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随笔

时间:2023-02-13 08:25:18 随笔 我要投稿

【热】中秋节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中秋节随笔

中秋节随笔1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了,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刻,我捧着手里的月饼,呆呆的发愣,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在这团圆的时候,母亲,你在天国可好?

  又想起了我的童年、少年时节的事情,那是我们弟兄多,家里经济收入也低,父母二人靠地里的收成维持着全家的生计,母亲一边忙着操持家务,一边忙着地里的收成。特别是秋季,等来了收获的时候,更是忙得要命,不分早晚的忙碌着,我们有时也跟着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因此现在我们回家也能干些体力活。农村的活很多,要割谷子、掰玉米、收豆子,还要摘苹果、摘花椒、打核桃等等,一项一项都很累的体力活,每一项都不能落下,否则会丢失的。干一天下来浑身酸痛,就想坐下来好好休息。可是母亲忙完了地里的活,回家还要做饭,还要喂猪、喂鸡等,从来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在她身上体现的勤劳、坚韧的性格。秋天是全家高兴的时候,父母会卖些花椒、核桃等农产品,给我交学费,买些新衣服等。当然中秋节会给我们买上月饼,让我们高高兴兴的过中秋节。为此,我们提前就盼望着中秋节的来临,好吃到月饼,那种急切的心情现在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的。中秋节的晚上,母亲会分给我们一人一个月饼,我们也让她吃,她说不喜欢吃,当时我们也傻傻的相信了。看着我们吃的那种馋相,母亲的笑容已浮现在脸上,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月饼也出现在市场上,买的月饼也多了,可母亲已看不到,也吃不到,令人遗憾。

  那时候,我们吃的主食就是母亲亲手摊的煎饼。摊煎饼是一项程序复杂的体力活。那是吃的最多的是玉米煎饼,首先将玉米粒挑选干净后,用石碾压成玉米糁子,然后将糁子用水泡好,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等糁子泡好后,就要用石磨磨成糊状。家中有一盘石磨,母亲常常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推磨,磨好的糊状液体在圆石磨的四周流下来,这是摊煎饼的原料了。母亲是缠脚之后又放开的脚,严重变形的脚,但是就是靠着双脚为家里的生计劳碌着。推碾、推磨都是体力活,并且围着圆圈转了一遭又一遭,不光流汗还有时伴着发晕、呕吐,母亲干了很多,却从来不说累,脚疼更不用说了。我们在家的时候,也帮着推几次,可是干不了多久就晕了、累了,偷懒的玩去了。母亲自己一推就是一两个小时,要保证全家的供应。推完之后,将磨好的糊状液体放到盆子里,然后在鏊子上摊呈圆形,熟了之后再叠成方形的。那时全部用柴草烧的火,烟很大火很热,烟熏火燎的,浑身都是汗,母亲就坐在那里一干就是半天。这种坚强的性格一直在熏陶着我。我最爱吃的就是刚刚摊熟的煎饼,热热的,还带着一股清香味,我一次就可以吃七八个。可惜现在再也吃不到母亲摊的热煎饼了。

  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自己在吃穿上,留给自己的很少,好吃的、好穿的留给了孩子,靠自己单薄的身体支撑着一个家庭;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的罪,但从来就没有喊苦叫累,即使她有病住院期间,人瘦了很多,但是还是乐观坚强着,不让孩子担心。

  如今,我捧着月饼,思念着母亲,心情难以平复。摆上月饼,对着月亮,遥祭远在天堂的母亲,有来生的话我还做你的儿子,绝不让你再受苦。

中秋节随笔2

  老爷爷家到了,那是用海草堆砌的房顶,与周围的房屋截然不同,这却引起了我的关注,据爸爸说当地的渔民早年没钱买瓦片盖屋顶,因陋就简收集海边的海草层层铺就,没成想这样的屋顶经风吹雨淋还依然结实。老爷爷和老奶奶见了我,早把我揽在怀里,说我又长高了,耳背的老奶奶听不清我说的话,眼睛眯成一条线直夸我是个好闺女。爸爸与两位老人寒暄了一阵,就起身告辞去姑奶奶家,老奶奶踮着小脚来送我们,临走还不忘塞给我一串紫红色的葡萄。

