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随笔

时间:2022-07-05 14:59:02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的随笔14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学的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学的随笔14篇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1

  小学青岛版《科学》教科书,自20xx年5月获得教育部核准,并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的审查后印刷发行使用以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教科书的编写,结构清晰,内容恰当,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和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体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地融入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中。

  2、教本简明扼要,学习过程设计开放性强,有利于各类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教科书安排了交流和评价的内容,这是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评价形式适合儿童心理,体现了全新的评价理念。

  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教研室编制的《科学教学设计》成为了教师的好帮手,它的优势主要有:

  1、相关知识丰富。教师的科学知识比较欠缺,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途径狭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信息,使得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如鱼得水。

  2、科学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设计中,对科学探究形式的一些环节给予提示,重点操作步骤也有详细说明,使教师教学中有据可循。

  3、教学设计伸缩性大、弹性足,给教师灵活教学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留足了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能以教材为载体,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生活,感受科学生活,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体验科学的魅力,为学生终身发展,特别是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引导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同时,教师的科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教科书印制精美,插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卡通图片的使用更增添了教材的活泼性。

  几年来,在对教材的使用和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1、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教材中的实验及教学设计中的实验方案,是培养学生动手、探求科学真相的重要部分,但教学中部分教师或图省事,或实验器材不足,或因准备时间不够,把实验过程变成了纸上谈兵。希望各级教研室、教办及学校加强检测力度,增强监控能力,特别是在学生学业检测中,加大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考力度。

  2、教科书的拓展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农村学生,视野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高、难、深的拓展活动,学生完成有难度。尽量杜绝让学生跳得太高摘桃子,在今后的教材中,多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拓展。

  3、《教师教学用书》太两极化。这里的两极分化,是指深奥的科学知识离学生认识水平太远的科学知识偏多,真正给科学知识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内容太少。因此,课前教师要花费较长时间去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4、教科书中有许多空白,学生要在上面写设计、记笔记、抄答案,一学期下来,书上密密麻麻,再循环使用,学生已经无从下笔,部分学生直接享受现成答案,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循环用书,极不卫生,很容易传染疾病,学生、家长意见较大,建议降低印刷成本,不再循环使用。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2

  当前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在区教研室的大力推动下,已经营造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各校正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全区课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校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我的观点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关于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条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主要谈以下几点尝试与思考,与大有交流:

  1、广泛建立与家长的飞信、QQ群、微博、微信等交互式联系。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密切家校联系,远程指导学生和家长明确学习要求,完成作业或前置任务,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助力。并且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实现交互式因材施教。

  镜头一:某家长收到如下飞信:“今天数学作业是《同步训练》22页解答题的第1题,挑战自我第1题,第2题,整理在演草本上,注意规范书写步骤。前置作业第1课。请家长督促。”

  当家长每天能收到来自孩子的任课老师的飞信时,对于孩子在校各科的学习进度和要求了如指掌。家长能及时指导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在培养孩子方面家校同盟瞬间交汇对接,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思考一:随着网络交互式终端延伸至每一个学生家庭,远程全天侯指导学生学习成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全面的交互式的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了如指掌,使课堂上的交流与指导有更强的针对性。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人手一个无线终端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届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变得更加便捷且丰富多彩,在时间、空间上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充分的迎接新技术挑战的准备。

  2、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科教师制作和使用“微课程”,有效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我们学校还将“微课程”资源上传到共享云盘上,为学生自主远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镜头二:裴景娜老师为组长的生物教研组正在制作“观察关节构成”的微课程。他们买回一条猪的前腿关节,小心剖开关节外的肌肉和韧带组织,充分展露出关节的内部构造,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讲解,录制出关于关节结构学习的视频微课,最后用绘声绘影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加工,。一段5分钟的视频“微课程”上传到共享的360云盘上,不仅可供全体生物教师每一届学生学习该内容时点击使用,也为学生课外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不限点击次数的课程资源。

  思考二:建立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将有助于未来实现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今天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还称不上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我们只是通过“导学案”或前置任务单告诉学生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这一切仍然都是由教师掌控下进行的,学生仍然没有摆脱被动接受的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掌控学习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反复看反复听,直到明白为止,不受任何外在的强迫。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才真正的开始。未来,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职责发生重大变化,将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重在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共建学习资源将成为教与学的核心。

  3、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拓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在今天信息化课堂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更加直观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侧重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强化了学生的求索探究精神,并在合作进行的小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合作意识。

  镜头三:生物学科闫亮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正在演示着自己和小组同伴一起制作完成的“西瓜虫避光趋阴实验”的DV视频画面。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自行捉西瓜虫并进行实验,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录制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中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且使知识的巩固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和进取的无穷乐趣!在课堂中学生展示着自己制作或观赏着同伴完成的作品,学习的过程变得趣味无穷,怎能不提高课堂效率?

