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

时间:2022-04-24 10:02:18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精品】中学作文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中学作文8篇

中学作文 篇1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神秘土地桃花源。桃花源历史悠久,不少诗人都曾为它题过词。在桃花源三个字的大匾下,放眼望去,里面苍绿的高山,清新的空气,戴着一缕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我们。

  沿着宽阔的大道,拐了不少的弯,突然一大片桃红色映入眼帘,这就是桃花林!呀!大家都发出了惊叹,这么多的桃花恐怕这一生都很少见到,于是踩着石卵路,慢慢地在桃花林穿梭。这时正是桃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候,枝头上都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桃花,有的还只是花骨朵,有的却已在争奇夺艳。有的花只是粉色,有点花却已是红的耀眼!看!这一朵花儿真像一张可人的小脸,粉嘟嘟让人心动得想去捏捏,但又怕震落花瓣儿。

  跟着向导我们继续往山上进发,上山走的全是一级级石阶,石阶上苔藓斑驳,又陡又滑,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你追我赶,有说有笑。石阶的周围全是竹子。前面围着许多同学,我好不容易挤上前去,正好听见老师在解说:"同学们都来摸一摸这难得一见的方竹,因为它的竹身和别的不一样,是方形的,所以特别珍贵,可要小心。"我一听,可真奇怪,竹子竟然是方的,于是我凑上去摸摸,啊,真的!这桃花源还真是深藏不露啊!爬了不久,眼前的路突然被山顶截断,大家都觉得奇怪,以为这就是桃花源的尽头了,可我们又被老师带到一个洞里,这洞可真黑,伸手不见五指,路又不平,还不停滴水,我们都在埋怨,不过因为这样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世外桃源。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洞的尽头,洞也越来越亮,走出山洞,眼前豁然开朗,桃花源真是别有洞天,看得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此时,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观湖台,观湖台的湖面开阔,宛如一面大圆镜,映照着蓝天,青山,绿树,湖中的水草更显妩媚,摆动纤细的腰肢仿佛向我们展示她们的美好,这湖是一幅彩色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湖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我可真羡慕这些鱼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这无忧无虑地生活,可真舒服。

  不知不觉中,计划的游览时间到了,桃花源实在是太大了,许多景观还没有游览。不过下次我一定会再来的。

  千百年来,桃花源这超尘脱俗的人间仙境,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政坛要人和成千上万游客来观光游览。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请到这里领略桃花源神奇迷人的景观吧

中学作文 篇2

  摘 要:

  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教师感觉作文难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应改变这一现象,让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走向健康发展之路。文章以农村中学为基点,结合农村教学特色,结合作文教学理论,阐述了适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举措

  所谓“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作文在考试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学由于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学生怕写作文,作文缺乏特点、缺乏个性,教师怕改作文,这一直是不争的事实,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切忌忽视作文教学,不然势必会影响语文整体教学效果。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向健康发展之路,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就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进行论述。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缺乏应有的环境。首先,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发展相对闭塞,社群活动不够丰富,学生对外面世界了解不多,思维相对狭窄,在素材积累上雷同性、重复性多,新意少,激发不出写作欲望与灵感;再者,农村资源匮乏,课外书籍较少,了解别人生活的途径不多,重复相对简单的生活,一本优秀作文书,往往是大家写作文时共同依赖的对象;最后,教师年龄偏大,大多半工半农,家务缠身,出外培训机会不多,观念相对陈旧,理念更新缓慢,对作文重视不够,背优秀作文选、胡乱套改是常用之法,毫无新意,凑字数,应付次数。久而久之,劳累生厌,连收、交作业都变得困难。这样的结果,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大部分害怕写作文,要写一篇比较出色的作文,更是困难。

  (2)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文面不规范、不整洁。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行款格式,标点符号及一些书面表达上的特殊要求,教师模糊轻视,学生毫无概念,书写潦草零乱,常用字乱用乱写,毫无规则。在学生作文中,乱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现象比比皆是,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3)农村师资与培训的影响。农村学校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少;经验丰富的多,敢于突破陈规改革创新的少;一个教师同时兼任几门课教学的多,专职教师少;家庭拖累大的多,出外培训的少。而作文教学是个费时费工的科目,教师的精力如果不够,就会产生许多矛盾。

