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4-12-21 15:16:32 随笔 我要投稿

春节的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随笔

春节的随笔1

  小时候,家里穷。厨房是竹编的瓦房,清爽透风。每逢春节,每个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忙活。吃食也只是两条活鱼,一只鸡鸭,外加一碟糖烧的花生米。等着爸妈回家,自己添个下手,然后在昏黄的灯光下嗅着香甜的味道。这是当年最美好的时光。这个味道至今甜腻诱人。

  其实,我真的很感谢春节这个节日。不仅是团圆,更重要的是年味呀。我可是个十足的吃货。

  若说我最想吃的,就是妈妈包的粽子,那可真是绝妙。自家碧绿的粽叶煮过一晚,清洗晾干,晶莹剔透的自腌鸭蛋,个大的红枣,拌好酱的五花肉,白花花的糯米,经由母亲的巧手翻折,完美出炉,然后大火烧煮,香飘四溢。最好吃的时候就是趁热。黏糯的口感,甜甜的香味,酱料的丰腴,肉质软烂可口……糟糕,流口水了!我十分期待除夕夜的.粽子啊!

  我讨厌街上的闹哄哄,喜欢呆在家里,拿个米糊粘住对联,扫扫地,喂喂鸡,擦擦板凳,洗洗碗,望一望远处的青山,呼吸新鲜的空气,然后投进火热的厨房,挥洒汗水。最后呢,洗个香喷喷的热水澡,喝着饮料笑眯眯地守夜,收红包。哈哈,数一数钱包,喜滋滋地入睡,等第二天的鞭炮声掀开你的眉眼。

春节的随笔2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临近年末了,春节也即将来临。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大街上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家长领着孩子在服装店里买新衣服。许多大人们忙着清洗着自己的房屋。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春节即将来临,好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春节终于到了,当钟声响起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每个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经有许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戏。我重睡梦中醒来,第一反应是我又长了一岁,穿上新买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们一起玩耍。

  大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孩子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鞭炮响完后,就是孩子的乐园。孩子冲到鞭炮堆里去寻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谁找的数量多。看着伙伴们都认真的在寻找,我也拿着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着。

  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对联,看着一副副春联,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春节号长春”。家家的门前都被装扮成了红色,我不禁看到了节日的气息。还看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与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每当到外婆家拜年时,外婆总会端来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让我喝,接过茶一口下肚,那个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着就向外婆说着吉祥的话,拜完年后外婆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红包塞进我的手里,此时我不必像平时那样看父母的脸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红包接过,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后,人们都在屋外放烟花,,这激动人心的时刻,“3——2——1”瞬时,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我忙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现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见一个金色的点,高高的.飞起,这五彩的烟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传出人们的欢声笑语,欢呼声随着烟花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你年一定充满朝气,一定充满着希望。

  有关春节的随笔篇三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 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她)们也都心花怒放!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春节的随笔3

  春节,是个喜气洋洋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拭目以待的节日。

  春节,免不了燃放鞭炮。这可是男孩子的最爱,这不,与我几乎同龄的兄弟们手持火柴,瞅准时机,时不时地把点着的一颗爆竹扔到远处,瞅准时机,在爆炸之前迅速撤离。每每看着他们开心地大笑,我总是忍不住也去点一颗,每每鼓起勇气即将点燃那爆竹时,一看爆竹,顿时又没了底气。但我也不能干看着啊,于是我只好买了摔炮(一摔就爆的一种炮),自顾自的向街上扔去。

  过年必不可缺的就是收压岁钱,对我和九个兄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每次我们都会一起想鬼主意用巧妙的方法收压岁钱,但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的`鬼主意总是会被大人识破,不仅这样,大人还用各种刁钻的理由来做收红包的条件,我们每次都只能哑巴吃榴莲——有苦说不出。不能今年三叔为了躲避发压岁钱,给我们下令:3个深蹲=1元钱,2个俯卧撑=1元钱,5个仰卧起坐=1元钱,身为小学生的我们真是欲哭无泪啊!但钱不能不收,所以我们只好答应了大人的条件,傍晚回到家,腿都要断了,就连上床盖被子都是个“体力活”。大年初一,大姐二姐带着大姐夫和二姐夫来到了老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这下可有钱收了,你要不给钱你就甭想进去坐!看你怎么刁难我们!”