  思考三:在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大背景下,教育势必受到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建立在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全新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成为新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3

  学校要进行跳绳比赛,儿子一听,回家就急了,简直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直追着我问:“妈妈?怎么办呀?我不会跳啊!”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我也不由得为他担心起来,怎么办呢?

  从小儿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就差,别人已经会走了,他才能扶着凳子走几步,不时还要摔上一跤;别人已经能跑得飞快了,可他总是一跑就一头栽下去,吓得我忙赶上前;别人已经会骑小自行车了,可他到现在还没学会,就是让他上去都不愿意……就说这轮滑吧,还是在180元新溜冰鞋的引诱下,才在前一段时间刚刚学会。哎!这孩子对运动似乎没有什么天赋,而我也喜欢静静地做事,所以这后天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是乎,就造成了儿子也喜欢静静地坐着看书,而不喜欢户外运动。现在要跳绳比赛,光急有什么用呢?因此,我郑重地对儿子说:“儿子,妈妈相信你能学会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学跳绳,要知道妈妈读书的时候可参加过跳绳比赛呢。你是妈妈的儿子,一定能学会的。放心吧,我会教你的。”我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儿子眨巴着眼睛问我:“妈妈,我应该行的,对吗?跳绳应该不难学吧?”我坚定地点点头,说:“有我呢,当然没问题了。”

  说做就做,当晚我们就去文具店买了绳子,回家我就手把手地教了起来。可是,尽管我说得清楚、明白,演示得也够认真,儿子看着是猛点头,嘴里还说着:“哦,我知道了,很简单嘛。”可绳子一到他手上就不听话了,从后甩到前面都做不到呢,这脚根本就是乱跳嘛。为了不挫伤儿子的积极性,我不厌其烦地示范着,讲解着,一直累得气喘吁吁,儿子的手和脚就是不听话,我也看出来他真的是很努力了,因为他也是满头大汗,看着他颓丧的样子,我安慰他:“没关系的,第一次学嘛都是这样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学会的,爸爸也是这样的,小姑姑也是这样的,慢慢地就会了,今天就练到这吧,明天会好的。”儿子对我的话将信将疑,嘴里嘟囔着:“真的是这样的吗?你没骗我吧。跳绳真难学!”

  虽然第一次的尝试是失败的很彻底,但不能让儿子灰心,上了床我还拼命地搜索着语言安慰他,为他打气,儿子终于相信地睡着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天为了学会跳绳而奋斗着,有几次我都快要放弃了,因为快一个星期了,儿子还只能把绳子甩过来,然后脚再跨过去,没有一点点的起色,看着他疲惫的样子,我还真于心不忍呢。可是,每次当我说着丧气话的时候,儿子总是说:“不行的,我们刘老师说要学会的,还要考核了,不然我考核就过不了关了,那怎么办啊?”“怎么办?没办法了,只能学呗!”我无奈地对儿子说。

  就这样,时间很快的过去快大半个月了,儿子的进步几乎等于零,他爸爸看着也直摇头,说:“算了吧,我看你这次肯定是通不过了,不要练了!”儿子不服气,嘟着嘴说:“我一定要学会,妈妈,我应该能行的,对吗?”感动于儿子的执着,每天跳得满头大汗,你不叫他停他绝不会休息一下,可不知为什么,听说很多孩子都已经学会了,就他还是老样子?但可喜的是儿子并没有放弃。

  日复一日,汗水一直没间断过,可成绩还是在原地踏着步。奇迹出现在元旦放假的前一天,儿子竟然能连着跳几个了,他欣喜若狂地跳给我看,跳给爸爸看,跳给小姑姑看,脸上满是笑容,他成功了,我们不禁为他欢呼。当然,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跳得更勤快了,早也跳,晚也跳,背上每天都是粘乎乎的,但他不觉得难受,心中漫溢着欢愉。是啊,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我也是那么的激动,逢人就说:“我儿子会跳绳了。他能连着跳好几个了。”十足一个小妇人样,呵呵――可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能呢?即使不能凤毛麟角,但至少也能跟随大流吧。

  儿子现在一口气可以跳30多个了,每次当他通过许老师的测试后,回来总会对我说:“妈妈,我现在可以跳80个左右了,***跳得比我少,***跳得也比我少呢!”看着他得意的样子,每次都不忘提醒他还有比他跳得多的同学呢。因此,他也总能认真练习,在校跳绳比赛中一分钟跳了84个,说真的我很满意,作为妈妈我觉得儿子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与多的学生比可能还有一大截的距离呢。不过,我相信儿子只要能坚持下去,一定能超过一百个的。