  (4)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农村语文教师大多年龄较大,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再加上为了追求高成绩,忽视人文性的培养和心灵的启发,学生的 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重复雷同,毫无灵性和个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花在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配套练习题目的训练上,影响了作文教学。

  二、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积累写作素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开阔学生视野,每周借阅学校图书,定期更换;建立班级图书库,倡导每个学生捐助一两本图书,达到资源共享,从书籍中汲取素材,学习方法启迪心智;带领学生多接触大自然,虽然农村学生经常帮助家人在田间地头劳动,但集体的、有目的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还是有不一样的效果;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目的地观察,为写作而积累,锻炼记忆能力、综合能力。

  (2)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做人要踏实,写字亦然,让学生要一笔一画规范书写,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写字方正匀称,一目了然,绝对禁止草书行书,龙飞凤舞。掌握汉字,要多认,多练,多积累,多运用,多查工具书。另外,要重视笔记的作用,从字词到名言警句的积累,再到写简短的笔记,然后随时翻阅。积累得丰富,就会运用得熟练,这样,写出文采飞扬、感情真挚的美文也不是奢望。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见解,独抒性灵,启迪学生心灵,让他们找到真正感兴趣的话题。农村的桑麻、田埂、风霜草木,都是很好的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就地取材,发现独特之美。

  (4)引导学生学会临摹习作,平时给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点,并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到类似的素材,有意识地仿写,多积累名言警句,学以致用。

  (5)改变观念,突破陈规,积极大胆地尝试多种作文批改方法。要转变观念,采取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可以全批,可以部分批,可以教师批,也可以学生批,摒弃学生写、教师批的传统模式。在批语上要多鼓励,少批评,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即使是一个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每次作文要及时批改,快速反馈,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要趁热打铁,有的放矢。批改要尽量具体,少说空话、套话,要起到实际的效果,批语不在多,关键是点到要害,让学生把优点发扬光大。

  (6)重视优秀作文的展示。可利用多媒体投影,真实反映学生的书写情况、语言运用、表情达意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直观地投射出教师的批改情况,从而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相互对比、相互交流和学习。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只要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用心探索,就会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写好作文。

中学作文 篇3

  那天我们一家去餐馆吃晚餐,回家时妈妈说要给我们讲一件亲眼所见的事:“我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小伙子吵了起来。因为小伙子瘦,脸两边是凹进去的,那个妇女就骂他‘瞧你那样!长得跟敌敌畏的标志似的!’”我和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可我却立刻止住。这好笑吗?我们为什么要为一个不文明的人说的不文明的话而笑呢?世博会快到了,社会上这种人还是有。但即使是一点点,也一定要消灭!那么,先消灭自己吧!

  “请帮我拿张餐巾纸好吗?…谢谢!”“我打翻了杯子,对不起!”……我开始培养自己习惯性地说礼貌用语,爸爸妈妈都觉得很诧异。另外,我不仅在家这么做,在外也如此。有天独自去室内游泳馆,我的柜子太高,够不着。这时,我身旁的一个外国人接过我的钥匙,帮我打开了柜子。我高兴地拿回钥匙,脱口而出:“Thank you.”

  今年寒假随旅行团去日本,我一样忘不了那个给自己定的规矩。从导游那得知“谢谢”和“对不起”的日文怎么说后,便“滥用”这两个仅有的词。

  要是世博会时大家的举止、语言都变得非常礼貌,我想开怀大笑不是市长,也不是主席,而是我们自己吧!我呼吁大家,快来做一个懂礼貌的人!为了自己,也为了世博会!

