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

时间:2022-05-25 17:27:45 随笔 我要投稿

有关清明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清明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清明随笔

有关清明随笔1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有关清明随笔2

  今天,我跟奶奶学做清明馃,让我对于清明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做清明馃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奶奶前几天就早早买好了粉,还到田野里摘了一大篮的清明草。我们分工合作,奶奶做清、揉粉,爷爷负责准备馅料,我呢,负责帮忙包清明馃。

  只见奶奶先把清明草放进锅里煮,煮的时候还要放一点点小苏打粉,然后煮好再漂洗,拿榔头敲打,清明粿的清就完成了。接着按照比例将粉跟水进行调配,不断揉压,然后将揉好的粉与清和在一起,原本雪白的面粉一下子就变成了青白交加,最后全变成青色的了。

  再看爷爷,“嚓嚓嚓——”锋利的菜刀很快把笋切成一小颗一小颗的,雪菜和新鲜的肉也跟着切碎,放入锅里翻炒,盛出放入碗中。这样,热乎乎的清明粿的馅就已经准备好了。

  准备工作完成,奶奶就开始教我包清明馃了。奶奶把面粉搓成一长条,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轻轻压扁后熟练地用擀面杖把它们擀成圆圆的一片一片。我学着奶奶的样,将皮摊开放在手心,盛一大勺的馅料放到皮中间,两边皮用手沾点水均匀涂抹再对折,接着把皮往里推,推出花纹形状。重复相同的动作,很快奶奶手上的皮跟馅儿就变成了一个饺子形,把饺子的上边往里推,就变成了一个波浪形,于是一个清明馃就完成了。而我包的呢,却像一只“胖小猪”,肚子鼓鼓的,边上的花纹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我不禁感叹道:“奶奶真厉害,好漂亮的清明馃呀!”

  清明馃总算是包好了,奶奶很快就蒸好给我吃,咬一口还冒着热气的清明馃,馃皮带有韧劲,馅很可口,多么美味的清明粿啊!今天,奶奶教会了我做清明馃,你有没有学会呢?

有关清明随笔3

  今天是清明节,天上下着小雨。跟往常一样,我和外婆、爸爸、妈妈等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外公。

  我们在清明节前一天买好钱纸、蜡烛、鞭炮、香。准备在清明节时给外公送去。早上,吃过早餐后。我和爸爸、妈妈就把昨天买好的东西用袋子装好。踏上了上山的路。到了坟地里。外婆把蜡烛和香点燃,把蜡烛插在墓碑前,然后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爸爸一份,外婆自己一份。然后对着外公的坟鞠了三个躬,嘴里还念着:“保佑圆儿将来考上大学,保佑浩宇健康成长。”

  爸爸随后也对着外公坟前鞠了三躬。然后外婆把我拉到坟前,也鞠了三躬。然后叫我把袋子里的钱纸全部烧完。我在烧钱纸的时候,一直在心里念叨:外公,我给您多烧点,但愿您在下面过得舒适。烧完钱纸,爸爸把鞭炮摆在旁边,点燃后,我们躲在另一边。放完鞭炮后。我们几个又把外公坟旁边的杂草砍掉。

  搞完了。我们三个又向家里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外公这一生都在为我们后代着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出息的人,让外公在下面替我高兴。到家里,阿姨在厨房忙着。到了晚上,吃晚饭的时候,阿姨摆好了碗筷,我准备去夹我的最爱,可是,外婆叫住了我,然后,把好菜夹到一个碗里,把筷子插在饭里,然后鞠了一躬,鞠躬后还留了一个空座。

  吃完饭后,我望着天上的雨,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关清明随笔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阴雨连绵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甜甜腻腻的青团子,在众多美食中还别有一番风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爱。