  虽然付出了很多时间,流了很多汗水,可儿子的收获也是不小的。我想:只要有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儿子,妈妈相信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记住,汗水不会白流,汗水里的收获更值得自豪。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4

  这几天春风肆虐,本来让人开心的春风,让我的心有些悬着。不担事,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昨天收到校长安全提醒,学生在家玩耍摔了骨折住院,若是在校就是安全事故。我们教师不能不重视安全教育,况且上周五放学前,我又专一安排了这一工作。校长请假,我受委托,责任更大,不仅考虑本班,还要考虑全校师生安全。

  课间,要注意春风是否吹开教室门,提醒老师将教室门用绳子拴好。一来门被吹得咣当响,很是吓人,怕震着小孩子们,二来怕孩子们正巧出入门,受到了伤害。我一下课,就要转一圈,将没有拴好的,又重新拴上。提醒教师,以防万一,一定将孩子们的安全放在首位。人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枉然。

  今天,我们开始了大课间活动。尽管春风很大,尘土不是很多了。因为几天的大春风,将校园的尘土也吹得差不多了。集中孩子活动,有一个好处,就是安全更有保障。课间他们校园内到处跑,看也看不过来。安全再讲,到他们那里就会化为乌有。能真的理解安全对于自己意义的孩子,基本上为零。需要家长和老师每天的提醒,每天的监护。这一工作,必须长抓不懈。

  我也在思考,我们的工作重心该在哪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做人的教育,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但这一切,离开了孩子们的健康身体,还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5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应营造开放性的氛围,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初中语文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既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6

  又到周一,孩子们喜爱的信息课终于又盼来了。好不容易挨到了体育课结束,他们飞快地从书包里拿出信息书,一下子教室里寂然无声了,他们都等着我“发号施令”让他们上楼去机房呢。

  安排好座位后,开始上课了,每到信息课孩子们总是异常兴奋,一个星期才一节,好珍贵啊,他们总有讨论不完的事。让他们安静后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讲好基本操作,我又演示了一遍。让学生看着屏幕,我边说边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坐在我两边的孩子们听得是那么的专注,而离我较远的孩子就喜欢自娱自乐,好像什么都懂了,想立马操作了。一切准备停当,让他们自己完成任务了。在我两边的孩子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即使有问题,小组三人翻书讨论下也就明白了,能继续操作了。而离我较远的那些孩子总要喊我过去,问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让他们相互帮忙,他们也只会大眼瞪小眼。我追问起先为什么没认真听讲,他们就会沉默。没办法只得为他们演示讲解一遍了。我一直认为这种技能课老师讲解时每个人都要用心听讲,尤其是那些坐在后面的同学,教室空间较大,只有绝对安静才能听清楚。

  可事实并非如此。距离未必产生美,那些坐得离我较远的孩子,总不能和我产生共鸣,他们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电脑屏幕,听我讲解。等到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解,非得喊我过去,问这问那,让我围着他们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还真没想通呀。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7

  人们常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人的心灵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我感觉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课外,我积极钻研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通过读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掌握了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了身边的孩子,让他们都能健康的成长。接下来,我就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例子:

  我带过的XX同学,她是个胆小的女生,平时作业不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佳。通过了解,我知道这孩子父母常年在外经商,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在家里除了奶奶和爷爷以外就没有其他亲人,她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父母一年只是回来几次,每次回来都是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我决定帮一帮这个可怜的孩子。首先,我通过电话和她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女儿的表现及其女儿性格形成的原因,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让他们平时多关心孩子,多给她点家庭温暖,让她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她父母的沟通,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每周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多关心她,多与她交谈,多鼓励她,给孩子打电话或是通过QQ视屏面对面的倾听孩子说一说学校里的事,不管孩子说的话,她们是否感兴趣,都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不要敷衍孩子,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当然,孩子性格内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所改变的,光靠家庭教育是不够的,学校教育也尤为重要。在学校,我总是一有时间就和她聊两句,有时夸夸她的小辫子梳的漂亮,有时在课堂上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来回答,回答对了,全班同学掌声祝贺。我还告诉别的老师要多关注她,课堂上多给她锻炼的机会,经常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渐渐地,她见到我,也不像以前总是低着头,都敢抬起头来看我了。看到她有了这样微小的变化,我觉得我做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我特别欣慰,决定继续关注她。课后,我发现她不喜欢和其他陌生的孩子交往,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她勉强的和别的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活泼开朗的孩子带动她,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让她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还有就作业方面我和其他科任老师一齐给她一个宽松的做作业环境。在她的作业出错或做错什么事,我们都给予爱心和耐心多从鼓励的方面激励她,使她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