  姑奶奶住在银沙滩边上,临窗就能看见海浪拍击礁石,这里用石头顺势建起堤坝,海水可以通过堤坝底部进水孔进出,而那里边养的`是当地的特产海参和鲍鱼。房前拴着一只大狼狗,直冲我呲牙,另一只小花狗却友好地向我们摇着尾巴,它很快就跟我很亲近了,我走到哪它就跟到哪。爸爸和姑奶奶说着话,我就带着小花狗到礁石边去捡拾鹅卵石,那些水湾里有小鱼、小海螺,还有小螃蟹呢,我一会儿功夫就抓住了四只小螃蟹,把它们装进一个小瓶子里,我别提有多高兴,这可是我今天的“战利品”,我一个劲嘱咐爸爸,回到家我也要把它们也养起来。

  回来的路上,爸爸答应我到唐岛湾公园去转转,几个月没来这里了,公园绿化、植被和休闲设施更加到位,喷泉随着音乐节奏变化万千,置身其中顿时觉着神清气爽,游艇码头还在修缮,比我去年去灵山岛时见到的更有气魄。爸爸拿出手机给我照了几张相,我扮酷摆姿势嚷嚷着要让爸爸把美景带回家去。

中秋节随笔3

  中国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并产生心灵的感应。周人会在中秋举行仪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晋以后,中国人兴赏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从唐开始,中国人有了中秋节,千年既久,到现在已经成了传统和习惯,祭月也演化成为赏月,这标志着人从对月之崇拜发展到对月之审美。

  祖父所主导的一次中秋节,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中。那天晚上,雨过云开,有月忽出,自行于天。院子种合欢树、桐树、德国槐树,枝繁叶茂,互相交错,荫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干爽,月光透明。祖父净手整衣,搬出一张宽且矮的条桌,放在檐下庭中,并用瓷盘一一陈以石榴、柿子、月饼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归,在他生前数年再未祭月。那次仪式虽然简陋,但它所传递的信息却自古而来,印象不可磨灭。

  农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长安风俗,这天下午靠近黄昏之时,每户必烙月饼。这是主妇的事,在我家当然是我母亲的事。为了使月饼好吃,母亲要给面里放芝麻,往馅儿里加捣碎的核桃仁,也会加红砂糖或白砂糖,这种月饼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别喜欢吃。烙月饼要用雪蒿,是生长于土坎上或田垄上的一种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儿。有时候中秋节会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辞,出门,出巷,出村,在地里采一把跑回去交给母亲。月饼会做一个大的,直径大约一尺半,做几十个小的,直径大约一寸半。大月饼和小月饼都贴雪蒿,一是装饰,二是提味。雪蒿一经锅炕,叶茎便绿淡黄渲,脆感毕现。

  月饼在长安谓之团圆馍,因为中秋节也就是团圆节。八月十五夜,一边赏月,一边吃团圆馍,其乐融融。然而这一天也总有人在外羁旅,不能返乡而聚。不要紧,当给在外之人留下大团圆馍的一角,并留下几个小团圆馍,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个人,便切大团圆馍为多少块,一人一份,不过当在中秋节以后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团圆馍。有一年中秋节,我父亲正在西府的扶风县做宣传工作,数月不归,属于他的那一份大团圆馍夹在几个小团圆馍之中,一直挂在厢房,也就是父母卧室的墙上。怕我偷吃,母亲故意将其高悬。

  母亲烙好月饼后会将它们放在一个簸箕里,并置之于方桌或条桌上供一会儿,而后才把小月饼拿给祖父祖母和孩子们。大月饼继续供着,到第二天才收起来切成块儿。也许如此供一会儿,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总之是敷衍塞责了。到了我这一代,就连母亲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亲是民国人,我是共和国人,三朝巨变,在中秋节的规矩上,母亲不胜祖父,我不胜母亲,我的儿女更不胜吾。文化之变迁,文化在中秋节之衰,观之显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饼和吃月饼了。

  在唐长安,赏月显然是一种盛举,充满了雅意。道士有传,唐玄宗曾经由天师引领进广寒宫,见宫娥,闻仙乐,流连忘返,并获得灵感,作霓裳羽衣曲。这显然是传说,不过唐玄宗携杨贵妃赏月无假。为延长赏月时间,唐玄宗尝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筑赏月台。所选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乱爆发,赏月台只建了半截。皇帝喜欢赏月,诗人也就喜欢。他们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园之边,三五成群,彼此激发,遂多咏月之篇。有一年过中秋节,唐僖宗吃月饼,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闻有进士在曲江开宴,便下诏御膳房包以红绫,送月饼给进士。月饼初入史书,大约便由于此事。