  五年级:青柠·

  这一天,令我的九个哥们儿兴奋的,不是又长大了一岁,而是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与兄弟们聊天飚“车”,打牌疯跑,有时玩得尽兴了,我们甚至会打闹摔跤,但即使这样,也不担心父母们会大发雷霆,毕竟大过年的,谁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呢?更令我们倍感兴奋的是,一家人老老少少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家唠着家常,那场面热闹极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家喻户晓,早已成为千古名传。也正如诗中所说,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福字,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无聊”,难道是显得自家有文化么?不管怎么说,春联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大喜好。春节前夕,我总是四处搜集春联,然后回家“大显身手”,将一“幅幅”锦囊佳句用墨汁书写成品,挂在自家门上。每当看着那游云惊龙的楷书字体挂在门上,心中总是有一丝激动与不小的成就感。水饺,谐音“顺脚”,意为一年中顺顺利利,心想事成,所以水饺成了春节宴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就按本人来说,我就十分喜欢全家团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碗水饺,筷旁萦绕着腾腾热气,场面温馨而舒适。

  万万没想到,姐夫竟然留了一手——二人一共就带了181元。但我们又没法,因为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在来之前清空了,这可怎么分啊!于是我们再次哑巴吃榴莲——有苦说不出。这就是我的春节,你呢?

春节的随笔4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家里吃了一顿团圆饭。

  一家人洗菜、烧菜、搬菜、煮菜、烧饭……忙的不亦乐呼。厨房里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这响声好像交织成了一支美妙的乐曲。

  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这里面有红通通的.红烧肉,有黄澄澄的鸡翅,有绿油油的青菜,还有香喷喷的糖醋排骨……我看到满桌子的色香味俱全的菜,想到妈妈烧得菜真是应有尽有了,妈妈的手艺真是非凡呀!我等不及了,夹起一块红烧肉就放到了嘴里,真是美味啊!我又吃了一块,感觉越吃越想吃,我尝了红烧肉,有夹起了一块鸡翅,咬了一口,感觉也一样是美味呀!等爸爸妈妈就做时我已经吃了很多菜了。这时,我们一家三口团团围坐在一起,我吃的更欢了,我们有说有笑的……

  饭后大约半小时,妈妈又搬出了许多水果。有甜甜的梨,有甜津津的西瓜,有红通通的苹果,还有水灵灵的葡萄……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这时,我抬头一看,已经快八点了。我忙说:“联欢晚会快开始了。”爸爸妈妈就急忙收拾碗筷,一会儿就回到了客厅看电视节目了……“哈哈哈”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不时地荡漾在客厅里。

春节的随笔5

  新年的第一天“姗姗来迟”

  使华夏大地处处洋溢在“欢歌笑语”中

  就连自然界都在默默“如影相随”

  缔造了尘世“万象更新”的画面

  每个家庭都在“温馨与甜蜜”中荡漾

  世间亲情的可贵便被彰显

  或许,这新年的“神圣寓意”

  并不在于它的烟花多么“璀璨绚烂”

  爆竹声多么“辞旧迎新”

  而是亲人重逢、欢聚一堂

  共享天伦之乐的`一幕幕

  才是新春佳节绚丽多姿的身影

  更是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孝道的契机

  所以在此时节

  归乡的游子们定会虔诚向神灵膜拜

  祈求这些“温馨、感动”的亲情画面

  能温馨永驻

  同时祝福家人在新的一年中

  永远“平安、健康、吉祥、幸福”

  时光的静静溜走

  并未因今日春节而放缓脚步

  所以“暮鼓晨钟”的旋律还在上演

  包括今天这个一年唯美的开端

  还是在新春浓情氛围中“洋洋洒洒”