  经过两个月的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XX上学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比以前开朗多了,能自己按时来校上学,课间能与小伙伴玩耍,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小伙伴游戏中,她学会了和同伴相处,并愿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伴。她的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比以前活泼多了,胆也大了。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通过这个孩子的变化,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这样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我们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8

  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好胜心强,对参加竞赛性的游戏、情景表演、模拟活动等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教学时把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四组,用 pear、apple、 watermelon 和 strawberry 四种水果分别代表四组,哪一组同学发言一次就在该组内加一颗星。看哪一组的星最多,就是当天的winner。累计到学期结束,看哪组得 winner 最多,老师给予奖励。在教学 unit7 after school 中词组后,我就让学生分别用 read 和 play 这两个单词进行词组比赛。开始比赛了,随着一组组词组的板书,学生们的情绪渐渐被调动起来,个个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在集体朗读课文中的词组后,我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就老师随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答对者给该组加星。我贯穿着整节课的各个加星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对英语的关注,课堂效果明显好多了。

  以后,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经常设计些能让学生多开口的活动,比如用所给的单词造句;按不同要求改变句子;举出同字母相同发音的单词;并编一句话,看谁包含的指定单词最多等等。每组学生都不甘落后,赢的小组个个神采飞扬,输的小组同样也不服气,等待下节课的比赛。有时候,在临近下课时会有两或三组并列第一,我就加试一题,可以是有些难度的或课外的;也可以故意说得很快,学生需集中十分注意力的,再决出最后的 winner。一点儿也不亚于足球赛的点球。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提高了,作业情况也好转了,我不免有些得意。

  这样过了两个月,我渐渐发现赢的总是那两组,而另外两组中学习较差的学生不少或内向的学生偏多,因而总比不过别人。上课也开始提不起精神,看着那两组学生渐渐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非常着急,如果按照先前的规则进行比赛的话,只有是优秀学生多的一组获胜,其他几组里学习积极性高涨的同学的情绪就要受挫。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思考再三后又增加了一条规则。第二天,我向同学们宣布在抢答问题时,如果没发言过的学生举手,老师优先请他/她回答。这条规则对不善于举手的那两组来说,暗地里有了优先权。随后的课上,原先四个组中不爱回答或从未回答过问题的同学举手明显多了起来,连班里最差的学生尽管还不知怎么回答,在同桌的提示和催促下,犹豫再三后还是举起了他的手。从此以后,每节英语课都能激发各小组的学习热情,整个学期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

  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英语老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即包括教与学互动、情与知互动、人与景互动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用爱心去铺设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路,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他们,让我们一同走进孩子的心教学吧!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9

  【摘 要】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并提出了“好课”的9级标准。笔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了“好课”的7级标准,并结合课例作具体地观课。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语文观课 王荣生 标准

  一、引论──磨他山之玉

  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其著作《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作了这样论述:“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据此,王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9级标准:(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诚然,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领域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形式主义,对于语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种终极的追问。殊不知,语文本姓语,脱离了“语”,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绣腿,徒劳无益。但是,细细回味王教授的这9级标准,笔者认为有三处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级和第二级有重复,如果说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语文’的内容”,那么该教师定“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故此,笔者认为第一级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级和第五级相比,第五级更指向语文的根性。当教师所选用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术界的认识相一致时,这教学内容就不再是变态。谁能说遵循了学术界对各种文体的普遍认识,还会是变态呢?如果这样说,那学术界的认识就不正常,或者说教师对学术界的认识没有搞清。故此,本人认为第四级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级更指向于教学方法,而非教学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用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但课后学生到底学到多少,这就要看教师方法是否得当,而第七级的介入似乎有另类之感。

  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体,有着独有的教学个性,这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标准之一。故而,笔者认为由教学内容观语文课是否有效,应具备七级标准(王教授提出的九级标准中的六级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师个性相融合)。

  二、立论──辟个人蹊径

  标准的意义在于衡量,七级标准的意义同样在于衡量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那么,该如何运用七级标准来衡量一节语文课?然在王教授的书中“寤寐求之”,终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终。”为此,笔者凭借点滴思考,自辟蹊径,结合身边的课例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拙见,以抛砖引玉。

  1.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对于语文的定义,叶圣陶先生作出这样解释:“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3]基于这一共识,洪镇涛先生亦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前辈们的言论不仅为语文正了“名”,即教语文的内容;同时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指向语言,语文课要使学生获得语言。

