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作文

时间:2024-09-30 07:27:52 考试作文 我要投稿

【经典】考试的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考试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考试的作文3篇

考试的作文 篇1

  上课的音乐铃响了,只见王老师抱着一叠试卷,急匆匆地赶来,同学这下子才缓过神,想起今天要进行语文单元考试。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王老师逐个地分发试卷,时不时地提醒我们:“字要写端正,要仔细看题目。”我接过老师递过来的试卷,正反面快速地看了遍,就开始考试了。

  前部分的基础题目,我一字不落地对答上了。等到做到第三大题时,难题出现了。我一时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手心里霎时冒出了许多汗珠。正在这时,我想起王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等你紧张了,那就做几下深呼吸。”想着,我放下手中铅笔,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果真有效果。我静静地思考着题目,可是还是不知道怎么解答。于是,我在心里鼓励自己:“倪子涵,你上课这么认真听讲了,一定能想得出答案的`。”接着,我又想了一两分钟,这难题依旧拦着我前进。这时,我决定放弃,不想了,因为这么想下去会浪费好多时间,不能因小而失大。

  我没花太多的时间,就把剩余的题目全给回答上了。当我刚做好最后一道题时,刚才拦我的那道难题的答案,竟然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我追着那丝记忆,总算让我回想起了答案,我立马把最后一个空 格填上。

  唉,我终于把这张试卷给统统解决了。我揉了揉手,松了一口气。突然,王老师叫道:“写完试卷的同学,仔细检查一下。”我这口刚松掉的气,就像乌龟刚把头探出来,又很快缩回去了。可 是,我早已检查几遍了,实在找不到错误,只好假装着检查,骗过老师。

  这是一场多么紧张的考试呀!

考试的作文 篇2

  1 、 五年级的那次考试,是我考试以来考得最不理想的一次。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失败的滋味,那滋味又涩又苦。

  2 、我清清楚楚的记得,考完试的第三天,班主任就早早的通知

  了我和妹妹去查分数。我听到后,激动万分,立马穿上衣服,把鞋子套到我冷冰冰的脚丫上,拿起梳子就梳理我那乱蓬蓬的头发,梳好之后,飞奔向大门,三步并作两步的跑着。这时,妹妹忽然把我叫住 ,我的各个器官好像都不听使唤了,就是停不住脚步 。直到妹妹大声喝了我一下 ,我身体的各个器官才刚从睡梦中被唤醒。”姐,老师说下午才去呢!“她的声音从我的耳膜传到我的脑子里,我顿时才反应过来。

  3、我一次又一次抬头看挂在墙上的钟表,不知看了多少次,

  我嫌钟表烦,钟表也嫌我烦。我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下午。我迫不及待的拉着妹妹奔向学校办公室,每靠近学校办公室一步 ,我的心跳声就越来越大。拿到五年级成绩单时,我像被灌入了激素似的`,双

  腿都在发抖,当我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我忽然又不敢再往后看了。

  4、 突然,妹妹一下子把一盆好像是零下几十度的冷水从上

  而下直浇入我心头。

  5、”天哪,姐!你考了...你考了第...“妹妹声音颤抖地说,”第11名!“我的心情一落千丈。”啊!这怎么可能呢?我觉得做得还可以呀!“我半信半疑,有些生气。我慢慢看我的名次。”天啊,真的是第11名!“我忽然大叫一声,把正在算分数的语文老师也吓了一大跳。

  6、我面如土色,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7、我面红耳赤的给家人说了我这次的成绩。我开始坐卧不安了,生怕家人批评我。不过,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家人并没有批评我,而是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这让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

  8、那次考试的滋味又涩又苦,那是我尝过的最让人难受的滋味了。虽然很多事情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我遗忘。可那次考试就像是刀在我心头上狠狠地割了一刀,它会是一道永远不会磨灭的伤痕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考试的作文 篇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们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而我却对北京烤鸭情有独钟。

  它那脆脆的皮,嫩嫩的肉,看着都叫人垂涎三尺,吃就更不用说了。我在北京住的那段时间还有过一次吃烤鸭的经历呢!

  刚进烤鸭店,一股浓郁的香气便扑面而来。等了不一会儿,一个推着烤鸭的精致小推车就来到桌前,上面放着刚出炉的烤鸭。油亮的色泽加上五颜六色的花朵作陪衬,显得更加诱人。厨师们需要把烤鸭的'皮一片一片地切下来,没过多久就完成了。香脆多汁的脆皮和蒜包在一张面皮里,可真是绝配。烤鸭色泽红艳,肉质鲜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刚吃完,嘴里那诱人的香气依然索然在我的唇齿间。

  据说早在明朝,北京烤鸭就已成为官府人家的席上珍品。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碳水烘烤,成菜后,鸭子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的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后来明朝迁都北京,烤鸭技术也传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

  北京烤鸭真是名不虚传啊!你吃了也一定会赞不绝口。

【考试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考试的作文09-09

(精选)考试的作文06-13

考试的作文12-13

以考试的作文12-01

考试的作文【精选】01-20

(经典)考试的作文02-21

考试的作文(精选)02-09

考试的作文11-04

(精选)考试的作文06-14

考试的作文(经典)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