中学作文 篇4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论文

  作文教学应该是彰显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的`一种有效载体,是教师在主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自我,逐渐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大写的“人”的运动历程。但应试教育体制炮制出来的教师依旧没能完全走出模式化“精英教育”的思维圈子,致使他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其结果,忽视其过程,漠视学生主体作为自然人的客观存在,把“人的价值伦为物的交换价值:分数、学历、称谓、头衔等”①。这样,学生作文个性化色彩完全尚失,模式化和功利色彩剧增,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让作文过程游离于创作中的现实主体与伪主体之间,产生无所适从之感,他们故然不能创作出有灵性的佳作,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然要从最本质的教育体制和作文评价体系入手,否则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在“治本”无法企及的情况下,只能就作文现状与对策作简单的思考。

  一、现状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除了教师的或从别人那里借鉴来的,就很少有自己的,在作文创作中缺失自我创造内容。此情形恰似张志公先生所讲:“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②,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这个‘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具体言之,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共性凸现而个性全无,文中难以找到自我主体思维的影子。

  中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以眩目的政治道德泡沫掩饰社会现实与精神现实的真相。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获取高分,以达到自身功利目的,于是在教学中便一味地宣扬“崇尚+光明”这一主题,使中学生作文普遍出现情调轻浅甜腻的状况。让林黛玉似的病态审美的文章逐渐登台亮相,有时反而成为上乘之作。

  其二、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常以主流与支流的堂皇托词反对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生活的全貌(包括对社会阴暗面和人性缺陷的展示),导致学生为文与做人之间出现两极对立。即“对作文中所描写的生活形态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原生态之间的完全背离”③,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总在客观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之间徘徊,出现文学与人学、作文与做人的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学生为了能在作文中实现为自己迈向成功,以达到浓墨重彩地涂抹一笔的功利目标,不得已之时,只得以主流内容的写作来博得评价人的“好感”.久而久之,文学与人学就会完全在两条线上相悖而行。

  其三、学生理性认识水平较低,理性思考能力薄弱,加之中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对生活本质尚缺深层次思考和探索。本来,写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被遮蔽的生活底蕴”④,作者既要有对生活的外在表象性的认识,更要对生活现象和本质内容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才能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诱发其创作灵感,从而揭示出生活中深刻的哲理和意蕴,才能创造出来源于生活而更高于生活的精神产品。由于中学生对生活理性思考的缺失,使作文创作自然地停留在生活表象的展示上,既不能“杂取种种”地嫁接、浓缩生活内容,也无法挖掘现实生活中表象背后的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总是显得平淡无奇。

  中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突出,在作文创作中把生活概念化和理想化,教师把作文教学模式化,未让学生在作文中尊重客观现实生活和洞察、反映社会生活轨迹,于是,作文教学中伪主体和伪科学现象十分明显。

  其实,生活就如万花筒。有人认为它是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之中蕴含着几分缠绵与悠长;有人认为它是一朵美丽的浪花,让人充满着奇妙幻想;也有人说它是一杯苦酒,牵肠挂肚,绞痛难耐。其实,这样的理解才是生活的本真,才是尊重客观现实生活,把生活内容融入作者自身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理解、感悟和思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无独有偶,但在我们的许多中学生笔下,要么把五彩缤纷的生活概念化,要么通过作变形手术进行美容,把它理想化,以扭曲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编造出自己“心中的生活”以服务于写作。一旦他们写老师,就离不开深夜窗前的那缕灯光,写父母就逃脱不了雨中送伞、冷天送衣等生活情节。这在学生心中已把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生活模式化、概念化、理想化了。

  我们主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体现阅读欣赏过程中读者思维的再创造。其实,作文亦然,有一千个人就应该有一千种思维,对某一事物就会产生一千种体验,引发出一千种、一万种思考,而今天的情形正好相反。在广大语文教师“大一统”教育观念和学生作文为适应单一主流主题去创造生活的思想影响下,出现一千个人只有一个鼻孔出气,一张嘴巴说话的状况。而且,不少学生在写作中没有生活素材编素材,没有语言套语言。他们所编出的生活素材要么与客观现实远离万里,要么麻皮不爬豆杆,风马牛不相接。他们为了向老师交差,编造出一系列的伪素材和伪语言,使作文完全远离客观现实生活,远离自我,把写作主体完全置于理想化的“真空”世界。

  由于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精神和自主精神缺乏,于是在学生潜意识中出现“我写的不是我”,致使教师命题中的“无我”和学生写作中的展示“自我”之间进行抗争。尤其是教师总要求学生写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为国、为民、为时、为事的题材,总是把“利他”放在首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到渲泄,自我形象得不到展示,个性得不到张扬。在老师必须要求学生作文与学生无心作文的矛盾中,使作文中并非自我的伪主体形成。在老师的强硬要求下出现的伪主体写作,并非是学生自我主体的情感自然流露,何以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有骨头的富有灵性的佳作呢?