  今天我去外婆家做青团子了,特别的兴奋和高兴。开始做青团子啦,我和外婆就开始准备制作青团的原材料了,需要的东西有很多,比如青、馅料和糯米粉……首先我们把石灰里浸过的南瓜叶子冲洗干净拧干,然后我把青放到锅里煮,里面加少许的水,直到青煮烂为止。我再把馅料放到锅里炒熟,就这样前期准备就完成了。接着我把面粉倒入容器里,撒上少许盐,把煮烂的青倒入面粉里,然后快速的用力搅拌,一边揉面一边加热水,外婆告诉我如果面粉太湿了就要加点面粉,慢慢的小白不见了变成了小青,它们融为一体了。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反复地揉,过了好一会儿面团终于揉好了,我把面团小心翼翼的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把一小块面团搓成圆,接着用大拇指再面团上捏出一个小小的洞,慢慢的用手指沿着边缘把洞口捏大捏匀,最后往里面放了点馅,把口子捏拢,再轻轻地搓圆,在下面垫上粽叶,这样我的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我发现外婆已经做了好几个了,我也不甘示弱,趁热打铁又做了几个。没过多久我们就做了一大盘了,青团扁平的、绿绿的、整齐地放在粽叶上,好像一个个胖胖的连体娃。

  最后我和外婆把做好的青团放入锅中蒸,大约过了30来分钟,厨房里弥漫着的蒸汽感觉像在云端里,空气中散发着青团诱人的清香。就这样香味扑鼻、油润如玉、糯韧绵软的青团就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满嘴巴的香气,特别的好吃,我一口气吃下了好几个!

  经过这次做青团的活动,我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和收获,别有一番成就感,也感觉自己做的青团子是那么好吃!下次我还要多动手做美食!

有关清明随笔5

  清明节,刮风又下雨。一夜风雨声,天明一地落英缤纷。

  早餐还是要吃的,不吃饭哪有力气减肥!减肥没有那么容易,每块肉都有它的矜持。在路边小店随便点了份早餐,我不禁赞道:“没想到你们这店虽小,咖啡却是颇有特色!”“这是豆浆,刚出锅的。”服务员拍了拍围裙上的灰说。

  旁边喝豆浆的是一印刷厂的老板,我认识的。电话响起,他接道:“不是跟你说了么,你那笔单才一亿,太少,我不做。”然后狠狠挂断。我满腹不解,问:“这么大的生意都不接?”他笑道:“他要我印冥币,一百万一张,一亿利润才几块钱,谁做啊!”

  今天4岁的侄儿要和我们一起去扫墓,女儿负责看管他,告诫他:“要是你不听话,我会马上叫你爸接你走!”侄儿拍拍胸脯,说:“你放心,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了!”

  一路上,两个孩子觉得很无聊,一人拿个手机耍来耍去,现代人不少患了手机强迫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看短信,查电话,玩玩游戏,发发视频,实在闲得无聊就去按解锁键。

  小时候我手头什么也没有,却感觉日子很快乐,更不会觉得有无聊。我决定给他们讲故事:

  “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他看到位老奶奶在河边,准备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看了大笑:这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严肃地说: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两天不行就磨三天,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李白听了很惭愧,从此开始认真学习,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诗人。”

  侄儿说:“我也要好好学习,不学习,就会像那个老奶奶一样蠢。”

  到了乡下墓地,我们祭奠了祖先,在坟头添了新土。四野一片静寂,时光仿佛凝固。我不禁打了个冷战,问两个小孩子:“为什么人死后身体是冷的?”女儿答道:“那是因为心静自然凉。”

  这个回答还不错,世上本没有“标答”一说。我们一天天浮躁不安,欲壑难填,主要是心灵难以静下来了。

  借清明扫墓这个机会,我给孩子们上上人生教育课,我说:“人活着就要奋斗不息,不怕苦,不怕累,休息是留给死人的。”

  女儿刚读初中,若有所思道:“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死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在返回的路上,我想起每到节假日CCTV记者就扛着摄像机满街追问进城农民工的梦想,就兴趣盎然地同孩子们谈论着人生的梦想。侄儿说他将来要做老师,可以打幼儿园小朋友的手板。女儿说她天天努力学英语,长大了要周游世界。女儿问我:“那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最大的梦想是幸福!”女儿又问:“那你现在觉得自己幸福吗?”我答:“那是我的梦想!

