢走且果断、油画棒适合画柔软长毛绒的玩具、民间玩具选择条约鲜明的色彩。

  (2)、把握特征进行夸张变形

  3、欣赏同龄人作品,说说作品中除了线描的形式外还可以用哪些手法来写生?

  (油画棒形式、勾线涂色形式等)

  4、学生作业:选择一种表现手法写生玩具

  要求:基础层面能抓住特征画出简单的玩具拓展层面能恰当添加自己的想象

  三、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为已写生的玩具添上富有生活化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作业稿讲评

  二、添加想象

  1、引导大胆想象为玩具添画背景。

  指导例画:小熊再哪里?干什么?周围有什么?出示《小熊和它的一家》欣赏

  2、进行小组交流,作品交换拓展想象

  3、作业:为玩具添加富有生活化的背景

  4、教师个别辅导(注重学生差异,重点关注差生)

  三、欣赏交流

  1、小小“写生画廊”展示作业

  2、师生交流感受

  评价角度表现的手法

  特征的把握

  色彩的把握

  背景的添加

  教师示范作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欣赏感受绘画与生活的关系,学习运用线描表现玩具的特征欣赏,对比不同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我喜欢》教学反思3

  本次活动是一次生成活动。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很强,尤其是对物品的占有欲望很强。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宝贝,父母和爷爷奶奶极为宠爱,致使这些幼儿形成了任性、专横、不讲道理的性格习惯。最近,班上的孩子在玩玩具、玩橡皮泥或是其他游戏时经常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为了引导幼儿合作游戏,分享玩具,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生成了此次活动。

  玩具世界琳琅满目,有传统的积木玩具,有憨态可掬的布绒玩具,有五光十色的塑料玩具,还有会跑的电子玩具,尤其是声、电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玩具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许许多多会跑、会跳、会走、会爬、会飞、会游的玩具,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活动前幼儿每人都带了自己最爱玩的玩具,玩具的种类琳琅满目。活动开始时,我请每位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幼儿参与非常积极,抢着要上前来。有的幼儿还会主动演示玩具的玩法。部分幼儿知道自己的玩具怎么玩,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有时候词不达意。所以,在幼儿介绍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幼儿,重复玩具的名称、玩法等,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

  第二环节,在请幼儿观看挂图的时候,幼儿都知道图上的小朋友在抢玩具,抢玩具是不对的。之后我让幼儿交换玩具玩,我发现大多数幼儿是很乐意的,有个别几个幼儿不太愿意,会说:“老师,这是我带来的,他抢我的等。”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形成分享玩具的意识,在交换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的语句,让幼儿用正确友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师可以用相机记录幼儿分享的瞬间,及时表扬,对于不愿意分享的幼儿也要鼓励和引导,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分享玩具环节中,我观察到有部分孩子只玩自己带来的玩具,没有主动要求去玩同伴的玩具,有的孩子很想玩但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引导这些孩子勇敢去表达,告诉同伴自己的意愿,这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也是很重要的。

《我喜欢》教学反思4

  一、 活动简况: 《我最喜欢的动画》活动结束了,全班37位小朋友就用30分钟时间,人人完成了一幅有情节的作品。其中有19名小朋友用自带的水彩笔作画,他们画“小红帽走在长满花草的小路上”, “黑猫警长在大树下手拿着枪在打老鼠”, “喜洋洋与灰太狼在交流……”;有6名小朋友用蜡笔作画,他们画“蓝色的机警猫”“漂亮的KT猫……”;还有12名小朋友用橡皮泥塑造,泥工板上 《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栩栩如生。在评价交流时,孩子们滔滔不绝讲述自己作品的情节,完全沉静在主动、快乐的情景中。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余热还是未尽,我们把作品展示在画展区,他们三五成对在欣赏、讲述。