  再者,不少语文教师在学生习作时习惯性地运用程式化方式教学作文。当然,作为初习者,这种方法能很快地让他们掌握一些作文套路,不致于让写作天马行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但作为中学阶段学生而言,老师依旧有意无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强调“三段式”、“四段式”谋篇布局,强调作文审题、立意上的“鱼池”和禁区,学生在写作时自觉不自觉地被教师思维所左右,并逐渐地把镣铐箍紧,因为他们生怕考试时由于作文失败而招致十年寒窗付之东流,生怕因高考、中考失败而改变人生航向。这样,在学生潜意识里,他们毫无知觉地利用“学业上的功利性代替了学问上的进取性、探索性。”⑤由于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太多,要求太规范。再加之教师以程式化的思维去要求和影响学生创作,不但会使其丧失对自然生活本真的领略和感悟,反而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作灵感的产生,这便使作文教学中的伪科学现象出现。这对中学生作文创作是极端不利的。

  二、对策

  首先,教师须转变教育观念,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探究意识等方面入手,大胆实施学生作为自然人的影响和教育,把他们逐步培养成“学会创造,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完整的、鲜活的“人”.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文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写作内驱力,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体验、感悟,逐渐“内化”为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他们逐步踏上展示和超越自然人的坦途。

  其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探索生活的奥秘,找回缺失的自我,满足自己作为人的本能的基本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多写解剖自我,表现自我的作品,从而找回自我的存在价值。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动力,培养其写作兴趣。

  1、强化学生“我能行”的潜意识信念,克服他们的惧怕、怯懦和悲观心理。因为“培养心灵力量的唯一要求是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只有树起他们的强者信念,才能让他们找到自信心,产生我不是弱者,我能把作文写得更好的欲望。这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事物,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⑥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首先认识自己,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界事物巧妙融合,方能逐渐培养其写作热情。

  2、大胆鼓励学生写作“放胆文”,引导他们多角度展示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使其在作文中讲真话,抒真情、探真理,从而实现做人与为文、理想与现实、客观主体与创作主体的吻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切忌用功利眼光去权衡得失,因为这样反而会钳制自身思维发展,不能引导学生大胆为文。其实,学生作文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只要写出了真情实感,哪怕是他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或人性的弱点,均可进行大胆鼓励。这正如萧统在《文选》中所语:“文章之道与立身异,立身须谨慎,文章且要放荡。”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放胆写作,学生在文中就无法“放荡”,无法表现出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个性就难以张扬。

  3、在作文中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鼓励他们写“我想写”

  、“我愿意写”的作品。虽然古之有“不依规矩,不成方园”之说,但规矩太多也会阻碍学生潜能开发。作文教学要切实改变轻生活、重技法的状况,要把学生生活宝库的开掘与探索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多作写作生活素材和语言的积累,让写作源头活水逐渐丰富起来。教师不可只在技法指导上打转,要引导他们打破一切写作中的固定框框套套,并且把写作内容、形式、主题的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赐予学生自主选择的力量,使他们在写作中逐渐学会“独立行走”,定能写出“我乐意写”的好作品。

  4、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人文,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使人本精神在作文实践中得以复归。

  在作文教学中,要把作文的工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实现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把变化多端的人间万象、千姿百态的人文景观、奥妙叵测的精神世界和神秘悬妙的社会自然完全渗透到作品之中,通过展示人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提高作品的艺术审美。因为,要使作品震憾人心,除要表现一种原生态的要义外,还必须把人的精神、情感融于外物之中,才能产生出超然于物外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挖掘出他们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内涵,并恰当入文,不断在创作中完善自己,健全自己,并在庞大社会体系中学会恰如其分地进行人生定位。这样,人本精神在作文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归。