有关清明随笔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即将又要迎来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它是一个人们悼念先人的日子。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天空都会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大概是天公也在怀念逝去的亲人,又或者是在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吧!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清明节,我们不能再去烈士陵园为英雄们扫墓、献花了。但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学习之情,学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线上主题纪念活动。让我们可以在网上祭扫,向英雄烈士致敬!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打开网址,进入英烈纪念馆,了解了他们的英雄事迹,看着他们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我的心里非常震惊,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为他们扫墓、献花!后来,妈妈还给我讲了抗日小英雄海娃勇斗日本鬼子的故事,别看海娃小小的年纪,但是他却能躲过鬼子的搜查,把鸡毛信安全的交给了八路军……他真是我心中的小英雄!

  是这些英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不知足呢?知道这些英雄事迹之后,我心里非常感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天的少年就是我们,我们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有关清明随笔7

  年复一年,今年的清明节又如期的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大地复苏,欣欣向荣的气象。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寒食节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节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在民间俗称上坟。一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的习俗。另外还有蹴鞠(用脚踢的一种球)、拔河、斗鸡、插柳枝、打马球、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用凉东西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热身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时叫春游、探春、寻春等。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值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外出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暖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故人的悲情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目前,不仅我国很重视清明节,一些周边的国家也开始过清明,使它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地域性的节日。人们有理由相信,清明节民俗文化一定会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有关清明随笔8

  晨,天空中乌云密布。当我的眼睛刚张开时,妈妈就笑眯眯地问我:“宝贝儿,今天是什么日子呀?”我刚睡醒,脑子里还迷迷糊糊的,没感觉。爸爸在一旁提醒我:“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看了看天气,呵,杜牧猜得可真准呀,果然下着蒙蒙细雨。

  “出发了。”奶奶在厨房大叫道。爸爸走在最前面,当然,他拎得东西也是最多的。

  车子停在山脚下,由于下着蒙蒙细雨,山间的小路变得非常泥泞,难以行走,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摔得“嘴啃泥”,聪明的我在路旁捡了一根树枝,当起了小拐杖。

  绿油油的田野里开满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下过雨后的竹林变得更加苍翠欲滴了,分外好看,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碧绿的翡翠,呼吸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清新空气。

  “到了。”爸爸说。我们找到了要祭拜的人——爷爷的爸爸妈妈。

  爷爷和爸爸把放祭品的桌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好了,可以开始了。”爸爸和爷爷异口同声地说。

  放好了祭品,该祭拜了,我和爸爸妈妈老老实实地站在坟墓前,双手并拢,放在胸前,认认真真地拜了起来。

  最后,我还把我们准备的鲜花斜靠在坟墓前面,再一次地鞠了一个躬。

  就这样,难忘的今天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想到这儿,我又在坟墓前鞠了一个躬,口中还念念有词:“我会永远牵挂你们的。”

  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天!

有关清明随笔9

  村子后边的山岗上散落着一些坟墓,我祖父的坟墓也在其中。只要一到山岗上站立,就看到了这些坟墓构成了一个灵魂的村庄。

  我祖父的坟墓前边有条小路,每一年我要几次经过这条小路,去看祖父的坟墓。

  清明节去祖父的坟墓,看见路边的花朵都在毫不经意的开放着。特别是那些鸡冠苔花,开放的金黄金黄,花轮上印着太阳和雨露共同印制的色彩。蹲在小路上,采几朵鸡冠苔花放在嘴里细细嚼嚼,大地的芬芳和甘甜在舌根上弥漫。

  忽然我听见祖父从坟墓里走出来,走到我的童年一天,对我说:“鸡冠苔花被土地自动放了糖,是可以吃的。

  他采了一朵放在嘴里慢慢的嚼着,我也采了一朵慢慢地嚼着。

  祖父是个浪漫的乡村男人,他说:“嚼着鸡冠苔的花,就像嚼着一轮太阳。”