  中秋节除赏月之外,也赏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闻之,丝竹幽,真是何等趣味!当然还有故事,凡古贤者所创作的“嫦娥奔月”“蟾蜍变玉兔”“吴刚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饼递送起义情报”,都会在中秋节讲一讲。明清以来赏月,也会猜涉月谜语。“长安一片月,打一小说人物,经猜是秦明。”不是很有意思吗?这给中秋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东坡的中秋节是在密州一个超然台上过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饮,大醉。7年不见其弟,由衷怀念。缘于此,苏子作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国咏月之文章汗牛充栋,苏子中秋节之词空前绝后了。

  没有理想的生活,就不会在生活中审美,也不会使生活艺术化。中秋节对月之审美,显然是古人生活艺术化的表现,遗憾今人的中秋节,重以物质,轻以精神,或者说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节随笔4

  传统节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所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园注重运用传统节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

  一、创设情境化的传统节日环境

  积极创设情境化的`传统节日环境,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隐性渗透作用。我们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首先确定哪些节日需要教师先重点布置节日环境,再让幼儿参与进来;哪些节日环境可以直接让幼儿参与创设,在实际认识和操作中开展节日教育。如: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中非常喜庆的节日,我们就把重点放在渲染节日气氛上,教师先布置好了节日环境:挂大红灯笼和鞭炮、贴福字等……然后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各种资料,让幼儿了解有关元宵节的故事等。

  二、注重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的结合

  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相结合,即与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以及科学活动等的结合。比如,在“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系列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美术活动《做月饼》、音乐活动《爷爷为我打月饼》、科学活动《我给月饼分分类》……在中秋节过后我们还开展了《话中秋》的谈话活动。

  三、强调传统节日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我园将传统节日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积极开发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主题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幼儿自主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如:围绕“植树节”,我们开展了《在春天里》的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有关树的种类、作用等知识,养成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

中秋节随笔5

  中秋在即,眼下学校要放假。据说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紧挨着。很多人都在规划着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对于一个经常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这次的家是必须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为团圆节。我们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回哪个家。按照往年的惯例,先是回我家,因为我家离单位比较近。学生一离校,我们随后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亲访友,历来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节回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随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马虎。除了月饼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里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相传元末时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欲联合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于是命王昭光制造饼子,饼子里藏入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这才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东北地区至今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究竟月饼是否源于那个时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对家乡的思念,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可见中秋节作为一种传统佳节已经深入民间,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而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更是一种绝美的人间享受。那么,为何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呢?或者说,为何八月十五要赏月呢?据说八月十五成为固定节日始于唐初,“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书太宗记》)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事实上,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难怪中秋节要赏月。从季节这个角度讲,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是中间月,而十五又处于八月的中间,故八月十五就称之为中秋节。从农业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秋天显然是收获的季节,收获之后,那些东西总不能束之高阁,还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于是就拟定这样一个节日,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后的收获。该吃吃,该喝喝,不亦乐乎?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过了中秋节,这一年也算是过了一大半。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时光如电,说的一点不差。月圆之时,渴望一家人聚一聚,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就借着这个传统节日,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那份牵挂和思念一并寄回家。每逢佳节倍思亲,真的是这样。不信,你去异乡住上一两年,举目无亲,你就知道什么是思乡之情,什么叫想家,何谓乡愁。

  记得上大学那会,八月十五是不让回家的。学校给发月饼。五仁的,枣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应有尽有。吃着他乡的月饼,就是吃不出家乡月饼的那种味道来。我后来才明白,那些月饼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谁吃。你那时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里边的亲人,就跟闹钟定了时一样,不自觉的。月饼,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种氛围。

  他乡的月亮不能说不够圆,也不能说不明,可就是缺了家乡月的那种亲切、可爱——你觉得它离我们是那样的接近——你可以说,那就是你一个人的月亮。你想要拥有就能拥有,因为那是你独有的感觉,可在外面就不一样,实在没有那种感觉。任何人都可以说,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归根结底,那不是你我的家乡。难怪说,月是故乡明。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乡,故连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乡。多么美的`语言,多么悦耳的词汇!