  或许,我们只有认真珍惜这个节日

  去热情拥抱亲情的伟大

  才能写进新年伟岸的篇章里

  尽管今夜的烟花已“断断续续”

  缺少了昨日的“持续燃放和经久不息”

  但一切的繁华事物就是这样“盛极而衰”

  都有回归理性的一刻

  只有心灵时空能认知“取舍”

  和“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的道理

  才会尘封过去,开始展望未来

  并在新年的征程中

  再次“劈波斩浪”、重新点燃激情

  这新的一年才会“心想事成、事随心愿”

  将“功成名就、云开日出”的福音谱写

春节的随笔6

  新年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新年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新年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新年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春节的随笔7

  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到春节,家里就显得格外忙碌而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从早晨起来,全家大小都在忙着做包饺子的准备。最忙的要数妈妈,爸爸和奶奶了。她们一个在忙着做饺子馅,一个在忙着和面,一个在准备盛饺子的家具。只有她们三个准备就绪,其他人才可以大显身手。

  一切准备就绪,奶奶一声令下:“包饺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大圆桌周围。开始动手包饺子了。就连我这个小不点也忙的不亦乐乎,妈妈赶的每一个饺子皮都要经过我的`手才能到达圆桌。因为我是大家的运输兵。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家都也夸我是他们的好帮手。我听了心里美滋滋。干的更卖力了。

  下午,先早早的吃上一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意思是来年人人都心想事成,再贴对联。作文

  然后全家人就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年夜饭,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吃过饺子后,大家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晚上,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很多小孩在家里就嚷嚷着要和家长们一起出去放鞭炮,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因为,鞭炮的声音实在太大了,有时在家里都会令我胆战心惊。作文

  如果我在乡下的爷爷家过年,还不忘给奶奶家打个电话,以示新年的祝福。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我到亲戚家拜年,还不忘收些压岁钱,这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你们说,我们家乡的春节有没有意思!

春节的随笔8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的名字也叫年。那是因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他每年都要到村庄里吃小动物或者小孩子。许多人都十分害怕他。他们知道这个怪兽十分害怕红色,所以他们家家都在墙上贴了对联,当那只怪兽再次来到村庄时,他看到墙上都贴满了对联,他十分害怕那种红色的东西。后来,有一位老者走了出来,这位老者手里拎着一挂鞭,他一下用火棍点燃了他。怪兽一听见这种声音吓得就跑掉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这个传说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人们都知道了这个传说。所以,我们现在也依然将传统留用至今,把对联贴在门上,把倒福贴在窗户上,因为许多人都想着未来的'一年要很幸运。

  在除夕的那一天,整个家庭都会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并且庆祝新年的到来。我们会守夜,然后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彼此问道新年好,就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压岁钱了。新年会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在这期间,我们将会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春节的随笔9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怀念起儿时的春节,许多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记得从姥姥、姥爷家转学,回到我的出生地,那个偏远的坝上小城,是在1973年。那时的我刚九岁,正在上三年级。与姥爷家相距150公里,但口音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难以改口,以至转学后时常被同学们学舌调笑,大约一个月后才慢慢改变了口音和同学们一样了。

  儿时的我,同许多的孩子们一样,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了,至今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普遍的家庭生活都比较拮据。市民的粮食都有定量,买米面油要粮本,买布要布票,肉要肉票,糖要糖票……副食供应很紧张。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相对比较多点的肉和其它一些平日吃不到的美味。

  我接触的富裕家庭不多,那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春节前,每家都要彻底打扫屋子,拆洗被褥,洗许多衣物。那是个样板戏的年代,清楚地记得家里墙上挂着《龙江颂》中江水英和《红灯记》中铁梅的剧照。随后,家里要做的就是要准备新年的食物了,当时几乎每个家庭必有的三样就是:压粉条、炸点心、炖猪头。也买点糖块,炒制一些花生、瓜子,油炸一些蚕豆,也叫兰花豆,还有中秋节时储存在地窖的水果,这已是不错的条件了。