  我抬头看看天空,太阳还在天上闪烁着春天的光芒。我又低头看看小路边开放的鸡冠苔花朵,上面洒满了阳光的温暖和金黄。

  我说:“爷,太阳是不能嚼的。嚼烂了,我们就寒冷了。”

  祖父笑笑,蹲下身子,采几朵黄花苗的花朵。他说:“你看,春天的花朵,都是黄色的,因为它们在大地的深处,积攒了一个冬天太阳的光线,一旦开放的时候,就如同太阳的颜色。”

  我说:“太阳的颜色是光线,不是真的颜色。”

  祖父指指远处坟墓上的迎春花说:“但是,太阳可以把金黄色的光线,变成春花的颜色。你看,残余的迎春花,也是黄色的,也是太阳的颜色。每一朵春天的花,都是一个太阳,温暖着乍暖还寒的土地和山岗。”

  祖父在那个春天,简直就是一个诗人,但是祖父却是一个乡村的男人。他浪漫的诗情只有大地知道,只有我知道。

  我踏着开满鸡冠苔花和黄花苗花的小路,嚼着鸡冠苔的花朵,走到祖父的坟墓旁边。蹲下身子点燃粗糙的纸钱的时候,才明白纸钱的颜色为什么是黄色的,它们也是太阳的颜色,点燃之后,会给祖父的灵魂以温暖,会给祖父的诗情以温暖。

  燃烧了纸钱,才看见祖父的坟墓上也开放着鸡冠苔和黄花苗的花朵。一轮轮的金黄,那就是祖父灵魂的太阳,通过坟墓的黄土,到达坟墓的深处,温暖祖父的灵魂。

  沿着小路走下山岗,脚步轻轻,既不想惊动祖父的安静,又不想踩碎一路金黄的花朵。

  清明的黄花,在白天,或许是灵魂们的阳光;在夜晚,或许是灵魂的灯笼。祖父打着这些灯笼,在灵魂的村庄里行走,或许能够找到自己散落在灵魂村庄里的朋友们。

有关清明随笔10

  清明节是一个拜祖先的日子,也就是给祖先烧点食物的,烧给他们。

  4月5日星期六,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起床,连早餐都没吃,就从濮阳开车回老家扫墓。一回到老家,我们都把鞋换成拖鞋,因为去扫墓祖先的路是一条水泥路很脏,换完鞋我们就出发了,来到第一个地方时就看见有许多人在把草挖开,这里每年都会这样的到处都是草,所以每次来这里都得挖草,挖完之后,我们就开始给祖先苹果、包子、鸡……的食物,接着,第二个地方那里有许多个祖先,其中最里面的第二行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祖先,首先是烧些食物给祖先,然后烧一些拜钱给他,最后烧鞭炮,做完这些以后,我就上前去拜拜祖先,并双手拿着水壶倒茶给祖先喝。拜完之后,我们就去第三个地方拜另外两位祖先。

  第三个地方去的路全是水泥,把我的脚弄脏了。我上前去问爸爸:“爸爸,是不是拜完第三个地方就回家了。”爸爸回答说:“是呀!然后12点准时出发去吃饭。”我听完之后就在去的路上摘了许多花,因为我想把这些花送给祖先,希望他能保佑我身体健康,步步高升。来到之后,我看见有两位祖先,我仔细看了看水泥上的字,原来他们是一对夫妻,我们还是按老规据给这对夫妻送上水果,烧一些钱和烟给他们,还有茶和白酒,做完以上这些工作,我就去拜拜他们,把所有剩下的茶倒给他们喝,并把我刚才在路上摘的鲜花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天堂能更加相爱。