  二、活动准备

  这次活动结果,是我预料之外,细细想想,其实,在这成功活动的背后,蕴含了许多的课前准备。

  ﹙一﹚老师的课前准备

  这节课是我第一次遇见的教材,我仔细分析了活动目标:“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象,选择不同的方式表现动画形象,体验创想的快乐”。自问:“如何在短短的30分钟内实现这一目标”。我决定采用“充分的课前准备”之策略来应对。

  1.利用午餐后等日常生活与幼儿交流谈话,了解班中幼儿最喜欢的动画分别是什么,然后,把有代表性的动画角色做成PPT课件。

  2.通过家校路路通平台,取得家长的支持,让有水彩笔的幼儿,将水彩笔带到园。

  3.合理安排时间。此活动安排在周四进行,可让幼儿利用游戏等日常生活积累经验;一节课的时间也恰当分配:活动开始讨论用7分钟,评价交流用6分钟,作画时间用17分钟。

  ﹙二﹚幼儿的课前准备

  1.经验准备。

  ﹙1﹚时间上有计划安排,利用上一周的日常生活与幼儿交流喜欢的动画后,大家都能分享讲述其故事情节,这为绘画提供了前提;

  ﹙2﹚利用自主性游戏,让幼儿各自尝试绘画,每次游戏结事时进行评价,幼儿明确什么才是我们所要表现的,如:局布、情节的表现,颜色的搭配;再如;边框怎样装饰等等。

  2.物质准备。活动前一天,利用日常生活,统计并规定了水彩笔、蜡笔、橡皮泥及板所放的小组,并将分散在各组的6名蜡笔绘画者的蜡笔集中在一起,确定临时负责人发放。各自的水彩笔放在各自的贮藏框中便于取放。当天吃完点心后,就将绘画用品放置到位,做到不为准备浪费一分钟。

  三、我的感悟

  本次活动的背后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幼儿实际。可归纳为以下二点:

  ﹙一﹚做好课前准备,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准备应特别强调时效性。材料早搜集,过程早设计,课件早制作,做好所有准备,那么课堂的时间就能毫无保留的用于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中,将更为流畅、简洁、紧凑,对教学时间的调控安排将更加科学合理,不再无谓地浪费时间。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我们每节课都从容淡定,对每节课都谨慎专注,牢牢确立课堂教学的效益观。长期坚持,水滴石穿,就会帮助我们自己成长,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做好课前准备,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孩子在上课时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孩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长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上述之外,课前准备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着它的“导向”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喜欢》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走来走去”、“游来游去”等叠词的含义。

  2、了解书中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能用恰当的动词形容动物的行为。

  教学准备:

  大书、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先请幼儿把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配对,并边说边表演一下这些动物是怎么运动的,然后出示大书,指读书名,指出这本书也是介绍小动物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的。

  2、出示大书,逐页阅读:

  第1—4页(遮住文字):每页先请幼儿讲讲这一小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是怎么运动的,接着指读下面的文字,请幼儿根据文字进行表演。教师可结合图画分析、肢体表演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叠词的含义。例如,请幼儿上前边用手指着图画边阐释“爬来爬去的意思就是一会儿爬到泥地这边,一会儿爬到那边,来回爬……”。还可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一个叠词,大家评说表演的对不对,还可以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来爬去并表演一下。

  第5---8页(每页“××喜欢”后面的文字遮住,图画遮住):先指读“××喜欢”,请幼儿边说边表演这种小动物喜欢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指读后面的文字,请幼儿用动作演示一个这句话。可请若干幼儿上前共同表演一个叠词,评说一下大家表演的对不对、准确吗?谁表演的最好等等,还可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去,并表演一下。最后展示图画,请幼儿观察图画,看看说说图画是怎样表现这些小动物×来×去的。

  9页:直接指读文字,请幼儿看图猜猜说说这本书是哪本书,激发幼儿爱阅读的情感。

  3、出示大书,教师先完整示范指读一遍,然后请幼儿跟读几遍。

  4、总结分享,留出一些关键词语(各页中的叠词)让幼儿参与讲述(边讲边逐页展示大书):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名叫《我喜欢》。书中的白云生活在?它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青蛙生活在……?它喜欢在荷叶间跳来跳去……