  白天父母上班,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晚上进行。粉条是用纯土豆粉做成的,坝上盛产土豆,比玉米粉、红薯粉要筋道、好吃,做粉条工序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小技巧,以至我一直也没有学会。每次做很多,做好后,一团一团的直接放到院子里冻起来了,这样也便于保存,做菜时也方便取用。我的家乡地处坝上,冬季最低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度,院内的东、西厢房也便是天然的大冰箱了。

  炸点心主要是糖枣、麻花和江米条,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我家每年都要请人来做。和面很关键,发面、搭碱、软硬、糖量等等。搓麻花很有意思,把和好的面切成条搓几下,折成三折,提起来就自动扭转成麻花了,我也在旁边认真的看和学,也试着搓了几个,没想到也成功了,受到父母的夸奖,心里还颇得意呢。搓好的麻花摆在一起,最后用北方特有的胡麻油(也称亚麻籽油)炸熟,金黄色的麻花便出锅了,一定要控制好火候和油温,点心可不需要外焦里嫩哦。

  再就是炖猪头了。因为,当时肉价虽然只有八毛多一斤,却也要凭票供应的,而且也很有限,价格还是比猪头要贵得多且不用凭票,每家都要买三四个猪头。那时的家庭双职工每月收入大概也就四、五十元,养活五六口人,生活都不易。

  炖猪头事先要用在炉膛烧红的铁钎子把猪头上的毛烫掉,弄的满屋子都是燎猪毛的味道。最后洗净,每个猪头分为两瓣,便于炖熟。那时,家里都用的是灶膛、铁锅,锅也比较大,满满一锅猪头要炖两三个小时才能炖熟。渐渐的铁锅里的肉香就飘满房间的每个角落,也飘到了窗外,左邻右舍都能闻的到,令人垂涎。我最盼望的就是三十晚上吃炖好的猪头肉了,最爱吃猪鼻子的部位,也只有今晚才可以足吃一顿,平日节俭的生活吃肉是很少的,剩余的就要挂在厢房,冷藏起来,留作以后慢慢吃了。

  晚饭后,天色已黑下来,每家院子里都要挂起红灯笼。我们这些孩子,则每个人提一个里面点着小蜡烛的纸灯笼,有圆的.也有长的,也有家长们自己做的,形态各异。兜里揣着着不多的鞭炮就跑去街里玩了。那时的炮竹很小,也很便宜,二毛钱一挂,只100响。这也不舍得一下子放完,而是逐个的摘开,单个的去放,为的是玩的时间更长些,点燃后没响的那些,也要拣回来掰断,用香头点燃火药看喷出的火花。有些调皮的孩子把点燃的炮竹扔到其他孩子的灯笼里,随着一声炸响,他得意的笑了,而被炸坏灯笼的孩子,委屈地提着破灯笼哭着回家向父母告状去了。

  那时的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只有在外面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时刻。偶尔也和父母玩玩扑克,听父母讲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故事。许多人在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这叫熬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我熬不住,却也睡得很晚,就这样其乐融融的度过除夕之夜。

  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年味却是浓浓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太多的回忆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怀念,每每想起儿时的春节,也是那么的温馨、甜蜜和幸福!

春节的随笔10

  春节,这座空城已经让我们厌倦了这个似乎没有多大特别的节日,于是我们决定回去,期待那个记忆中的家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

  踏上湿漉漉的青砖,儿时的记忆随着潮湿的空气都飘上了眼前,记得幼时,这条长街就是我们玩伴的高级定制,我们总是对这里有一中无法言说的眷恋,哪怕不知道如何表达,却也能明白这里是家。的确,记忆中,这就是家。在春节放假期间,我们总会回去,就算凭着声音或是背影,我也总能辨认出伙伴们的样子。那个曾经是与我多在同一个地方的他,哪个又是曾与我一起迷路的她……