  以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中,该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即请学生根据老师说的白话文,猜文言词汇。第二板块模仿古语,自我介绍,即请学生模仿“杨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绍。第三板块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即通过多次尝试(参考注释自由读──指名读──引导理解疑难字词意思,标断句符号──范读引领──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通顺古文。第四板块整理理解,叙说故事,即请学生用白话语言说一说故事,再次加深疑难词语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以体会杨家小孩的聪慧之处,并随机指导学生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第六板块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即请学生选取一个版本,给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话版的《杨氏之子》剧本补充台词,并和同桌对演。

  纵观以上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位老师从让学生猜文言词汇以初识古文语言,模仿古语自我介绍以近距离触摸古文语言,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引领学生与古文对话,整理理解叙说故事以理清文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古文语言之妙,到最后的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引领学生学以致用,至始至终都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由此,笔者认为该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2.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意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教学内容的选取亦是如此,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天地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雾森林,直达语文的根,摘取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简简单单教语文”。

  仍以上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模仿古语,自我介绍──理解字词,读通古文──整理理解,叙说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语言──补写剧本,内化语言)足见该老师的匠心独运,六个板块循序渐进,最终指向一个教学内容,即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古文语言。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受用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古文,老师如此大密度的训练,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恐怕都难以受用。皮亚杰认为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为四个阶段:拿过来、装进去、存起来、提出来。由此,笔者想,受心理年龄的限制,当学生的头脑在短时间内装进大量新知后,保存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时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知识。若长期以往,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也会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占了近乎80%的份量,为了对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文章加以区分,学术界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详细地区别,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所学的学术界已有定论的语文知识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个套路或有悖学术界认识来进行教学。

  再以《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老师从猜文言词汇、释读课题、读通文本、品味语言到内化语言,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之路。但在“内化语言”这两个环节,笔者认为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术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给学生创作以示范引路,老师创作了剧本前两句台词,其中古文版剧本的台词是这样的:

  小杨(为孔设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杨梅,皆新鲜而甜蜜。夫子请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杨梅以示儿,微笑):多谢贤侄。哦,杨梅,此是君家果。

  我们且不说小杨对孔君平这位有学识的长辈会不会像招待三岁小孩一样,告诉他这是桃子、琵琶、杨梅,仅就这创作的古文版剧本,怎么看着都像是五四时期半古半白的白话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言文,总感觉与原文显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这一教学内容和文言文的学术认识未能形成一致。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老师难以给学生规范的文本,那不如不给,以免误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10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请注意你的思想,因为你的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而行为将直接决定事情的结果。一个班主任用什么样的思想去影响班级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呈现在大家面前。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就要学会反思。

  教育环境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对象学生的变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教师,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要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能与学生心灵沟通,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宽容学生。

  做有思想的班主任,必须要学会反思。有思想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反思型的人,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在反思中肯定自我,批判自我。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同样来自于对已往教育实践的反思。

  如果说聪明是天生的话,那智慧绝对不是天生的,智慧是后天的。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有心,是说明他做过的事多,所以他就有经验了;但是一旦说他有智慧,说明什么哪?说明他做过的错事多,他才有智慧。因此不要怕自己曾经走过弯路,曾经做过错事,更不能怕犯错误。在一次次的错误当中,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人才不断地增长智慧。

  那么平时的教育问题如何进行反思呢?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得到了学生的理解?老师想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作调查,让学生写写自己在想什么。

  调查之后就是反思。当你看到一张张的问卷:不喜欢老师这样的做法,不喜欢老师那样的做法,希望老师这样,希望老师那样的时候,就要反思。反思自己那些方面做的是对的,那些方面做的是不对的。

  反思之后要认真的总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工作,做的怎么样,那些工作值得肯定,那些工作是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改进的,并把班级教育中的事情写成“教育叙事”。比如,“班里的邱同学”、“班里的王同学”、“与沈同学的一次较量”等等。

  学会用反思的心态对待自身的教育行为,用质疑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积淀教育历史文化传统,生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有思想的班主任,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为已任。“班级大小事,事事皆学问”,在有形中教育,于无形中提升。

  xx月x日早上x点,我们学校的全体班主任在胡校长的带领下,乘车去往义乌,有幸去参观学习义亭小学的校园文化。上车时,还在指责老天不作美,因为前往义乌的路上,雨越下越大。可谁知道,等我们开始参观义亭小学校园时,雨竟奇迹般转小,然后还停了。这天气的转变,为我们在义亭小学的学习参观活动也画上了美丽的一笔。

  义亭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铜山脚下,铜溪之畔。学校创办于1930年,历经70余年的风雨沧桑。如今,义亭小学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留给了我太深刻的印象。

