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1
南怀瑾先生曾在《国学与中国文化》中提到,《朱子治家格言》影响了中国三四百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政府没有花什么钱,都是老百姓自己培养子弟出来,影响一个国家,影响整个时代。南怀瑾先生8岁便会背诵此书。而他的父亲也以身作则教导着南怀瑾先生,由此可见,此书之于百姓意义有何重要。
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朱子治家格言》,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凝结了中国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家庭教育精华,在问世后的数百年间,更成为了中国童蒙养正的必读精华,对教化人心、保留和传承中华美德产生了持久、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给了我深刻印象,这句和唐诗《悯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皆是劳动所得,这些物资来之不易,更应该把他们视若珍宝。勤俭,不但是节约一点物质财富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的精神境界。
最近出现的新闻“男子见义勇为反被拘留14天”引发热议,网友们对这种判决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有人发言认为,如果不能保护见义勇为,就不要再呼吁见义勇为。这让我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如果做好事是为了让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恶人。它告诉我们,行善,是内心的修行,不应该带有其他的.目的。我也相信,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林语堂曾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朱子治家格言》正是如此,它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它的智慧与精辟入理,字字珠玑,其读书的意义也一览无余。
仅仅54句,522字便精辟地讲解了修身治家之道,以勤、廉、谦、仁、善为主,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蒙学经典,它在寻常的瓦舍评书中,暗藏着齐身的秘诀;明事箴言,它在简朴的青砖白墙上,镌刻着治家的追求。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2
20xx年初有幸获得贵人赠送的钟茂森教授讲述的《朱子治家格言》一书,由于当时想要拜读的书有好几本,所以这本书就搁置到了10月份才拿起。此书仅有54句话,但内容却涉及洒扫应对,择偶交友,求学立志,家业道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
起初看的时候先把原文进行了了解,并不太懂的字加以标注,解释。后来在读具体讲解的`过程中也做了必要的记录,一遍过后确实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但知道了未必能做到,数隔几年后我又拿起了这本书,此时感觉对于内容好像更加了解了。
《朱子治家格言》54句话,钟博士每一句都先从事上来开解,以存养学人之仁心,然后再从心上提起我们的正念,升华我们学习的心境,又辅之以生动浅显的古今案例,让我们在细致领会圣贤教诲的过程中,从事上、心上提起观照,为日后的落实找到下手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讲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句话涵盖了很多意思,首先意思是讲要早起。其次教我们勤劳,能够做家务。之后又讲了要整洁。所以早起,勤劳,整洁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早起也是非常重要的。曾国藩先生,他在家书中曾经多次提到早起,强调早起。他说:“宴起,为败家之凶德。”晚起床,是败家的凶德,对一个家来说就不吉祥。晚起床会把很多事耽误了,而且人会变得愈来愈懒散,愈来愈不振作。要成就学业、事业,必须要有一种振作的精神,要发奋图强,如果晚起床,这股正气往往就慢慢的消解店了。所以曾国藩先生说:“治家以不宴起为本。”治家是以早起为根本,不能够晚起床。
开篇的一句话就足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仔细品读,我们会成长很多。过去成为历史,未来还没有来到,只有今天可以把握,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去学习,提高自己。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3
前几天学堂通知我们看《朱子治家格言》,由于自己没这本书,就在电脑上搜看了一下。看到第一段我就被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并不是我想学古人那样的大道理,而是从家里的打扫到家庭琐事上的处理都一一点到,让你从小事学到大道理,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里就说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工作习惯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态度、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把工作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逐步培养严谨细致的习惯。
《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时,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研究、多听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各种大小事情,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自己认可,领导认可的好员工。这就是中华民族传承百年的智慧结晶,这是刻岗敬业的精神典范。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对格言的教诲,我铭记在心,我会坚持不懈的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工作可岗敬业,为家庭无私奉献。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4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治家格言》里的这句经言,既明白如话,又有较深远的教育意义。
过来的周六(12月15日,也就是要赶在冬至前),除了有工作和特殊事情不能来参加的外,我们族亲,共有10人参加去上坟祭祖。
在我老家昆明北郊滇源小镇,一直沿袭着每年清明、冬至两个节令前都要上坟祭祖的习俗,而很多地方,却只保持了清明节前的一次扫墓。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有人虔诚地祭祀祖宗,一辈一辈,血脉永续,香火不断,后继有人,家族兴盛,人丁兴旺,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美好心愿。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有渊源流长的“祭祀文化”,上至天子、君王(主要祭祀天、地,自然神,或者战争,国家的重大事件等),下至平民百姓(主要祭祀祖先神)。