  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策略颇多,在此,我反从未能彻底改变当前教育体制和作文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对如何暂时改变这种不堪的状况,表征性地提出几点思考策略。但作文教学归根到底落实到一点,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人本精神的复归,是让他们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最终达到“为文 ”与“做人”和谐统一的一个有效措施。

  参考书目:

  ①《教育探索》20xx.11.18

  ②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版

  ③陈斌等《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及对策》《天津师大学报》(基教版)20xx(第二卷)。1.8

  ④梁惠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通讯》20xx.3.28

  ⑤吴敬东《从两份高考模拟作文分数说起》《语文教学通讯》20xx.3.34

  ⑥(苏)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 1943年

中学作文 篇5

  前一阵子,天公不作美,一直在下雨。我望着豆大的雨点,心想我万事俱备,只欠晴天。晴天你可不可以快一点来!

  第四天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了晴天。今天,我去问教练:“教练,今天我可不可以到寺山公园去溜冰?” 教练见了,说:“当然可以。”我一听马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寺山公园去溜冰。

  一来到寺山公园我马上穿好了溜冰鞋,原地起立,两脚分成“八”字形站立,两臂向侧前方伸出,以便维持身体平衡。开始时,左脚蹬地的力量要小些,蹬地时幅度小一些,逐渐加大。把身体重心移到左脚上,蹬地后的右脚迅速收回与左脚平行成双脚向前滑行。两脚依次交替蹬地连续向前滑行。之后进行两脚轮换蹬地的双脚滑行。

  我刚滑了一点路程就控制不了自己,往后摔了一跤。我想这里比健身广场滑,我一定要小心一点。马上站了起来,做好姿势,脚站成丁字形。把脚提起,然后放下去。到了目的地,我看见许多人已经在广场、马路上飞快地滑动着。我想自己要是有他们那么好的技术就好了。

  开始练习了,教练首先叫我们练习跌摔功夫。我想这对本人来说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双手放在面前,一只脚踮起,而后另一只跌在地上,膝盖着地,第一只脚随后也跌在地上。之后再将手肘、手腕也贴在地上,然后将一只脚立起来,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用力站了起来。

  “接下来,我们练习走路。”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轮到我了,我马上走了起来。可是,一走我才知道有多么难:地上十分滑、技术还不到门、加上我人生地不熟。教练说:“脚抬得太低了,声音也太小。”我一听使劲的走了几步,自己就不明不白地掉了一个跟头。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溜冰。

  第五天

  吃完晚饭,我和妈妈来到寺山公园。一到那儿,我马上穿好溜冰鞋,慢悠悠地滑了起来。

  一路上,我专心致志地滑着,忽然一声鸟叫吸引了我,我向远处看去,没有注意看路边还有许多大树,等我反映过来,我已经躲不了了,只好和大树撞了满怀。

  我来到那里,妈妈见我溜一会儿就休息一下,便对我说:“现在人这么少你要多溜一会儿。”我一听马上滑了起来,滑着滑着想起了白天游泳时那刺激的跳水动作,我的双脚不知什么时候竟也并拢,忽然用力一纵, 由于惯性的作用,“砰”的一声,身体重重地摔在地上。妈妈见了,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问我怎么样,我这才回过神来我是在溜冰呀!

  两次摔跤是我不专心所致,看来一心不能两用啊!“下回可要留神了!”我暗自想着,又飞快地滑动起来。

  第六天

  经过这几天的练习,我觉得自己已经滑得不错了。但是技术不够专业,今天我决定要到寺山公园去溜冰。

  一来到寺山公园,我马上穿好了溜冰鞋,滑了起来。刚开始我十分担心,这几天经常在下雨,地上的水还没有干,万一摔了跤,那还了得。不如我滑得慢一点。可是我转念一想,反正我有护具保护着,有什么可怕的。再说,在学习溜冰时摔几跤也是正常的。

  想到这里,我飞快地滑了起来,就像一匹疾驰的骏马。过了几分钟,我们开始上课。教练首先让我们做了20个原地踏步。我心想有什么难的。教练说;“先将姿势做好,膝盖弯曲,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要呈‘丁’字形。然后开始原地踏步,右脚先抬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把二十个原地踏步做好了。