  也许在外面住惯了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内心的撕扯,而是习以为常了。若不是因为扎根在外多时,恐怕就是一种麻木。这显然是很可怕的。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就是因为你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个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里的胡同,人家,对你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在心里舍弃它们,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脑海里。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话音乃至血液里,都有它的存在。那里显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与家的那份亲切感慢慢就会淡化,刚开始可能没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觉。如果中间一下子没有了,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谓的根。久而久之,内心的那种惶恐和寂寥就会席卷而来,顿时感觉一切都跟空了一样,连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飘在水上,没有了着落。即使该有的都有了,心里也会隐隐觉得缺了点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没有了根,幸福就会离我们远去。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都是一样。并且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家乡的,所谓叶落归根。

  鉴于以上种种,我极力鼓动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当时应允了。可最后竟说,那也得看家里的意思。天哪!这叫那档子事啊!回家还得经由老家人的同意,说好听点,家里邀请我们,我们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话里的意思——近乡情怯。我想也是。这么长时间没回去过了,都不知道家里的具体情况。好在,他信奉一句话: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老公的心里是有家的,只不过被现实的表象掩盖住了,或者说是他自己故意这么做,为的是不让别人觉察出他的儿女情长来,免得被人说成是脆弱。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感觉不出自己有回家寻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给骗了。这就是所谓的惯性,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需要有人从旁提醒,否则会看不清真实的内心,无异于失去自我,岂不令人担忧?

  无论如何,中秋节,我们要回家。带上月饼,带上祝愿。

中秋节随笔6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圆月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

  不知不觉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时,小区里的停车位都不够用了,家家户户锅碗瓢盆煎炒烹炸,不时飘来诱人的菜饭香;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里,大人们畅所欲言、小孩们嬉戏玩耍,好一派团圆热闹的景象。我们一大家子也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有说有笑;吃月饼、听故事,有滋有味。

  晚上,我们仰望星空,十五的月亮高挂天际,就像一轮玉盘镶嵌在天幕中,皎洁的月光穿过树梢,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影子。月亮周围群星闪烁,众星拱月,“真美啊!……”,正当感叹时,我突然发现有一颗离群星很远的孤星,一闪一闪的,不知怎的,我有了别样的思绪。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思念之情。看着这颗孤星,我突然想到了丑小鸭、想到了离群的孤雁、更联想到了一年到头很少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为了祖国建设而不能休假的建筑工人、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而长年不能回家的'边防战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为了工作、为了祖国很少与家人团聚。在这中秋佳节,我们更应该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我坐在爸爸妈妈身边,吃着香甜的月饼,觉得自己很幸福,更觉得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祝我们所有的人节日快乐!

中秋节随笔7

  窗台上散布着月光透过树枝的残晖,虽然有些斑驳,但是很亮、很干净,我情不自禁的想看清月亮的样貌,抬头之后才发现视线里全是交错的树影,我索性披上衣服,走出了屋子。

  已经是凌晨,马路上没有行人,在这个城市,中秋的夜晚本来就应很凉了,只是今晚没有起风,也就不觉得冷。此时,没有了树枝的遮盖,皎洁的月光肆无忌惮的投照在我身上,让我有种沐浴的感觉,身边的路灯在明亮的月光下也变得有些暗淡了,我凝望着浑圆的月亮,从那抹银光里,我看出了一点家的影子,可能漂泊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眼睛忽然有些发涩,我不得不收回目光,低下头后却发现,脚下是那分外清晰的孤影。

  我踩着自我的影子,开始漫无目的的行走。

  一个人的中秋总会记起往年一些中秋的事情来,对亲人的思念里大多都是怀念,通常也是以怀念来寄托思念,但是我很努力的搜寻记忆,却发现脑中混沌不堪,甚至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和家人一齐共度中秋了,在这个本应举家团聚的日子里,我不明白就应拿什么来寄托我对亲人的思念,尽管我心里面满是父亲日趋佝偻的背影和母亲渐渐沧桑的皱纹……

  庆幸的是,外婆的面容在我的脑海里慢慢清晰起来,我的中秋记忆似乎一向停留在与外婆一齐度过的童年时代。虽然有些模糊,但总还记得,外婆在过节的时候,会提前准备很多我爱吃的零食和水果,并且一改平时放任我玩耍的态度,整天都陪在我身边,寸步不离,可能是父母不在身边,她怕我会感到孤单吧。等到了晚上,外婆就会和我边吃月饼,边看月亮,还会跟我讲一些外公在世时,妈妈小时候的事情,我也是那时从外婆口中明白,妈妈14岁就开始分担养家的职责了。那些年,因为有外婆无微不至的呵护,所以我从未感到孤单。我想,外婆就是我心中的那一轮明月。

  在离开外婆以后的中秋节里,我都会在屋顶上,一个人静静的看着月亮,怀念着与外婆一齐的生活。

  因为我出生在80年代中期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而且又是独子,父母千方百计的想让我过上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们选取了南下打工。数十载的奔波与漂泊,数十载的思念与牵挂,岁月蚀刻了他们的'身体与面容,我想,他们就应是把对我的爱化作了在外漂泊的动力吧,数年如一日的艰辛为我铺就的成长中舒适的人生轨道,可他们却已经耗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此刻时过境迁,我工作了,能够养活自我了,但是还不能完全担负起家的职责,于是,愧疚之心开始折磨我了。