  校训:乐在其中,求其卓越。他们对其解释是和而不同乐在其中,行微建著求其卓越。寄望学校师生既有着鲜明的自主个性,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脚踏实地,行微建著,追求卓越。校风:乐真、乐善、乐美。他们希望每一位师生都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求真、行善、臻美。教风:乐业、乐群、乐进。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拥有着教育情怀,爱教育事业,携手互助,共同进步。学风:乐学、乐思、乐行。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在学中思,在思中行,学习、成长的脚步永不停歇。

  一个“乐”字是他们的宗旨,每一栋教学楼、每一条小道都透露着这个字。校园里每一处都营造着“乐”的氛围。在处处是“乐”氛围的环境,师生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处事之道吧。

  义亭小学氛围的营造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作为班主任,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营造的主动权不是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吗?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并不需要多少奇思妙想,你只要把大家都知道要去做而且都知道怎么去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你的班级工作就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其中的关键是两个字,一个是勤字,一个是细字,只有靠勤、细两个字,才能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人们安定舒适的生活,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我们的学习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保障,而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营造良好班级学习氛围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班级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黑板是老师用来上课板书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可以在上面听写生字,可以计算习题。但是我在两端分别开辟了一小块地方,列了一个小表,分成几项内容,左面的是“今日名言”,右面是表扬栏、批评栏和值日生。这样每天在左面的栏里面每天让学生积累两句诗词名句或者名人名言,天长日久是一项不小的收获;右面的栏目由班长填写,每天更换新的内容,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受到批评的学生进行批评,同时让值日生——专门负责监督教室卫生和擦黑板的同学每天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提醒他监督同学们要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课桌要人人爱惜,不允许涂画雕刻,但是我在每个桌子的前两个角落上,给学生发下了一个三指宽的小方块纸片,上面要求学生填写以下内容:姓名、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我心中的英雄(伟人)、我的理想(目标)、我的格言。让学生每天都能够看到这样的一张纸片,提醒自己改正缺点,为理想而奋斗,向伟人学习。

  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两边,我分别设置了两个空间,一个是光荣榜,一个是学习园地。光荣榜里面对在学校的'比赛和考试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张贴一份光荣榜名单,针对考试成绩的优秀学生和进步的同学也提出表扬,同时对作文写得较好的,誊写一遍张贴在里面,也是一种鼓励;在班级里面发生的好人好事同样也可以榜上有名。在“学习园地”中对学生的优秀手抄报、优秀作业、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给优秀者一个展示的机会,也给后进学生一种榜样。同时张贴一份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次数的表格,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累计10次奖励一本图书可以阅读,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问题生成,活跃课堂气氛,交流思想,激发读书兴趣和养成读书习惯。

  ……

  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和学习,就能够为孩子们营造活色生香的学习氛围。

  读过这样的一则小故事,看了之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灵很受触动,潮起潮落,潮水退去后,沙滩上遗留下很多未被海水带走的小鱼。在沙滩上,一个孩子一直在拣这些小鱼,每拣一条往海里扔一条……一位路人见了,笑了:“孩子,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大海不会在乎的……”孩子听了,没有停下来,依然拣起了一条,往海里用力扔去,边扔边说:“这一条在乎……”又拣起一条往海里扔,说:“这一条也在乎……”当你看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是啊,对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说,那一个会不在乎呢?面对所有的孩子,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这是一个怎样的深刻的启示啊!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哪一个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哪一个会不在乎自己的存在呢?爱要给予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一个教育者最起码的良知。

  20xx年我带出了一届毕业班,其中有一个同学非常“出名”,非常让老师头疼。他是一位不爱干净、会小偷小摸的男同学。在我接班的时候,就听到其他老师的讨论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经过很久时间的观察,针对他的问题找出了原因——个人习惯没有养好,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父母亲不管(不管伙食费给他去学校食堂吃;每天随便给个1、2元钱让他去外面吃午饭等)。因此我针对这些原因,就找他好好聊了聊,告诉他不讲卫生,不爱干净,小偷小摸是不好的习惯,会别人看不起的,也会给自己带来生病的细菌等;希望他上课要安静,不要去影响别人的学生;跟其他老师说说平时要多多表扬他;找来了父母告知了情况,希望父母要保证他的卫生和午餐,这样他能保证有得吃和身体干净。

  在每次的班级活动比赛中,我必须要他参加,告诉他和其他学生“你是我们班的一员,就要来参加班集体活动。不要怕给班级影响分数,因为我们是一个团体,我们不能放弃你。”经过我、他、他父母、科任老师的交流,这位学生终于能吃饱午饭了,少了些吵闹、少了些偷东西,个人卫生也好了许多。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师爱,使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师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教师用爱心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待优生,特别是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用慈爱的甘露浇开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不放弃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11