《我喜欢》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多,一共11个小结。在课后作业中又有背诵的要求。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的完成背诵的要求。因此,我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

  一、整体感知课文结构,掌握文章脉络。

  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懂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都介绍了春天的什么。在学生整体回报后,我为学生板书归纳出:太阳、风儿、小雨、动物。这样整体的把握了课文,在背诵中就不会想不起来了。

  二、精读课文,品词赏句。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春天的这么多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的就找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教师在抓住重点段帮助学生理解,如:春天里的花各色各样这一段,通过图片的对比来让学生理解。迎春花金灿灿就像闪亮的金子,洁白的梨花就像飞舞的`雪片。在这形象的对比中,学生就记住了课文的内容。

  三、融入情景,感受春天的美。

  春天有明亮的阳光,温暖的风儿,各色各样的花儿,淅淅沥沥的小雨,可爱的小动物。这样学生结合实际和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出现了春天的一幅美图。在这样美好的春日中心情是那么高兴,那么快活。所以我们要在花园里玩耍,就像春天的花朵。在阳光下唱歌,就像春天的小鸟。这样非常自然地就学会了背诵这两个自然段。可见理解记忆是非常重要的。

《我喜欢》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喜爱的灯的名称、所用材料及喜爱的原因;

  2、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民俗节日——元宵节,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和运用新词汇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或购买的各式花灯;2、网上收集花灯图片文字资料;

  3、民族乐曲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俗话说“三十的烟火,十五的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又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

  1) 介绍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xx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2)介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

  看灯会:元宵节的中心内容是观灯,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自古到今,元宵灯会、灯谜会总是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家家户户,亲人相携相伴而出,赏灯猜谜,其乐无穷。

  吃汤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灯谜提灯笼

  2、介绍元宵节: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你们是怎么欢度元宵节的呢?

  (幼儿讲述过元宵节的经验)

  1)各地方的不同风俗如:陕西人吃“元宵茶”;洛阳人吃枣糕;云南人吃豆面团;舞龙舞狮等

  3、我们都知道元宵节的花灯是最漂亮的了!那你见过哪些好看的花灯呢?

  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它的颜色怎么样?什么造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好看的灯。

  1)引导幼儿观察网上下载花灯图片;

  2)引导幼儿看小朋友带来的灯。

  4、学古诗《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延伸活动:运用腊光纸等材料,进行花灯的制作。

  活动反思:

  主题活动阐述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盘锦市双台子区文教幼儿园的李博。我执教的主题内容是"神奇的灯",选自辽宁师大版中班幼儿用书。此次活动,通过和幼儿一起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灯的种类和用途,满足幼儿的研究和创造欲望,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懂得节约能源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

  本次主题活动预设开展一周时间。为了培养幼儿对灯的兴趣,了解灯的用途,我设计了社会实践《各种各样的灯》《什么灯》。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而设计了健康活动《奇异的灯》《灯泡亮了》,又设计故事《夜晚不怕黑》,消除幼儿对黑夜的恐惧心理,培养勇气,不怕困难,乐于接受挑战的心理。而且通过感受歌曲《摘星星》萌发幼儿关心、帮助、爱护残疾人的情感,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观念。

  今天我展示的教育活动是《神奇的灯》这一主题的一节社会实践《各种各样的灯》,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灯,了解特殊功能的灯,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2、激发幼儿探索灯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我喜欢》教学反思8