  这天上午和父母透过了电话,母亲说了很多牵挂的话,让我过年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回去,还叮嘱我必须要带女朋友回家,说是想看看儿媳妇了;父亲还是重复着那句跟我说了很多年的话“一个人在外面,要注意安全,不要惹事生非”,听着他们渐趋苍老的声音,我哽咽着的一句话始终没能说出口:“我该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我的父亲母亲。”

  我忽然感觉到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射在身上,原先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街口,右边一处还未建好的楼房顶上亮着一盏很大的探照灯,自我正走到了灯光的焦点处,灯光伴着很浓烈的水泥味扑面而来,让人反胃,我停下了行走的脚步,思绪也伴着脚步暂时停顿下来,背后的月光毫不吝啬的充满着整个夜空,只是同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我的影子已经被冲得很淡了,那明亮干净的气息也已经被浓烈的水泥味代替,我赶紧转身往回走,想快点逃离这个被钢筋水泥味充斥的地方,直到影子又渐渐清晰起来,空气中没了刺鼻的气味,我才停下脚步。冰冷的钢筋水泥和明亮干净的月光实在是很不协调;陌生的城市和温暖的家乡也一样,感觉冲突了,人就容易矛盾。

  回到屋里,月光依然斑驳的散布在窗台上,但是我已经没有了赏月的情绪,思念之情开始强烈起来,和衣躺在床上,却无法安睡,我索性起身,写下了这篇随笔。

中秋节随笔8

  今天是中秋节,十三那天,天空晴朗,明月高挂,当然不圆,十四就是昨天,天空有许多云彩,更增添了月亮丰富而多变的背景,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不太圆,心想,等到明天吧!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高悬天空,在濒临水边空地上,点上一架云香,摆上一桌供品,准备几个果盘,烫上一壶好酒,掰开几块月饼,播放几段轻音乐,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品酒赏月,共度良宵,拍几张照片。

  谁知今天黄昏时分,天空飘落几滴细雨,天色阴沉沉的,月亮更是不见踪影,一切准备都泡汤了。

  我淡淡地笑了,因为我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小虎子可就不高兴了,他问我:“爷爷,月饼怎么办?酸奶还喝不喝?”

  我说:“月饼你喜欢你就吃,酸奶你想喝你就喝。”

  小虎子说:“没有月亮怎么过中秋节?”

  我说:“有没有月亮中秋节照过,你不会留在中秋节这边,明天中秋节过完了你就得参加军训。”

  小虎子突发奇想他说:“爷爷,你不是跟我讲过《茅山道士》的故事的.吗?要不你也学茅山道士给我变一个月亮,挂在墙上,请嫦娥仙子给我们跳舞助兴,你喝酒我喝酸奶,共度良宵。”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说:“小脑袋整天胡思乱想,爷爷又不是神仙,如何能变出月亮,更不可能请嫦娥跳舞,今年的中秋节就这么过了,你吃月饼喝酸奶吧!”

  小虎子奶奶对我说:“你呀,把孙子教坏了,让你变月亮你变不出来吧?坐蜡了吧?就你这么个教育法,总有一天你吃不了兜着走,哼!”

  我想,文化具有滋养作用,小孩子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将来文化素养高一点,怎么就错了呢?但是,我不敢跟老婆辩驳,昨天,她给我煮了一碗面条,估计是一忙,糊涂了,既没有放辣椒油,也没有加藤椒油,我感觉味道不对,随便问了一句:“你今天少放佐料了吧?”

  老婆大人立刻就翻脸了说:“伺候你几十年,总是左不是右不是,从明天起你自己做饭自己吃。”

  我想起老同事刁鸣,七十多岁了,直肠癌晚期,被老婆扫地出门一个人过著孤独凄凉的生活,即使今天有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挂天空,他能过一个什么样的中秋节呢?所以,我忍住了,千万不要在团圆节的时候节外生枝。

  无论天上有没有明月,一家人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有小虎子最爱吃的咸鸭蛋蛋黄月饼,有酸奶,他早把没有月亮的事情忘记了,打开酸奶喝了一口,突然高兴了起来对我说:“爷爷,我喝的酸奶中奖了,盖子上写着再来一瓶。”