  新学期第一课,孩子们很不在状态。崭新的课本刚刚拿到手,过年的表情依然挂在脸上。全都漫不经心的翻看着课本,全无学习的状态。看着这场面,做老师的心凉一半。不管怎样,课还得上。第一课当然先上政治课,思想教育很重要。乱七八糟的说了一通,似乎大家有点发热了,毕竟大部分孩子还是有心思学习的。趁热打铁,赶紧引入第一课的内容《藤野先生》。

  很可惜,这又是所有的人最怕的一位作家:学生“三怕”之一的周树人。新学期第一课安排鲁迅的课文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赶紧的,开始梳理鲁迅的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主要是学过去的课文。紧接着把鲁迅的主要成就介绍下,鲁迅的思想,鲁迅的作品。虽然鲁迅没有大作品问世,但是却对中国文坛,中国思想界影响深远。鲁迅一直是作为一个警世者的形象出现的,他在提醒世人我们的民族所处的危险境地,唤醒民族的自尊心。

  阿Q的“精神胜利法”,铁屋子的“呐喊”,匕首和投枪都是我们在看到“鲁迅”这两个字的时候能直接联想到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摇旗呐喊,为国家和民族而奔波。假如把其他小作家的作品比作食物的话,那么鲁迅的作品就是直接营养素。需要我们去品味,去深入的挖掘。当我们看完鲁迅的作品再去看其他人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他作品的深邃与伟大。

  费半天劲,好容易把学生引导的差不多了。找了几个小题目给学生练笔,不敢多布置,过年的状态还在延续。明天的课还是“藤野先生”。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12

  周五,布置了日记一篇,要求学生写《我真 》,要求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一学生写了《我真倒霉》,主要内容是周五放学路上自己踩进水坑的事,写得趣味横生。批改后,我在班级里朗读了这篇日记,并表扬了他。谁知,另一学生举手发言道:这件事情是假的,周五我和他一起回家的,他根本没有踩进水坑里。此言一出,全班哗然。我问他为什么写一件虚构的事情,他说:“我实在想不出写什么,前几天看见别人踩进了水坑,觉得很搞笑,可以写进日记里,就拿来写了。”

  反观学生的作文,发现小学生作文仍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觉得无话可写,文章内容空洞;二是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套话、假话、空话、大话不少;三是作文无个性,不真实,缺乏个人独特的体验。四是写作中体现出学生知识面狭窄,信息闭塞。尤其是作文缺少“真”——即说真话,抒真情。长此以往,孩子们也会慢慢失去他们做人的“本真”。在日记中,这些现象也存在,有些学生觉得在这一天之中没什么事情发生,没什么值得写的事情,就去写一些纯属虚构的事情。

  记得我第一次引导他们写日记时,就引用了张化万老师的一句话:“日记什么都可以写,包括吃喝玩乐,花草虫鱼,甚至是爸爸妈妈吵架,小伙伴打闹等等,统统可以写,前提是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可现在,每一次习作中,鲜少有真实的取材。不得不让我对自己的日记(作文)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梳理和反思。

  ⒈正确引导学生认清教材中的虚构现象

  仔细研读我们的教材,会发现好多篇目都是名家名篇,是经典范文,这些都是文学作品,多多少少带有点虚构。例如人教版第七册《麻雀》一文,写“老麻雀为了救小麻雀,毅然落在强大的猎狗面前,准备与其搏击”这样一个故事,文章的描写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但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很值得怀疑。不过,即使没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无中生有”,符合艺术真实的原则。可在日记作文中就不能这样了,甚至连捕风捉影都不行,必须老老实实。在习作教学中,这一点我们应该强调到位。

  ⒉要遵循不同习作教学的规则

  张化万老师曾说:“作文可以分为日记作文与想象作文,这两类作文有不同的习作规则,就好像不同的球类活动规则不一样,我们不能把排球的扣球规则用到足球中去,虚构应当回到必须虚构的想象作文中去。”我们可以坦然地告诉学生,假如在写日记作文时,你真的找不到内容,认为需要虚构一次,那么也要在开头或结尾处注明“本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做实质上是让学生自己对谎言进行监督,长大以后,他们去做“虚报的产量,夸张的颂扬,伪造的履历”的可能性就会小些,无形中形成了本真的人性。

  ⒊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丰富习作内容

  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多观察多思考,从不同角度去真实记录。

  ⒋要改变我们目前的一些习作评价标准

  真实的作文是平淡的,没有曲折起伏的美,很难得到高分。习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得到高分,为了能发表,学生只能突破真实,寻求捷径“虚构假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已有的教学评价观。只要学生能真实地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做过的事,即使是平淡的,我们也可以给他高分,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千万不要把“培养未来作家”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13