  我喜欢的鸟一课我上完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上这一课时,我把想象表现出一只自己喜欢的鸟作为重点,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我反复考虑学生怎样才能感兴趣怎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鸟的美丽,我从鸟的鸣叫导入开始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在鸟的家园,聆听鸟的叫声,欣赏鸟的美丽,一步步由听觉的娴静恬淡进而到视觉的强烈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找出鸟儿的美丽源点。在引导阶段我把怎样欣赏鸟儿的美从鸟的色彩美、外形美、动态美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意在为后面的学生想象创作的思维做好挖掘,因此在这一阶段,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找出有代表性的图片,逐一引导,特别是在外形的分析上,做了大量的链接以解决鸟的外形美,让学生自己发现正是由于不同的尾巴、脖子、嘴巴、头才塑造了不同鸟的美丽,为后面学生有创意的作业打下根基。
  整节课的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作业时很投入,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作业内容,把生活和课堂画画的内容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生活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来源,作品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体现。

《我喜欢》教学反思9

  去年春天来得晚,教学《燕子》一课时,我敢说:我们这里还见不到一只燕子。因为天气还冷得很,校门口的柳树上才只见米粒大的芽孢,还没舒展开黄绿眉眼。要是能让学生在窗外燕子的呢喃中学习本课,顺便欣赏蓝天中燕子矫健的身姿,那该多美!不过这小小的遗憾很快便被弥补了。燕子毕竟是孩子们熟悉的,更何况《燕子》一文的作者──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那凝练素净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寥寥数语,便把我们带入色彩明丽的春天,燕子那伶俐可爱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

  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妙趣横生地解读着那个凑字。看着他们欢欣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问道:喜欢燕子吗?学生如我预料中那样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尾音刚落,一个小小的声音紧接着冒了出来:不喜欢!啊──同学们和我都一下子瞪大了眼,寻找那声音的来源。起先我以为是哪个调皮鬼故意浑水摸鱼,谁知学生指点的居然是我班的写作小能手──胡烈。这个平时性格内向却又文采斐然的男孩子,此时因这么多目光的注视紧张得满脸通红,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又说了一句:我就是不喜欢燕子!那么脏,讨厌透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声讨他:你乱讲!燕子那么可爱,你凭什么说它脏?胡烈张了几次嘴,总是被同学们气愤的声音给挡了回去。我便挥手示意大家静下来,请他说说不喜欢的理由。他委屈地说:我家屋檐下有好几个燕子窝。每年春夏季,满地都是燕子屎。妈妈总是用水冲洗地面,可还是弄不干净。不信,你们可以到我家去看看,都一个冬天过去了,地面上的污迹还在呢!这一下,原本大声责问的同学都瘪了,有几个男孩甚至小声地附和胡烈:是的,有一次我的头上还粘上过燕子屎呢,可倒霉了!哈哈

  唉,原本诗情画意的意境转眼荡然无存,美妙的课堂氛围就这么被破坏。我哭笑不得,可也不得不承认,孩子们说的是事实啊。在我们农村,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有燕子窝,有的甚至连阳台的吊灯上也有一个或两个燕子窝,那从天而降、满地都是的鸟屎有时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也难怪学生会产生讨厌的心理。

  但是,如果就这么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这点生活经验继续学习,那么这篇课文的言语美感是再也享受不了了。学生若讨厌燕子(即使本来喜欢,经过这一番争议,也有点动摇),还怎么去理解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呢?如果理解不了,那就更不可能受到教育和启迪,那么这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岂不是变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在阅读、审美过程中,情感显然是一种动力,一种催化剂。如果没有积极情感的参与,美感的门户将无法开启。该怎么去引导学生呢?我真有点手足无措,一下子也想不到合适的语言,只能试一试了。

  待学生静下来后,我说:你们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我想问问你们:你看见过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吗?学生摇摇头,我趁势说了下去:是啊,人无完人,何况是小燕子呢!刚才有同学说讨厌燕子,是因为他看到了燕子不好的一面。你是否全面地了解了燕子呢?学生渐渐回过神来。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燕子的其他方面。或许你会有新的想法呢!学生的思绪总算又回到了课文中。不过我的一颗心是七上八下的,虽然没有硬性灌输,但毕竟有点勉强牵制的味道,不知最后能否达到我所期待的阅读效果。

  这篇课文确实写得美,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曲。在接下去的两课时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旧知,细细品味课文那精练生动的语言,体验作者寓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到有几只燕子飞倦了,落到电线上一句时,一个落字激起了千层浪──

  有的说: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燕子过海》这篇课文吗?燕子不分昼夜、漂洋过海是多么艰辛啊!一股怜爱油然而升。

  有的说:落在电线上的燕子,是因为迫不及待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为春光增添生趣而累的!是啊,这春之使者怎不叫人喜爱?