滇源小镇这里的普通人家,清明、冬至前,都要到家族的“坟堂”举行“墓祭”。邀约好族亲,准备好挂纸(白色、水红色)、香、纸钱,炊菜(含肉、茴香、青菜、洋芋、粉丝、豆腐、豆芽、海带等),新鲜米饭,香蕉、苹果,蛋糕、芙蓉糕、桃片糕,各种水果糖,茶、酒等祭品。吃过中午饭后前往,把挂纸挂到坟头上,把香插在坟墓周围,把各种祭品摆在墓前,跪拜叩头,祈求祖先庇佑后代子孙,献祭各种祭品,然后边“泼水饭”(各种祭品分一点出来,盛进冷水一勺一勺泼出去),边烧纸钱。一切程序完了以后,族亲们一起坐下来,分吃一些祭品,意为和祖先们多呆一会,一起分享祭品,不要忙着走,以示诚意。
除了清明、冬至两次“墓祭”外,滇源普通人家还有每月初一、十五在“家堂”、大门、灶心敬香的习俗,虔诚的人家,这两天还会坚持茹素。另外就是“七月半”鬼节时,七月十二“接祖”后,一日三餐或四餐、五餐跪拜、供献、烧纸钱,至七月十五“送祖”时,烧纸钱、纸衣物等。还有中秋用月饼献祭天神、月神。腊月二十三祭灶神,除夕、初一都要有丰盛的食物献祭。
一年四季,滇源普通人家的各种祭祀活动,可谓勤,可谓诚。真正体现和落实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的经言。
孔子就是一位非常重视祭祀,也非常精通祭礼的人。《论语》里,孔子就说了“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那里,“吾不与祭,如不祭”,如果我不亲自参与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一样。曾子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说:“丧礼能慎重,祭祀能虔诚,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厚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论语》里都多次谈到了祭祀及其重要意义。
我觉得,祭祀祖宗,一是可以让久末见面的族亲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交流感情,增进亲情。二是在准备祭品和参加祭祀的过程中,可以提起和表达自己的.恭敬心、感恩心。三是追思祖先的光荣传统,可以总结出优良的家风,让后代子孙传承和发扬。四是让孝道、孝思文化传承,想到对过世的祖先都要恭敬,对活着的人更应该孝敬和珍惜。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谓“经书”“经典”,也是“圣贤书”“善书”“宝书”,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高度智慧的结晶。经典根于人性,超越时空,是最普遍的价值观,意义无穷,读“经书”,特别是“子孙”(小孩),从小就接受经典的熏习,所谓“蒙以养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规范言行,让子孙终身受益。
《三字经》里也在告诉我们:“人遗子,金满,我教子,惟一经。”与其给子孙留金银财宝,不如教子孙经典智慧。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5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并学习。
开篇首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就给人一种悠然的意境,现在很多人都憧憬并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周末常常睡到八九点钟还不起床,还给自己找理由是因为工作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常说要健康的生活,要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要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正如作者所说,每天清晨早起,收拾整理,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这是一种多么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如此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要清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好的欲望会激励我们前行,但是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果放纵的任其发展,那么好事也会变坏事,结果或许是我们不能预料和控制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不要一味地为了追逐名和利而奔走,最后让自己身心俱疲,回头想想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留下诸多后悔和遗憾。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告诫我们凡事要早作打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应如此。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准备迎接我们将要做的事,这样就不会等到事情发生时而措手不及。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学会思考,有远见,是成功所需的。
《朱子治家格言》教我们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读着这些名言警句,不禁会让人反思自身行为,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吗?想想我们平日的言行举止,是否突然觉得我们需要学习、注意和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
学习了《朱子治家格言》让我明白了很多,虽是浅显之见,但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虽然词句简单,但却蕴含深意,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情操,规范我们的德行。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6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末学董永艳,非常感恩书院给我学习分享《朱子治家格言》的机会,通过21天的学习分享,自己更是受益匪浅。
《朱子治家格言》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字字珠玑,句句意味隽永,是我们学习修身成长的宝典。从在家里的洒扫庭厨,到为人处事,到治国平天下,内容全面详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力行。从事上、从理上、从心上,不断的修正自身,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素养、有德行、有追求的人。
本次学习收获简单总结有以下几点:
1、生活要节俭,不光可以惜财,也可以增长福德。重要的是不会让孩子长浮华,滋长欲望习性。
2、做人要心存厚道,善待别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3、勤俭是个宝,勤修身,俭养德。自己坚持做到,引导孩子也节俭,不能铺张浪费,特别是粮食、水电和日用品。
4、善交良师益友,共同促进,不断求知进取,完善人格。
5、无论贫富,朋友不分贵贱,真诚以待。
6、科学饮食,清淡素雅为主,营养搭配合理,有节制,不伤害其他的生命。
7、不传是非,促进和谐。尤其学习了生命法则以后更加坚定一定要这样做。
8、不能幸灾乐祸,看到别人有好事,为他开心,如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心生怜悯,千万不能有幸灾乐祸的.想法。