  我和小虎子奶奶都笑了,我们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中秋节。

中秋节随笔9

  近年中秋的月儿,似乎比小时显大些,不知是轨道运行原因,还是个人的主观感觉。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现于东方天际,如唐代仕女满敷米粉的大饼脸,呆呆的,全无平素的灵性。不见淡淡云霞袅袅相依,唯有璀璨烟花,暗夜中腾空而起,妆点出盛世的一派繁荣。

  国人说到节日,总离不开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国忧民,想不开投了江,于是有了端午节,大家吃起粽子,赛起龙舟。

  中秋的圆圆月饼,不知为谁而设,为哄董永与七仙女的孩子么?为岳家军做的军民同心饼么?“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轼是多情的,吃着月饼,想起兄弟子由,又写出“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词句。

  中秋还早,月饼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简包装,反腐倡廉,月饼似乎已转回只用于吃的功能。我最爱的,是街头小铺现烤的栗子饼,其次为五仁,觉得美味且放心,不会用陈年旧馅。

  某年中秋傍晚,看着单位发的那些月饼,不知怎么,忽然不喜欢。街上去寻栗子饼,人家早已收工过节,遗憾了好几天。中秋一过,月饼们的使命完成,没卖完的,有返厂变身为其他点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猪饲料的.,据说,猪还不爱吃那玩艺儿。

  曾帮忙做过月饼,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干、花生、芝麻、白糖、红绿山楂条和蒸过的面粉调馅,将油、面粉和糖稀按份量称好,和好,包入馅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里烤。做出的私房月饼,全无半点添加剂,吃着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里,思念的不仅是那种味道,更多是,是附着其上的思念与回忆。

  那一年,借助母亲的力量,从家庭主妇的角色里解放,回归为流浪的职场小白领。女儿当时刚会走路,每每打电话问起,总说,“孩子听话着类,家里有八月十五做月饼没用完的葡萄干,山楂条,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风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乡情切,写着写着,忍不住掉下泪来,该回家看看母亲了,也不知她在做什么。

中秋节随笔10

  一年一度的中秋来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千里共婵娟”等千古名句使这个时刻庄重和神圣起来。远远近近的亲人会聚集在长辈的身边炒鸭肉蒸莲藕、品月饼赏月亮,大人忙碌地劳作,小孩尽情地嘻耍,那浓郁的亲情让人每根汗毛都透着幸福和满足。

  这种感受,好象有年月没有了, 是什么原因呢? 亲情淡了吗,年纪大了吗,细细想想又觉得不是,是什么呢?应该说是时代的变迁已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内涵。记得小时候,一年到头难得有几次美味佳肴,过了端午就盼着中秋,哪来那么多“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呀,只盼着那一顿丰盛的晚餐。你说那刻骨铭心的想念终于实现能不激动能不幸福吗?!大人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高兴就高兴了,大家一高兴气氛就浓了就幸福了就满足了。试问,今天的孩子哪天不是山珍海味,用得着为一顿粗糙的晚餐兴奋吗?孩子不兴奋不激动能有气氛吗?没了。满足感淡了、幸福感也就淡了。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说社会进步了是好事,可希望的事少了又失去了许多原始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再说中秋团圆,原来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一年半载难得聚集一次,所以约定俗成了一个月圆人也圆的日子。现在世界变小了,想念亲人了,飞机、高铁,要不了片刻就见到了,用得着捱到中秋再相见吗,还不把人整出相思病来?因而中秋团圆只剩下了一个概念,没有了实际意义。 再说网络如此普及,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视频相见,还可手机相见,满足的方式多得是。社会发展了,原始的习俗就作为遗产保留下来,剩下了概念和外壳。

  中秋放假,只不过是不丢掉传统而已。原来是赶回来团圆,现在是趁放假旅游,意义已然有天壤之别。这倒不是坏事,放假乐乐有益健康。然而最占便宜的却是商家,鼓动你重亲情大掏腰包,他好兜售天价月饼和情感商品,黑你没商量,还在数钱之余偷偷笑骂你。他却没有情可讲,“情”不过是赚钱的道具而已。

  往事如烟,静坐在电脑前一片一片闪过往昔的欢笑,中秋的感觉能找回来吗?父母去了,早没有了孩童般的欢乐和激动;前几天大哥又走了,走的匆忙没等到中秋。茫然的思絮中似乎感到有一股热潮在涌,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我是多么留恋那时简单而幸福的欢乐啊,我再次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不就是幸福的唯一源泉。

中秋节随笔11

  9月30日星期日晴

  今天晚上,天朗气清,在中秋月圆之夜我们很幸运地观赏到了圆月。爸爸拿来望远镜,我们走到阳台上,通过望远镜,我很清晰地看到月亮上一块很大的环形阴影——环形山。月亮看上去更皎洁、更明亮了。