  也有的说:我想燕子可能是为了捉害虫、终日奔波劳累的!为民除害的益鸟又是多么可敬!

  一个女孩说得更妙:我觉得燕子就像是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从天而降,真美!对呀,轻盈的燕子,犹如一只蓝天小精灵,带来了一种飘逸之美。

  平时不爱发言的徐舟也高高地举着手,听到我点到他的名字,他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听妈妈讲过,燕子做窝要一点一点衔泥、叼树枝,非常辛苦。是啊,我们农家的孩子常可以看到燕子衔泥筑窝的身影,看到燕妈妈辛勤地孵养小燕子,多么辛劳、多么伟大!

  孩子们的话令我感慨不已,我庆幸自己并不高明的引导,使学生的生活与课文的美感融合起来了,使他们被作者的情感打动了,使他们知道了如何去关爱身边的小生命!

  一个语文课最常见的小插曲,引发了我对环境教育与学科渗透中的一点感慨。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是啊,尤其是在学生的认识与文本发生矛盾时,教师的引导就更是至关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可以说,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是放任自流的旁观者,环境教育中的教师更不该是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正如特级教师钱正权所言:学生的独特体验正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帮助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褊狭、肤浅走向全面、深刻的。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面临一个严峻而尴尬的现实考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环境教育刻不容缓,从孩子抓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落实,这才是提升环保意识、遏制环境深层污染的源头。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的环境教育,除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学科渗透、学科结合。可以说,环境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无处不在。就我任教的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情感性、美感性很强的学科,我认为,这正是与环境教育最相通之处,以我语文教师的视角,环境教育首先应该从情感上出发,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有了认同,进而有理解、欣赏、宽容,而后才会有善待,进而产生强烈的保护欲。保护环境不只是一种活动,更要成为日常的自觉行动,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美,无处不在;爱,从细节开始!

《我喜欢》教学反思10

  实录:

  进入“我喜欢的小动物”的主题,幼儿明显表现出十分喜爱与积极的态度。动物是每一位幼儿都十分喜欢的,它们是小朋友亲密的伙伴,一提起动物,小朋友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与动物相关的故事,可以说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养殖角又添了一些动物,虽然只是比较常见的、乌龟、金鱼等,但幼儿还是十分喜欢围在旁边想亲近小动物,可见孩子是多么喜爱小动物。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班设计了“了不起的本领”的调查表。在表格里需要填写三个内容:

  1、我喜欢的动物有哪些?

  2、它们的图片

  3、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通过调查表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丰富了小朋友关于小动物方面的知识。小朋友在调查表中的答案都很确切。有的幼儿说:“我喜欢马,因为它跑得快。”还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大象,因为大象能用鼻子喷水。”小朋友讲了好多。

  反思:

  通过此主题的开展,幼儿对动物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也丰富了许多,此主题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个主题。不过我觉得在认识动物时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喜爱情况有重点的介绍一到两种动物,认识得可以深入一些,全面一些,不至于都是认识的皮毛,只是面上的认识,可以重点深入地了解个别动物,通过一两个动物的认识推广到对其它动物的认识。通过“我喜欢的小动物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动物生动有趣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印象,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发了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喜欢》教学反思11

  这篇反思写得太久了,我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篇反思写得太长了,每日坚持500字,约摸有1万字。因为,站在这里,我该反思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更是 “同上一节课”的整个过程。“同上一节课”对一个教师的考验是全方位的,从说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课例、案例的形成,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我们一步步艰难地成长着。今天,我想把这篇长长的反思凝结成三句话,和“同上一节课”的领导和老师们说说心里话。