9、知恩念恩报恩。常念别人对我的恩德,自己很幸福,带着无限感恩去做事,发心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0、做善事,做了便放下,做了像没做一样,形成习惯。
1、千万不能教孩子自私,贪占小便宜。多引领孩子读经典,启发孩子利他心,明白读书的意义。从小善开始,从而爱人,热爱国家,打开心量和格局。心里能装下多少人,就能撑起多大的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我将继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自我,积极上进。《朱子治家格言》适合我们每个家庭来学习,提升完善家庭的建设。最后祝福所有的家庭幸福和谐,祝福所有的孩子成人成才。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7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之家格言》,是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所著。全文仅522字,但内容丰富,精辟的阐明了修生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以下这几句话让我感触良多。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使内外保持整洁。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幼时奶奶教导我时常说的一句话“早起三不晚”。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早起床为新的一天做一个规划,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充实的度过一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初次见这句话是在大学食堂的墙壁上,墙上醒目的大字映衬着餐桌上随处可见的剩菜剩饭,场面让我震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的滚瓜烂熟的`吗?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深知自己不是做的最好的,但从小得益于爷爷奶奶严格的教育,不剩饭、不挑食还是能做到的。我会一直记住这句话,不论贫穷富有都会“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一个国家才能长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做任何事都要有所准备,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只会让自己手忙脚乱,一事无成。
朱子格言,句句皆为立身处世之本,是遵规矩、守礼仪的家风家教准则,我会用它来监督自己的言行,学以致用,付诸行动。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8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碗粥一碗饭,都要想到来得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都要常常想到得来的艰辛。
“自奉必须俭约”,自己的饮食用度要节俭、节约。“宴客切务留连。”我觉得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自己宴客的时候,不宜太奢侈浪费,关键是诚心诚意,有礼有节。二是自己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也不要有奢求之心,吃饱就好了,也不要逗留太长时间,让主人为难,给别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饮食节约、节俭,不奢侈浪费,自己菜园里的瓜果蔬菜胜过奇珍异食。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不要因为贪口腹之欲而肆意杀害牲畜及家禽。
以上四句,都是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里反复谈到,要从吃喝用度上来节俭、节约的问题,说明从饮食上来节俭非常重要和必要。
也许有的人会说,以前是因为物质贫乏吧,才需要提倡节俭,现代社会,物质那么丰富,再来谈节俭会不会过时了。其实,古今中外,无论贫富,少长老幼,都需要培养而具备节俭的美德。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的持家之本。历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圣先贤几乎在每一本经典里都会无一例外地谈到勤俭节约问题。
《论语》里,谈俭约的经句俯拾即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人生理想,以简陋的衣服与粗糙的食物为可耻,那就不值得与他谈论什么道理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回的德行真好啊!”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做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就好像浮云一样。”在整部《论语》里,从孔子到其弟子,都在提倡“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思想,为了追求“道”,虽吃的是粗茶淡饭,亦是快乐的。
《道德经》里,老子也说:“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太多的美味吃多了,会令人味觉减弱,反而品尝不出食物原汁源味自然的美味,所以圣人们以能吃饱为原则,而不追求五花八门、奇珍异食。
《曾国藩家训》中,曾国藩也有一条十六字治家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面对奢华的饮食,他说:“一食千金,吾不忍食,目不忍睹”。
喜欢孙中山先生的题词——“饮和食德”,其出处:“饮和”语出《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食德”语出《周易·讼》:“六三,食旧德”。吃喝后感觉自在、享受和乐,饮要和谐,食应道德,享受先人的德泽。也就是要吃自然天成的食物,返朴归真、顺其自然。
如今提倡的“光盘行动”,从各级政府到普通民众,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就是在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古德,令人欣喜。
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学校、个人在餐前,都要诵念“饭食之德”和“感恩词”:
饭食之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自奉必须简约,宴客请勿流连。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即出自《朱子治家格言》,萝卜青菜保平安人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出自《弟子规》。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饭食之德”的诵念,可以提起自己的恭敬心,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浪费饮食,以培养自己的福德。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9
《朱子治家格言》一书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作息、饮食、作客、用具、交友等很多方面,是做人的行为规范,把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衡定在道德水准较高的基础上!