  拜完所有祖先后,我们就回家。其实,我并不喜欢清明节拜祖先。

有关清明随笔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在手机中响起,我从小说中抬头看向窗外,下雨了?楼下的桃花更红了,树叶更绿了,小草尖上顶着雨珠。两个七八岁的孩子高兴的从窗下跑过,家人在后面嘱咐着“地滑,别摔倒了”。雨已经停了,我的心也蠢蠢欲动,想出去呼吸春雨带来的清新空气。

  看看盯着电视的爸爸和妹妹,不像愿意出去的样子,说一声我自己就下了楼。清新略带寒凉的风吹在脸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楼下被车占满,没什么好玩的,我推出自行车,到小区前面的广场转几圈吧。我使劲不停的蹬着车,拐弯,新的风景出现在眼前,前几天路边艳黄一片的连翘花里,嫩绿的叶子在雨后大张开来,有花有叶的连翘更有生机了。沿着直路向前看去,不远处,低沉的乌云紧贴在楼顶上,楼顶的人抬手会不会就能抓一把带雨的云?围着广场转了几圈,天气有些阴冷,很少几个人匆匆走过,偶尔几辆车过来,掀起一地的树叶和垃圾。

  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差点把我吹倒,“哗啦”的几声响又吓我一跳,循声看去,小区门口的一个广告牌被吹落。几个保安跑出来收拾,“轰隆隆”的声音从天上传来,打雷吗?我立刻紧蹬几下想赶紧回家,可几个保安都抬头看天,说“飞机,飞机”。我停下也往天上看,真的啊,一架飞机正从头顶上飞过,很低,都能看到飞机上的螺旋桨在转,是直升机呢。我忍不住朝飞机大喊,飞机上的人一定能听到,直到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远,飞机越来越小融进乌云里。

  低头看到一只小猫从单元门口偷偷的看我,不知为何我非常想笑。

有关清明随笔12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有关清明随笔13

  本想在清明节那天写一下回家上坟的感受,可那种心痛的滋味还有那飘忽不定的思绪始终让我难以下笔;早上起来,看着窗外渐绿的景色,感觉思绪稍有稳定,便有一种想释放的感觉,于是便提笔来。

  每逢清明节临近的那几天,心里总不是滋味,坐在办公室里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神情呆滞、木讷,精神恍惚。终于清明节到了,我和妻子、弟弟带着祭品驱车赶回老家,给母亲上坟。

  回到家里老父亲一人孤独的坐在沙发上,老父亲看见我们,脸上似乎透着瞬间就消失了的喜悦,然后扶着沙发的扶手,缓慢的站了起来,手里还拿着一支刚刚卷好的烟卷儿,我们三人相继坐在各自的位置,妻子沏了茶,我们吃着,聊起了家常话…………

  中午时分,我们怀着难以名状的心情走向坟地,一路上那种“路上行人欲断魂”感觉让人心情沉重,到了墓地,妻子忙着摆好祭品、插上香,然后点燃火纸,弟弟从开始进入墓地就泣不成声,我一直是热泪盈眶,然后我们一起跪地,给母亲行了礼,跪在那里,我思绪万千——我不禁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还有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又潸然泪下……

  母亲啊,你离开我们整整17年了,17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思念你;春天到了,你不再寂寞了,小麦返青了,油菜花遍地开放;还有飞舞的彩蝶盘旋在你的坟头为你歌唱…...如今咱家破旧的老屋也变成漂亮的瓦房……

  不知过了多久,妻子把我们从悲痛中叫醒,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回到了家里……

  平日里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对亲人的思念储藏在心底。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个节日让我们能与九泉之下的亲人进行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尽管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寄托我们的哀思,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去者不可追,珍惜眼前人。

  清明墓地,无限的感伤被抒发,悲伤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的眼泪,漫长的人生旅途还要继续,思念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父亲的白发弯曲的身板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我们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在暖春四月的清明里,站在拂起万千愁绪的微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地,只留戚戚的哀叹,背负一团自责在风里哭泣、盘旋……