  记得那时的青砖白瓦总是为我们守护了一切,守护了我们不愿承认的童真,守护了我们的友情,守护了那个承载我们幸福的“家”。一到饭店,整条街都是幸福的味道,就算隔着一道道被水汽浸润的江南的墙,我也总能辨识出一个母亲的牵挂。每每夕阳挂天,母亲总会在门前等着她的孩子,那条系在母亲身上的围裙是家的召唤,是幸福的预兆。春节的故乡人也同样拥有这般的幸福。

  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巷尾,从前的我们总是愿意一直跑,这颗心没有终点,于是,这条街也没有尽头。跑累了,就就地坐下,休息够了,就站起来再跑,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知道在巷尾总会有期待的快乐。从前,心照不宣的我们认为买热汤面事实上最幸福的职业。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总是迷漫过旧旧的后院。跑到那里的我们也总会要上一碗,老爷爷总是会笑着戏问我们是否带钱,而我们却总是笑,因为他总会幸福的端上一碗面,那氤氲的热气为我们画出了幸福的形状。

  “热汤面,热汤面……”一声声的吆喝将我拉回了现实。当时的店铺早已换了主人,却总感觉不陌生,还是那样的笑容,还是那般的柔和,我分明在他的笑眸里看到了那个慈祥的'爷爷,看到了曾经放肆的我们,看到了心中不忍割舍的家,看到了那段幸福的时光……

  流浪猫睡熟在摇晃秋千,夕阳照了一遍他咪着眼……

  低下了头,挑起了幸福味道的见证,可怎么突然就模糊了眼,已然分不清碗里的是葱叶,还是面,大概是泪吧。

  春节时的老街依然是那么的热闹,那般的人情,寻久不见的年味最终还是在“家”中有了专属的归宿。也许这才是春节赐予我们的最大感动,每一个故乡人都能在家里找到心底的封存,释放内心的感伤。

  春节的我们都决定喜欢上每一个春节,爱上未来终将变成幸福回忆的每一天。

  春节,是年龄的放纵;

  春节,是心的归期;

  春节,是家的任性;

  春节,是幸福的预兆……

春节的随笔11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的随笔12

  自家团完了年,该去别人家团年哪!我们要去大奶奶家团年。

  大奶奶还真是好客,一把年纪了,还亲自出来开门。爷爷急忙上前问好,说罢,又把手中的牛奶、饼干全部递给了大奶奶。大奶奶一见,说:“一家人,送什么东西,真的是!上面有电视,快去看吧。”顿了顿又说:“我就不上去了”。话虽这样说,行动却不一样。你猜怎样?大奶奶跟在我们后面,我们却浑然不知。突然、大奶奶说了句:“在四楼。”爷爷一见,连忙说:“你就不要跟上来了。”大奶奶点点头:“哪我下去了。”我们目送大奶奶下去后才敢去看电视。

  欢乐的一幕免不了吃饭的时侯发生。

  今天吃的`是团年饭,大家有说有笑。奶奶说:“朱可婧天天盼过年,这下盼到了。”伯妈说:“我家朱悦也是。”——过年,想说也说不完。

  要走啦!大奶奶恋恋不舍的把我们送上了车。哎、好好客。

  最搞笑的当然在春晚看电视的时候发生。每当有我不喜欢看的节目时。我就去洗澡。洗澡完毕,我就爬到床上脱衣服。各位,不要以为我是来睡觉的,还没到点呢,我用被子把自己裹了个棕子,然后跑去看电视。

  朋友、你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要裹着被子去看电视呢?哈!哪是因为裹着被子很暖和,朋友,你也可以试一下哦!