  从内心深处说句感谢的话:感谢教育局局长助理肖助理、教师进修学校张校长、郭校长亲临现场指导;感谢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感谢南埔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区集体备课组、南埔中心小学备课组对这次活动的全程参与,倾心付出……难忘在区集体备课上,郭主任对“美读教学法”的肯定,使我获得“把课进行到底”的信念;杨主任对以美为主线设计散文体裁的提倡,赋予这节课美的灵魂;郭恒青老师的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蔡月霞老师的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刘爱华老师的“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都给我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带来许多感悟和启示……

  再美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心中所有的谢意,此时此刻,我心里更想对区集体备课组及全体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说声“对不起”,太多太美的建议由于个人素质、课堂驾驭能力及朗读艺术的欠缺,在这节课上无法得以真正的落实,如在生字教学上过分求实,时间有点浪费;在赏读环节上,没有对课件进行加工,把文字融进画面,停留在表面,没有留给学生真正读书的时间;临时把“悟词美读”融进“四季”的段落教学,处理得有些忙乱……

  尽管一路磕磕碰碰,风雨兼程,我仍想说我爱这个过程以及凝结在这节课上种种生命的情结。从施厝片说课到中心小学说课再到区集体备课,又从施厝片公开教学观摩到中心小学公开教学观摩再到今天的教学研讨,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也给我带来了欢乐,它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课堂是一汪清水,教师不应该只是一滴油,浮在水面上,只拥有表面的华丽;教师更应该是一粒沙,沉入水里,用朴实为学生默默付出;是一颗盐,渗进水里,给学生一点咸淡,留下一些思考;是一块糖,融入水里,给学生一点甜蜜,一种幸福……老师们,同上一节课决不是同上一份教案,就是同一份预案遇到不同的学生也要不停地进行调整,带着这节课我走过了风翔小学502班,前黄中心小学501班,南埔中心小学601 班、501班,孩子们都为“喜欢”留下不同的色彩。风翔小学的孩子们用“真诚”喜欢,那是个自己曾经用心带过的班级,内心的默契构建了和谐美丽的课堂,毕竟“家里的枕头最适合脖子”;前黄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活泼”喜欢,孩子们纯真的情感和扎实的朗读基础,使我如鱼得水,课堂生机盎然;中心小学601班的孩子们因为课前一点意外的惊扰,我和他们直至课堂进入10分钟后才渐渐“喜欢”,而“喜欢”中仍带着一丝勉强,一点惶恐……因此,文冬教导说:“一个好教师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学生,都应该上出“喜欢”,在课堂上无法处变不惊、游刃有余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我从内心里深深感服他的“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但我更想说,“好教师”的内涵太丰富,境界太高了,不是一节公开课的失败演绎或成功的展示,而是我们与学生共同度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的生活细节的简单相加以及凝聚在这个过程中种种美丽的情结,需要我们用整个教育人生去实践。“同上一节课”的老师们,让我们铭记“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把“同上一节课”的精神理念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延伸,再延伸……

  最后,祝与课的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我喜欢》教学反思12

  《我喜欢小动物》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课文先介绍了作者在儿童时代很喜欢小动物,并列举了养过的小动物;接着总述在逗弄小动物时有过趣事,也有过蠢事。然后,分别用养“过山鲫”和“逗鳖”来表现。

  本文作者以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愚蠢是要受报复的,小愚蠢受小报复,大愚蠢受大报复,告诉我们在亲近它们时善待它们,与这些小动物们和谐地相处。

  本课故事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能在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大多数地方教师无须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完全可以自己阅读进行理解,在小组的讨论学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同时本课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总起分述的关系比较明显。

  三年级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少有顿读、唱读、一字一顿等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所以在这堂课上我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这堂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还不够规范,但是如何使语言更加规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还有待我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我喜欢》教学反思13