  “接下来,我们要画蘑菇。”教练说“我先来示范一下,你们可要仔细看。”只见,教练滑了起来,把两脚张开,并拢、张开,并拢。我想这对本人来说简直太简单了。轮到我了,我飞快地滑了起来,将双脚微微张开,然后再并拢。我飞快的滑完了,教练见了说:“不错,高手。”我听了十分自豪。

  最后,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救人的小游戏。” 教练说:“我们要开着小飞机到对面去取一个蘑菇,就算救出犯人了,在路上不许碰到蘑菇。” 到我了,我先滑了一会儿,然后两脚合拢,张开双臂就像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 教练说:“由于,监狱里有许许多多的机关,我们要将身子压的很低。”我想这一点也不难。顺利的通过了蘑菇。“接下来,我们的通道变窄了。我们不能够碰到蘑菇,不然我就罚他二十个原地踏步。”我一听,心想这次要小心一点。我就小心翼翼地滑起来,生怕不小心碰到了蘑菇,不一会儿,我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现在,我已经能穿着溜冰鞋自如地滑翔,还能不时地做出几个动作。“功到自然成。”功夫是靠我们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之中练成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中学作文 篇6

  初次进入濮阳市实验中学,那里早已人山人海,我也向我的班级奔去。

  经过早在二中的求学成功,我真不敢相信刚10岁的我竟然是一名初中生了!我既高兴又有些伤心。我高兴又可以在初中里找到属于我的真正友谊;伤心那伴着我五年的小学生涯已经离去。

  踏入中学校门,我便成功进入人生的新一个转折点——初中,在这个还是未知数的初中里,我又会找到怎样一个友谊,怎样一种幸福?

  开始第一天的军训,军训并不象我想像中的那么苦,教官的嗓子沙哑着,但还和我们一起唱歌。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依然在雨中站立,可是热意顿然消失,我怀念军训。

  在第一天的课程中,我遇到了不少老师:美丽年轻的田老师;幽默风趣的朱老师;貌美可爱的史老师…………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太喜欢我们的老师了!

  还有要和我建立友谊的同学,在今后四年里,我和我的同学之间彼此都要建立一个“沟通桥”当然我也不会忘记我小学的同学!

  随着新教科书的到来,翻开新的一页,映入眼帘的便是复杂的公式,周密的计算和崭新的知识。

  在初中这个新起点,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通过成功的灯塔。

中学作文 篇7

  处于青春的我们,有着太多的无奈,太多对他人的崇拜,太多的不自信,因为别人的出色,就觉得自己黯淡无光。

  我们都渴望拥有明星般散发出来的气质以及举手投足间的优雅,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其实,即使一个普通的人,也有他那种‘平凡美’的一面,不需刻意的加以修饰或极力装扮自己。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我们在角落旁津津有味的享受着那可口的午餐,或许是太饿,以致于成了狼吞虎咽。许多路人都朝我们行“注目礼”,更有甚者,对着我们的吃相指指点点。我觉得有点儿尴尬,于是我一改常态,小口小口的吃着,朋友看着我说:“吃饭而已,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再者,我们不用如此的去迎合别人的想法,做自己就好。”听了朋友的话,我心想:对啊,有什么可掩饰的呢?青春中的我们敢于宣扬的个性,这就真正的自己啊!

  伪装的东西固然美丽,但始终不是自己。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辩认自己了,别人又如何能识别他呢?或许我们并不美丽,但我们是最真实的。不必刻意的模仿别人。把自己最真的一面展示出来,也许并不完美,但我们仍旧会很开心 ,因为这才是我们自己。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 ,可你却只是一颗星辰,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株小草,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是一泓山泉。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做不了伟大,就做实在的我,平凡而不自卑。

  人应该有个性,有棱角,不人云亦云,不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是最独特的,也是唯一的,我们做不了别人心中的人,那么我就做自己。

中学作文 篇8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创新的相关内容吧!