春节的随笔13

  过去的365日,如同一部电影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放映,我品尝着07年的果实。有悲有喜、有哭有笑。春花在蓬勃中绚烂开放,蝴蝶在夏花中翩翩飞翔,红叶在秋风中走过自己的最后时光,瑞雪在和风中缓缓落下。在家到学校的路途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依稀的身影,在一次次走向未来的梦想。成功与欢笑,悲伤与泪水,融合成一杯香浓的咖啡,供我在这一夜静静品味,有苦有涩,却又温暖心房。

  钟表滴滴答答地走着,优雅平静,一步一步,舒缓平和,任何人却无法阻止它的脚步。我在自己的路上前行,它便默默地记录我走过的光阴,地球自转一周,我便走过了一天,地球公转一圈,我便走过了一年。也许有荆棘,也许有迷茫,也许有悔过,如果同时间一样,一步一步,舒缓平和,稳健自信,就会推开迷雾,披荆斩棘。

  时间过得真快,只听“咚、咚、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外面转来了,“噼啪、噼啪”的鞭炮声,于是我们飞奔跑到楼下,找到了一个放烟花的`好位置,“轰”的一声闷雷似的响声,哇!好漂亮啊!五光十色的烟花在空中炸开,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玫瑰绽开了笑脸,有的像仙女在空中散花,那些小朵的花儿好像朝我们来,我立即用手抓,可惜它早已在天空中消失了,就在这当时,有的人迅速拿来起了摄像机,有的拿来起了照相机,还有的拿来起了自己的手机,我连忙拿起照相机都想把这一副副美丽、动感的景色拍了下来,这就使用权我想起了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啊!过年的感觉真好!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春节......

春节的随笔14

  按照我国的风俗,过新年就要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看春晚等,长辈们还要给小孩压岁钱。我们家过新年也是如此。

  除夕那天,我们一早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过年饭了。我却乐悠悠地看起了电视节目。中午,我们邀请了大妈妈一家一起吃团圆饭。吃到一半时,大妈妈就要给我压岁钱,我和爸爸妈妈都说不用给,但大妈妈还是把压岁钱硬塞进了我的'口袋。爷爷奶奶也给了我压岁钱,说是对我努力学习的奖励。

  下午,我们去外婆家过年了。一下车,我就跟刚从深圳回来的哥哥玩起来。后来,舅舅带上我们去买了两个特大的烟花。我兴奋得盼着天能马上黑下来。甚至在饭店吃丰盛的年夜饭都有点心不在焉了,满脑子想着快去放烟花。

  回到家,在我地催促下,舅舅和外公抱出大的烟花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舅舅迅速点燃了导火线,又马上跑到一边。只听一声巨响,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开了。我捂着耳朵、仰起头,贪婪地看着一朵接一朵绽放的烟花。它们五颜六色,一会儿像孔雀开屏,一会儿像百花齐放,一会儿又像群星闪烁,美丽得让人陶醉!

春节的随笔15

  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今天我们回奶奶家过年了,我太高兴了。

  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就被一阵阵的爆竹声给惊醒了。我连忙穿上衣服也去放爆竹,这二踢脚可真响啊,吓得我都不敢点了。捂着耳朵往屋里跑。这时奶奶和妈妈他们已经在忙碌中午的大餐了。有鸡,有鱼,有青菜,都是我爱吃的,馋的我真想现在就吃两口,上手一抓,被妈妈打了回来:“馋猫,一会再吃。”我做了个鬼脸跑屋去看电视,就等着吃午饭了。

  不一会,一桌丰盛的午餐做好了。我一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们一家人坐在桌旁。开始吃饭了,这一大桌的菜我都不知道先吃哪个了。奶奶说:“先吃鱼,年年有余。”我夹了一口,真好吃,这鱼是爸爸做的,爸爸最会做鱼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我喝着饮料,吃着美味佳肴,看着电视,这种心情,真是太好了,过年真好!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就等着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了。这也是一年就一次啊。真好看,每一个节目都那么精彩,等到快吃年夜饭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已经把饺子包好了,奶奶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真香啊。外面这爆竹声,此起彼伏的。爸爸一边放爆竹,我们一边吃饭真开心。

  过年真好,我希望每天都像今天一样开开心心的。我真喜欢过年。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5-15

春节的随笔11-10

写春节随笔09-08

过春节的随笔11-05

寒假春节随笔11-12

关于春节的随笔08-17

节日随笔:春节10-16

学生春节随笔10-16

春节记事随笔10-08

随笔春节作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