有关清明随笔14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想必大家一点也不陌生吧!每当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便跟着大人们去祭奠祖先。记得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跟着大人去上坟,清脆的鸟鸣咕咕地在耳边低语,空气里有纸钱燃烧的味道,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今天才上坟呢?”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脑袋,说:“因为今天是清明节呀。”

  踏着山间的泥土,我晃着手里的映山红,听着妈妈跟我讲清明节的故事。清明节的起源是来自古代的一名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百姓也争相效仿,于此日祭奠先祖、扫墓。渐渐的,清明节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踏青扫墓也成了清明节的固定习俗。

  我一路紧跟在外婆和妈妈的身边,却不禁被沿途的风景吸引了注意。山边长着几棵香葱头树,红绿相间的叶子格外打眼,十分好看;路边长着几簇不知名的小花,蓝的蓝,黄的黄,俏皮极了。绕过山顶的那颗大树,便是太公的坟了。外婆麻利地清理了杂草,砍掉了些树枝,不一会儿清理出了一块空地。妈妈摆放出准备好的纸钱和祭品,当然还少不了鞭炮。外婆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把打火机,点燃了香烛。外婆看着墓碑,掸了掸衣角的尘土,双手合十红了眼角:“阿爸,今年我们又来看你了,你在那头过得好吗?”我跟着妈妈跪在坟头,烧着金元宝,妈妈说太公会保佑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学习进步。我点了点头,虔诚地向太公拜了三拜,心里默默祈祷:“以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和外婆还有妈妈来看你,你在天上也要开开心心的。”

  空气中纸钱的味道愈发浓重了,风刮来了几丝小雨,山间传来炮竹声声入耳,敬祖之情油然而生。

有关清明随笔15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除了捏寒燕、扫墓、踏青、还会放风筝、做手工或制作彩蛋……而我选择了自制风筝。

  制作时需要准备一个空白风筝、铅笔、橡皮、记号笔、水彩颜料和排笔,我准备在风筝上画一幅山水画。首先用铅笔把山水的轮廓都画出来,再用记号笔把他们勾绘出来。把山脉分层次涂成青灰色和淡灰色,在山河水相接的地方泛起青绿色的苔藓,淡蓝色的湖水上游来一条棕色的小船,山上的垂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一朵朵桃花粉嫩醉人,到处散发着花香,船上的游客陶醉在青山绿水之中,恰逢清明时节,他们不由得开始吟诗作画。看着这幅山水画,我也不由得诗兴大发,于是在风筝上写下了宋代诗人王宇偁写的《清明》这首诗,随后又在左下角写上了我的心愿“好好学习,考入理想的学府。”

  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金沙植物园放飞自制的风筝,我一边放线,一边奔跑,过了一会儿风筝飞起来了,正当我高兴的时候风筝又“嗖”的掉了下来,我非常失望,妈妈告诉我不要灰心,‘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嘛!听了这句话,我不再气馁,而又鼓起了勇气,我一连试了好几回都没有成功,但我仍然不放弃,继续放风筝,正当我非常失望的时候,吹来一阵风,风筝缓缓上升,啊!终于飞起来了,我的心里别提我多高兴了!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上有小蜜蜂,有蝴蝶,有猫头鹰,有蜻蜓……简直是一个动物天堂,美丽极了!

  2020年的清明节与往年不一样,我们能够如此健康幸福的享受生活,是因为有多少抗“疫”英雄在一线仍然坚持战斗着,又有多少白衣天使为此付出了生命,我之所以放飞风筝,是为了纪念不顾生命安危的抗“疫”英雄,向奋勇前进的战“疫”叔叔、阿姨们致敬,让风筝带上我的祝福,带上我的心愿,带上我的梦想,一起飞翔在广阔的蓝天上,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做接班人,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关清明随笔】相关文章:

清明踏青随笔03-28

清明高中随笔03-13

关于清明随笔03-08

清明祭祀随笔02-13

清明假期随笔02-11

清明随笔初二05-01

清明初中随笔02-15

清明思父随笔02-09

清明节随笔【荐】04-08

清明节随笔【推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