  因为妈妈忙,所以我们晚上没能吃到团圆饭。晚上妈妈特意早回家,和我一起在月光下共享月饼。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答您和爸爸。”我们打开月饼盒子,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弥漫着整个阳台,咬着可口的月饼感觉特别甜蜜。

  明月寄相思,我想起了龙龙哥哥和同学们,此时此刻是否他们也在赏月。

中秋节随笔12

  这星期临近中秋佳节的节庆,我们班组织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小灯笼来庆祝节日的到来。可见班上的孩子和家长都踊跃制作小灯笼。当孩子们看到他们的作品被展示出来的时刻,孩子们脸上充满神气的神情与自豪感。孩子们都在嚷嚷着:“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孩子们都感觉到自己是最棒的!这次活动,不仅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此外,我们心里头也乐滋滋的。孩子们的作品是这次活动圆满成功的见证!

  此次活动我感触到,亲子活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也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亲子教育又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亲子活动在孩子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和老师们都要重视亲子活动、家园共育。亲子活动是儿童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我希望每位家长都不要让孩子们失望,请家长们都要积极的参与幼儿园老师组织每次的活动。家长主动地配合老师、配合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亲子任务。我们都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给予孩子们更科学、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秋节随笔13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朵一朵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它高高地升起来了。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丰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药,被关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砍那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多想和吴刚去做伴,多想去慰问孤独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爱的小玉兔呀,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这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少年,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来。她那慈祥的面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来,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奶奶好像也在我们身旁和我们欢度佳节。这不正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吗?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台湾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朵一朵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它高高地升起来了。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丰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药,被关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砍那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我多想和吴刚去做伴,多想去慰问孤独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爱的小玉兔呀。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这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少年,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来。她那慈祥的面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来,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奶奶好像也在我们身旁和我们欢度佳节。这不正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吗?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台湾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节随笔14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舞火龙……我还是最喜欢玩花灯。今年中秋因为玩花灯让我有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我在奶奶家和奶奶一起吃了饺子和月饼。月饼各种各样,有水果月饼,有冰皮月饼,还有双黄月饼,甜甜的、滑滑的,我都喜欢吃。我还教爸爸玩了有缘份、打手剪刀布两个游戏。

  晚上,我和爸爸、妈 妈去了广地花园姥姥家,和姥姥一起玩花灯。在宽阔的.文化广场上,我看见圆圆、亮亮的月亮在空中,像一面小镜子。广场边上的一圈树上面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晃呀晃呀,好像无数小太阳。广场里,灯火辉煌有很多人在放烟花。月亮静静地挂在深蓝深蓝的天空,上面依稀有些影子,是嫦娥姐姐和玉兔在上面看我们点灯吧。

  我们买了一个弹簧式的小猫灯笼,点上了蜡烛,在湖边走了一圈,还唱着歌呢!爸爸还给我买了一束电火花,我拿着它转呀转,转出了一个个光圈。我们大家在一起摆成奥运五环。把广场变成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在商店里,我看见大大小小的灯笼,有小猫的,有红福的,还有龙的。坐在草地上,看见烟花一朵朵升空,美丽极了!有水帘洞,有星光点,还有水花。……

  有了点蜡烛的灯笼和美丽的电火花烟花,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比往年更加快乐。

中秋节随笔15

  有关中秋的记忆,很淡。有关月饼的记忆,很深。

  记忆中的月饼,总是很硬,很硬,硬得一不小心,月饼便会硌了呀。

  可即便硌了呀,渗了血,那硌牙的月饼,也没见谁舍得丢手。因为,那是我们难得有的零食。即便硬,牙齿慢慢磨,一点一点的,也是甜的。

  那月饼原是软软甜甜的,可收藏的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变硬。自然,月饼放在外面也不会变得硬如石头,因为等不及变成石头硬,就会被我们姐弟几个一天一小口地偷偷掰完。或是被鼻子比我们还灵的老鼠发现。那月饼,是因为收藏在奶奶的石灰坛里,逐渐的干了水分,才变硬的。

  那时我们家是很少买过糖果零食的。因为经济拮据。也因为物质的匮乏。但中秋,回家过节的父亲一定会带回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月饼。有时还有一两只橘子,或是几颗硬糖。月饼是那种只有冰糖和橘子皮馅的、有时表皮上还占有点点芝麻的月饼。一个足有一斤重。