  诗歌《我喜欢》是我园胡玲教师的获奖作品,诗歌虽短,但温暖美好、意蕴深刻,是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素材。当我们了解到胡玲老师的创作过程时,更觉得源于生活的作品真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诗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胡玲老师和他们班保育员女儿贝贝的一段对话。孩子说::"我最喜欢妈妈了。"胡老师追问:"你喜欢妈妈哪里呢?""我喜欢妈妈的手"胡老师又问:"为什么喜欢妈妈的手呢?" "妈妈抱着我。"胡老师又问:"那你还喜欢妈妈哪里呢?"孩子天真无邪的具有童真童趣的回答,经过整理加工就成了今天朗朗上口的儿歌。

  "我喜欢妈妈的××,因为××"是个倒装因果句。这个儿歌如果单纯朗诵学习,小班幼儿也是可以掌握的。如果要安排仿编句子,在小班就有难度了,于是经过研修团队的分析,我们决定在中班试教。目标定位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能够仿编其中的句式。经过几个班的试讲,总结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证明我们的选题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孩子们最熟悉的是妈妈,最喜欢的是妈妈,所以他们也最爱谈论妈妈。但是幼儿对妈妈爱的表达是漫无天际的,中班幼儿也很难表达的很完整,为了让孩子在本次活动中能够把爱妈妈的原因进行联想并表述清楚,我们借助这首诗歌的句式给孩子提供了表达爱的支架--我喜欢妈妈的××、因为妈妈的××可以……。

  一、身体部位与幼儿经验的链接是这节活动的难点。

  如果你问孩子:"你喜欢妈妈吗?"相信回答是一致的。如果你再问:"你喜欢妈妈的什么地方呢?"相信回答是五花八门的。这样就会给活动的展开带来困难。

  策略:

  1.首先执教老师以贝贝小木偶与孩子们玩的语言游戏开始,把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自然引出,帮助幼儿巩固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了解,增加了知识的储备,为孩子们的"敢说"提供帮助,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2.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倾听儿歌,在听之前老师把一个问题抛给幼儿:"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一方面从游戏转为倾听,加上一个任务意识会让幼儿更专注。另外让幼儿谈论诗歌中的内容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做了很好的铺垫。

  3.紧接着,在教师温柔优美的完整朗诵中,表达爱的"支架"出现在孩子面前:"喜欢妈妈的××,因为妈妈的××可以……。"让幼儿理解,妈妈的每个部位都能给我们温暖和爱护,进而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也渗透给孩子,让孩子想要表达的对妈妈的爱不再漫无天际、摸不着头脑。然而我们在试教过程中,孩子们很难把已有经验与妈妈爱自己的方式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于是我们采取的解决策略是让幼儿先学习理解,再进行模仿改编。在感受诗歌情感时,通过老师问、孩子答;男孩问,女孩答;在音乐伴奏下齐诵的形式,反复练习句式"我喜欢妈妈的XX,因为妈妈的XX可以……",形式多样的朗诵形式突出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

  4.在分析诗歌时,我们选择了"妈妈的额头和我玩顶牛牛"的游戏,通过让幼儿重温这个游戏,唤起幼儿联想与妈妈互动的经验,为幼儿改编句子做了铺垫。

  有了对身体部位的了解加上对诗歌的模仿学习,孩子们知道可以仿照诗歌中的句式,并结合身体部位与妈妈的互动的经验可以表达出喜欢妈妈的原因了,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一节活动中有机会表达是所有语言教学活动的难点。

  策略:

  1.选图讲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老师提供给孩子一些妈妈身体部位的卡片,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讲述。采取自己练习、同伴讲述的讲述让每个孩子得到练习的机会。

  2.我们运用了第二个游戏"开火车",让自由讲述好的幼儿和老师的火车头连接,组成一列完整的小火车进行集体讲述,展开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阵势,这样幼儿就有了参与完整仿编诗歌的机会,我们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三、研修磨课,在反思中提高认识,效果显著。