  台湾作家黄武雄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父亲的脚后跟”,讲的是在他小时候,父亲常带着他进城,每次都是紧盯着父亲的“脚后跟”,才不会迷路。有一回,过桥的时候,父亲可能急着赶路,没有等他,于是,虽然已经走了二、三十趟的路,他竟然一点也不认识,只能待在原地,哭着等家里人来接,直到午夜。

  上周幼儿园进行六一团体操彩排,发现有很多班级都是老师在一边指挥,便提醒老师们,如果表演当天是孩子单独表演,那么平时练习时就要学着放手。可是,今天下午再次彩排时,发现仍有不少班级老师在前面充当指挥。有些班级的孩子其实已经能自己表演,可是老师仍不放心,必须自己在前面领着,心里才安逸。有些班级的孩子却是真的不能离了老师,他们不懂得听音乐,不懂得记动作,只是看着前面指挥的老师,一旦老师停止了指挥,孩子便不知所措。这些孩子和当年看着父亲“脚后跟”进城的黄武雄先生一样,老师从不教他们认路,也从不告诉他们有什么窍门可以很快地找到回家的路,只是一遍一遍地让孩子充当机器人,机械地模仿,重复,无数遍之后,一旦老师不在,他们仍然变成一无所知。

  就像我们老师做晨操一样,每天舒舒老师在前面领时,我们只是跟着做,有一回,舒舒老师没来,我们便开始回忆动作,这以后也就慢慢地记住了动作。

  当我们领孩子上路时,要告诉孩子们去哪里?沿途有哪些标记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回家的路?在教孩子练习团体操时,如果能告诉孩子我们的团体操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的音乐和动作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提示帮助他们进行记忆。比如,某班在排练团体操时,把每个动作编成有趣的提示,左右摇摆就说是“小鸭子”,双手并掌在胸前,就说是“照镜子”,这样,把每个动作都形象地冠以名称,孩子们记忆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

  在团体操表演时,音乐的熟悉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用节奏图谱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并分段欣赏,这样,孩子们在音乐变化时,就会自觉地进行动作转换,不用老师一次又一次吹哨子、喊口令了。

  对于一些节奏不明显的音乐,或是不容易整齐的音乐,可以在团体操中增加 口号 ,让孩子们发出声音,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带动其他孩子,达到动作整齐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教给孩子方法,而不是追求简单的动作模仿,要让孩子一个人也能认出回家的路,不要只记得老师的“脚后跟”。

  关于教学的随笔 篇14

  看到这个题目请不要张大嘴巴惊讶。我这算式在数学中肯定不成立,但在生活中却可能成立的。我要说的是我班上的一个女孩淑媛的 故事 。

  像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淑媛是家中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眼中的宝。一家四个大人都围着她转,把所有的爱都投在媛媛身上。因此淑媛特别娇气,一有不顺心就用哭来威胁家长。她很挑食,什么豆制品不喜欢吃,蔬菜不喜欢吃,米饭太软太硬都吃不下。学校是个大家庭,食堂的饭菜不可能每天都适合每个人,但只要吃饱就行了呀。可媛媛偏不,她说不喜欢,你怎么劝她都没用,。一天她一看那菜,就说不喜欢吃,就非得给她妈妈打电话。过了十多分钟她妈妈拿着菜盒出现在教室门口了。你瞧,她妈妈多宠她呀。

  还记得春游那天,每个孩子都拿了个小包包,带了点零食,难得出去游玩带点好吃的,这也正常。可媛媛呀,一个斜肩包,一个书包,两个包内都装满各种好吃的零食,我忍不住问她:“淑媛,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呀?”她的回答更让我出乎意料:“不多,都是爸爸买的,我还留一些在家呢!”我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对她笑笑了,唉,她爸爸也未免太溺爱淑媛了吧。

  今天,我一进教室就吓一跳,只见淑媛披头散发,撅着嘴,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我上前说道:“淑媛,把头发扎好呀?”她低声说道:“都是我奶奶啦,早上就去姑姑,没人给我扎辫子。”我听后直摇头,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自己扎辫子,奶奶不在家,还要怪奶奶,不知道她奶奶听到后会想些什么!

  从淑媛身上,我发觉这种爱相加有多么的可怕,有时候家长也得好好学习学习怎样做个优秀的家长。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可有时父母也得自私点,不要独揽孩子所有的事。(1/4+1/4+ 1/4+1/4)爱=1爱,这样才算是完满的长辈对子女的爱。

【关于教学的随笔14篇】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的随笔07-04

关于教学的随笔15篇07-04

教学的随笔04-12

教学心得随笔06-28

老师教学随笔06-19

大班教学活动随笔07-01

英语教学的随笔06-19

初中数学的教学随笔06-11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06-11

大班教师教学随笔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