它主张的思想是勤俭、尊卑、宽容、不妒嫉、忍耐且三思等美德,所以这些美德与思想也都洋益字间。
书中所写都是谆谆教诲和告诫,倘若我们能按照朱子的家训去规正自己,那么人心就会向善,家庭会和眭,社会会和谐。
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宽容友爱的理念荡然无存,贪婪和欲望把人变得几近疯狂,就拿前几天的一件事来说,当我来到事先和周老师约定的地方静候她的到来时,突然一辆红色别克车一脚急刹站在了我眼前,当时我第一反应是抢停车位?很显然我想错了,驾驶员是一男士,他下车之后走到停车场的'栅栏旁拾起一块砖头之后向停车场里走去,我还纳闷这是要干嘛?还没等我想明白呢他就狂奔出来并且后面追随一位穿白色短袖手持棍棒的男子脸上还有血迹,很显然他被打了,如果他们之间多点宽容与理解就有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很重要!
话语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中最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矛盾无时无处不存在,该怎么处理我们就得好好的琢磨琢磨格言中的精华了!
我的理解较为肤浅,要想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精华!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10
今日一读《朱子治家格言》,方觉羞愧填于胸中。今时今日,我们的生活作息、与人往来,和文中字字句句皆背道而驰。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不必远望,邻近随处既是。人人走走坐坐手握一部手机,全民共做一个动作,“低头”,或工作,亦娱乐,刷屏、微聊,入夜已深,仍不忍放手,导致作息时间紊乱,黑白跌倒,生活工作一团乱麻。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人的欲望是可怕的无底洞,如果把他无止境的无限放大,将吞噬整个宇宙。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现在的快餐式阅读逐渐取代了书本阅读,电子阅读器或微信朋友圈的泛泛浏览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全民阅读”。阅读,可以在喧闹的商场,可以在安静清凉的.公园,只要有书,在哪都是天堂。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这让我想起餐桌上生吃猴脑和活取熊胆事件,在食物面前,只贪图一时之快感,完全不能恻隐,动物亦有思想,亦有灵性,在沸水与刀光之下,它们的恐惧、无助不亚于人类,人性之泯灭,是何等丧心病狂。
《朱子治家格言》,它是一本能让人静心修习、规范人为的灵魂之书,再此提倡神游四海、浮躁不安的人们,都该细细品读。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11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周末好!末学刘新娟,非常感恩大家21天的陪伴,我们一起学习《朱子治家格言》。现在利用周末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学完后一些小感悟和收获,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收获和喜悦。
《朱子治家格言》是一本集为人处世多方面道理的经典著作,改变了自己以前死读书的习惯,每学习到一条,自己努力在生活中去实践,而且带着孩子一起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一生勤劳,生活低调,以身作则,每日天刚亮起床,打扫庭院卫生,每晚亲临检查门锁,确保家中安全。这句格言看似普通,做到却有点难度,看似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在这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在践行这一条,尤其是清晨我会起床后读书打卡,而孩子会在我读书声中起床,记得有一早自己起的特别早,因为知道孩子的有余留的作业没完成,本想着去喊孩子起床的,没想到书还没读完孩子自己自觉的`起床、洗漱后、写作业了。看到这个情景时我真得很惊而且非常的欣喜。这也更坚定了我继续践行的信心。“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全面,是传授家风家教导文。每句我都认真细细品读,文中句句箴言让我感慨万千。
凡是对任何事情必须“未雨绸缪”,就如我们学习家庭教育、学习教子有方和学习格言是一样的,需要我们把所学的在生活中运用,学习着慢慢的发现自己原先浮躁、攀比心没有了,这也是学习和践行,让我储备智慧给我带来的变化。通过学习格言,首先从思想上接受了书中的教诲,吸取了营养和精华,再一条一条努力去践行。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需要持之以恒的去做,去落实。
格言留给我们的是警告、是告诫、是启迪、是榜样,是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给我们以提醒、鼓励、鞭策,尊规矩守礼仪,奠定了我们的德行基础。虽然21天践行分享学习完了,但在生活中的践行我认为是刚刚开始,自己坚持读诵原文,有时间时并带上孩子一起诵读。进而细读、再次理解和消化,使其植入脑海,用之仿效实践,学以致用,付诸行动。
感恩家人们前期21天的陪伴和聆听,接下来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跟随明德书院的脚步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努力践行,共同成长,做最好的家长。
【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朱子治家格言07-02
朱子治家格言 15篇11-10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07-22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 《美育课程》的心得体会10-01
德育心得体会11-09
教学心得体会11-03
培训心得体会12-11
练字心得体会 05-19
假期心得体会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