  这次教学展评活动给了我们学习、提高的契机,通过团队研修,集体的智慧加上执教老师的创意,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各样的思维进行碰撞,所提出的策略我们都在试教中看成效。结果发现,我们的有些策略既繁琐又偏离了语言活动的主线。

  1.由繁到简:比如我们刚开始的火车游戏是让幼儿自己选择粘贴好几个身体部位,结果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粘贴这个活动上,而用诗歌的句式进行表达就被冲淡甚至给冲走了,无论老师怎么引导,幼儿还是沉浸在黏贴的过程中很难自拔。也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们就换了几次学具,终于可以把幼儿的选择和自由表达给连接上了。

  2.由次到主:教师有趣的引导更能试幼儿把自己创编的句子与诗歌连起来:"小朋友我们编的这首我喜欢的诗歌可真长呀,就像一列火车,你们愿意上火车吗,那就选一选,编一编吧"但是每次老师在把握这个环节时都怕时间拉长而草草收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反复讨论,这个环节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主体部分,不能简单的当成一个结束环节。

《我喜欢》教学反思14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积极的态度和他们一起游戏,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在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始终,减少了“教”的痕迹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从节奏入手、难点前置、动静交替,有效的利用了图谱和游戏教学法,对歌曲中音乐元素的提炼(如连音、跳音、四分休止的重点感知)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理解。使幼儿艺术活动能力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激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与身心,与音乐,与他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协调的快乐、舒适的氛围。使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渲染下,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情感融入歌唱的过程中。例如在歌唱“洒下月光把我摸”时,老师用手掌心顺脸颊慢慢向上抚摸,不仅对歌词有明确的暗示作用,增加亲切感,而且使幼儿歌唱的声音自然向上,在情感上仿佛得到一种升华。

  为了让幼儿能掌握歌曲中的连贯和跳跃部分,感受旋律上的前后变化,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中波浪线和断线的暗示,探索歌曲的不同唱法。波浪线和断线组成的图谱,不仅让幼儿对歌曲有整体的概念,还形象的提示幼儿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出歌曲的前后变化,表达出与月亮婆婆亲密的情感和游戏时快乐的情绪。但是,中班幼儿对于情感的体验与把握是不到位的,许多孩子纯粹是为了唱歌而唱歌,没有真正体验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是值得以后教学中慢慢推敲的地方。

《我喜欢》教学反思15

  生活是学生说话的基础,通过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观察生活,乐于表达,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和体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而且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习过程既充满了乐趣,又有了效果。 我的课程设计利用实物将说、听等训练综合在一起,打破了常规的训练模式,创设情境开展互动活动,锤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丰富了教学效果。同时,我更是运用了“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你说得真完整”这些鼓励语言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我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师生的沟通,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虽然对第一次上课出现的不足去改进,但我觉得还是有几个地方做得不到位:

  1、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一节课中导入与结束时间占用不能太长,但不能没有,导入语要精炼,有吸引力,能一下把学生的好奇心抓住,达到预期效果。结束语要总结课程内容,结合营养对身体重要性去说,有利于学生吃水果的方法与分量。水果自述与水果买卖这两部分应该放时间多一点,因为这两部分是综合表达,更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所以时间应放长一点。

  2、过渡语言不够自然。好的过度语言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展,更是调整课堂的手段,所以要设计好过度语言。

  3、教师的语言、语气缺乏抑扬顿挫。教师的上课的语气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好与坏。

  4、学生在课堂品尝水果时,引导学生要细心品尝,把味道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没有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

  5、在上课前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喜欢水果的资料,有利于课堂上交流、表达。

【《我喜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2.我喜欢作文

3.我喜欢的动物

4.我喜欢优秀作文

5.藏戏教学反思

6.《猫》教学反思

7.《燕子》教学反思

8.语音教学反思

9.线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