  厚重的月饼,给节日里的我们姊妹,带来的是心底的笃定:今晚,我们又有得月饼吃了。月饼需在晚上赏月时才能给吃的。但从月饼带回家的`那刻起,就连最贪玩的弟弟也变得乖顺起来,守在房里不再出去疯跑。

  好不容易盼到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到天井里赏月,听父亲给我们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刚结束,嘴馋的弟弟就会欢呼起来:"吃月饼喽,吃月饼喽"。妈妈便会微笑着装有月饼和那两个橘子或是糖粒子的盘子端出来。父亲早已用菜刀将月饼切成六等份。我们姐弟三个,父母和祖母三个,各人面前放上一份。再将橘子拿来,选一个稍熟的递到奶奶手里。说是奶奶年岁对大,做家务最多,应该吃一个。剩下的一个,剥皮,数了数了瓣数后再分给我们三个。说他和妈妈牙齿怕酸,就不吃橘子了。那时的我们,也只是信以为真。欢欢喜喜的拿走了自己的一份。

  妹妹拿到自己的一份,只是将橘子或硬糖吃了,求奶奶保管好月饼,好东西她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要留着明天再吃。食量大的弟弟,则是一口气将自己的一份全部吃掉,才会心满意足地爬到床上去睡觉。守财奴的我,会将自己的一份月饼、硬糖用白纸包好藏在书包里或是口袋里。留着日后慢慢品尝。那橘子,不能收藏,却也舍不得一下子吃掉,只将橘瓣的一头咬破,轻轻吮吸着,那微酸带甜的水汁便慢慢渗过牙齿渗过舌根,甜到心底。

  奶奶和爸妈的那份,自然并没有吃掉。归拢起来,奶奶就将它们收进了她那宝贝石灰坛。中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零嘴,就是奶奶从石灰坛里摸出来的、硬硬的月饼。每次,奶奶拿出一块,用刀背敲成几小块,分给我们解馋。于是,有关零嘴的记忆,最多的自然就是这硬硬的月饼了。

  工作后,每年中秋,学校也给教职工发放月饼。依然是那种冰糖橘皮馅月饼,依然是一斤大的一个。老师开玩笑说,这一个个大月饼,可以和体育室的铁饼媲美。不再要切而分之。学校的月饼,在镇里的食品加工作坊定制,够量。每人五斤,我和老公整整十个大铁饼。厚厚重重的一大叠,顶着下巴抱回家。

  第一次领到大月饼,和老公孩子样的高兴。当晚也不做晚餐,就一个大月饼,掰成两半,两人各拿一半猛嚼,吃得舒心,笑得开心,甜得腻心。第二天一早,给自己留下一个,然后按人头分配,我家五个,他家三个,高高兴兴提着月饼和水果,回家给父母送中秋。

  大月饼的历史持续了十来年,对这种传统的月饼也逐渐缺少了感觉。这时,有在外工作的家长送来了一盒金属盒包装的小月饼。盒子上嫦娥奔月的漂亮图画,便先引发了食欲。打开盒来,四个小巧玲珑的月饼,静静躺在盒底,月饼身上的花纹,精致清晰。忍不住拿出一个,慢慢掰开,里面包裹着黄黄的蛋黄。散发出从没闻到过的香味。唾津漫溢口腔,于是和老公分而品之,觉为人间美味。舍不得再吃。盖好盖子。坐在老公单车后座上,赶忙回了娘家,将这珍贵的月饼送到了奶奶手上。 看到漂亮的包装盒,奶奶喜欢得很。说她有这个盒子就行了,月饼她就不要了。要我们给爸妈送去。最终,她留下了一个月饼,将另两个给了弟弟和妹妹。以后的几年,这样包装的月饼越来越多,每年中秋,都要给奶奶挑一盒有漂亮图的月饼。奶奶收藏的月饼盒就多了,也因此羡煞了队里的老人。奶奶便会慷慨地将其中的一些盒子送给他们,用来当针线盒用。

  现在,月饼的品种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豪华,走进超市,月饼专卖柜上那琳琅满目的月饼,让人眼花缭乱,自然,那价格,也让人咋舌。吃月饼的那份心情,自然是再也寻觅不着。

【中秋节随笔】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随笔02-22

中秋节随笔02-04

中秋节随笔02-13

中秋节节日随笔11-20

中秋节随笔(15篇)02-20

中秋节随笔15篇02-05

中秋节随笔精选15篇05-11

中秋节随笔15篇02-13

中秋节随笔(精选15篇)02-13

中秋节思念的心情随笔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