  作文教学既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毕竟占据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中考中,学生作文分数提高更是所有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轻松、高效、快乐地学习作文,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除了抓好课堂作文教学外,还将作文教学搬到了教室外,拓展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为作文教学注入了丰富多彩的活力因子。

  一、拓展初中作文教学空间

  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对作文简直是敬而远之。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也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也有提高。但是一些中等程度的学生作文兴趣不浓,在作文中仍然东拼西凑,质量不高。因此,将初中作文教学从单纯的课内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从单一的课堂指导向综合指导发展,给予作文教学更广泛的空间,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从单纯的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出围墙的束缚,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新奇的感受,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作文学习的兴趣爱好。许多学生在走出教室之后,在美丽的风景中,在活动的现场开展观察与作文指导,心情愉悦、兴致很高,学习兴趣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有利于增加直观感知印象。无论是开展现场指导,还是走访调查以及欣赏感悟,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教学互动,是借助于真实的景物、人物、事件这些素材,学生所接触到的更加直观,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次极大的帮助,只有提高感知的直观程度,才能够让学生心中有物,在写作过程中下笔如有神。

  三是有利于提升现场指导效果。作文教学搬出教室,主要形式是进行现场指导,无论是带领学生沉浸于美丽的景色之中,还是流连于闹市,都可以在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感受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要点难点的指导。学生所获得的写作技巧会记忆犹新,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面的一些经验成果。

  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将作文课堂搬到生活中,搬到社会中,需要学生对这些方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以及深刻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敏锐的目光、缜密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积极拓展空间,让作文教学更加生动

  作文课堂搬到室外,需要教师进行更加周密的组织设计,合理控制和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让作文教学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1. 带领学生走进景点观察创作。描写景物的文章属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指导类型,教师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印象深刻,才能夠详细描写。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人工湖景点进行观察,教师开展现场指导,学生怎样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恰当地运用哪些写作手法等都会产生直观的影响,只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这一类型文章的写作水平。

  2. 带领学生拜访先模交流创作。人物描写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占据了大块头,怎样走出模式化的描写状况,必须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描写对象。笔者带领学生拜访了一些先进人物,有享誉四方的老中医,有一生桃李芬芳的老教师,也有受到省市表彰的劳动模范。拜访这些先进人物,并且拜访多名先进人物,在听他们讲述自己过去的事例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地记录,细心地搜集整理这些宝贵的素材,同时认真地观察肖像,这就获得了人物描写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素材。而且这些素材来源广泛、印象深刻,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就可以独立构思,创作出一篇较为成功的人物描写文章。

  3. 带领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创作。初中生作文写作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就需要他们进行调查、学会分析,从表象剖析出内在的规律。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向家庭的其他成员了解,近二十年来家庭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纵向比较,通过自己身边活生生的案例,真切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感受到人民生活条件和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这些生活素材中搜集到了大量的信息。每一位学生家庭所发生的变化都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有个性的特色,将这些方面发掘出来深入地开展思考,可以提炼出深刻的主题。当形象丰富的素材遇到深刻的主题,加上写作的技巧,就能够创作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久而久之,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能力都会得到同步提升。

  4. 带领学生关注热点发掘创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近期发生的天价虾、天价鱼等社会热点关注为例,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资料信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指导他们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虽然议论文不是初中生写作的主要文体,但是开展积极的尝试也未尝不可,可以为以后深入更高一级学校深造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相互讨论,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热点,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创作艺术和水平。

  三、结束语

  作文课堂搬到室外突破的不仅是空间的限制,还带来了思维的飞跃和理念的提升,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发展。语文教师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当在教学理念上寻求重大突破,在广阔的天地里组织作文教学,是一次理念的创新与探究的突破,带来的是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引领效应。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地探究作文教学方面的好路径和好方法,以改革创新促进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精品】中学作文8篇】相关文章:

【精品】中学作文六篇04-07

【精品】中学作文5篇03-18

【精品】中学作文合集7篇04-23

【精品】中学作文合集五篇04-19

【精品】优秀中学作文7篇04-15

【精品】中学作文合集10篇04-03

【精品】优秀中学作文3篇04-02

【精品】中学作文合集9篇03-16

【精品】优秀中学作文三篇02-15

【精品】优秀中学作文4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