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时间:2021-12-08 10:27:21 随笔 我要投稿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本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意义深刻,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却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欢的就是《论美》,美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视内在美。就如培根所说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远都有,但是内在美却可以。所以我们要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体现出一个人举止谈吐的高雅,心灵的纯洁。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

  幸运并非没有诸多恐惧的灾殃,厄运也不是没有安慰和希望。——《谈厄运》

  开头的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它选自《培根随笔》,这本书是一部很好的名著,虽不是小说,但内涵比小说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较短,为什么?

  培根曾在《谈快捷》文中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摈弃那种空洞、肤浅、繁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沉稳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层见叠出。

  我最喜爱的,就是此文开头的——《谈厄运》。在这篇文章中,培根将幸运与厄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如果奇迹就是统摄自然,那么它们大多在厄运中出现。”“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能发现美德。”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铺路,周围都是没有刺的、开得姿态盎然的鲜花,溢满馨香,可这些,却都是由“幸运”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将了无意义。

  同样,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铺路,鲜花萦绕,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横跨了火海,虽伤痕累累,几乎体无完肤,但他所拥有的金子,更闪耀,他所拥有的鲜花,更诱人!那是因为,上帝在给予他厄运的同时,还赠送了一份礼物——坚忍,可前一个人,却只有幸运,没有赠品,偶尔的礼物,就是节制,全然不敌坚忍,更加有英雄的气概!

  话说回来,幸运并非都是美妙,有时候,我们都是在经历了一些困苦才获得它,就像刺绣,正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而反面,却是五彩线条无规律交错成图,并未赢得人们的欢心。

  而厄运也并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还赠送了坚忍,同时还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运,也许,它能带给你,更多的美丽。

  犹记得小升初之际,我天天都优哉游哉,因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学校,所以,天天看着同学们拼了命地学,心里一点也不着急,就这样,我顺利上了一所每个学生都眼红的好学校,这也算是“幸运”吧!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资源!

  而现在,我面临中考,面临考高中的压力,试卷、分数、作业……很多很多的东西,压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盖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难,有时,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可同学们却不这么累,那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历过这种痛苦,对他们而言,这只不过又是一次毕业,可对我却不一样,少时少了这份必要的磨难,使我现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这,又怎能不算是对我的“厄运”呢?

  “厄运”之后,也许,我就会更加理解“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这句话了。

  《培根随笔》,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培根的观点,在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了。这说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进步的,有些思想,现在想来,都依旧觉得那么现实,那么与这个现代社会相贴切,所以,《培根随笔》是一部永不会老去的名著中的典范!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

  《培根随笔》就像一本字典,当你有什么烦事和闹心事时,就可以向它请教,它不仅会帮你解忧,还会教你走正确的方向,以摆脱困难的纠缠。

  这本书主要谈论了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各种生活琐事和一些政治问题,点出了这些事的特点和问题所在,并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错误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果人人都按照这书上面说的去做(除个别小错误以外),那么人间也就变成世外桃源了。

  这本书适合各种人群阅读,而且都会受的启发。启发我的文章很多,因此我在这里只略举一二,以简略的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思想感情。

  第一篇感《谈报复》

  这篇文章说得对,用法律管不到的手段进行报复,还情有可原。如果用卑鄙狡猾的手段报复,则——用原文的话说——不得 好死。但是在全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不认同:如果一个人完全是出于生性凶恶而作恶,那又如何?充其量仅像荆棘刺玫,除了扎划钩擦,别无能耐。我认为这里的生性凶恶有一个标准,如果这个人泯灭人性,何止扎划钩擦!恐怕他什么事也做得出来!曾经就有这么一件事:有这么一家人的孩子被无冤无仇的人绑票了,然后帮费就跟孩子的父母要钱,孩子的父母也把钱悉数给了他们,按常理,他们该放人了吧?但是他们把孩子给杀了,杀了不说,还给煮了,煮了不说,还给切成了200多块儿,最后还给扔进下水道里了。这应该算生性凶恶了吧?但他们做的事何止扎划钩擦!

  第二篇感《谈人的天性》

  你的天性如果是好的,那么再好不过了。如果是坏的,则要用文中说的方法去做。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如果想要把一个富有弹力的弯曲物快速弄直,则需往弯曲的另一个方向弯,并且要过直的标准。这个方法在改变天性方面也有大作用。假如一个人脾气暴躁,则应极力控制,并且还要露出微笑,即弯向直的另一边。

  文中还说不能太久的迫使自己做一件事,这样会福祸双收,即获取了坚持,也获得了一点错误,把错的东西也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因此要间隔一段儿适当的时间。我玩儿滑板时就是这样。滑了一阵子之后,无意识的间隔几天,再滑时,就觉得水平增长了些许。但是如果间隔了一年多,就感觉自己的水平一落千丈。

  不管戒什么,都要像文中说的一样,先扼制,再自然而然的减少,最后戒除。戒烟就要这样。原始时是几分钟抽一次,然后对于烟瘾要一忍再忍。几天后,抽烟的频率将大大减少。再过几个月,烟不就戒掉了?不过还有一点,也是文中提醒的,目标不能太高或太低。因为太高或太低的话,不仅不会改善,还会越来越糟。

  培根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有那么多流传千世的佳句,还有如此精练实用的文章,把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事谈的淋漓尽致,指引我们走正确的方向,虽然也有的错误,——也可能是社会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又有谁能保证,我一辈子都不会犯错呢?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4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所以,大家好好读读这本《培根随笔》吧,一定会收获匪浅的!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5

  暑假里,由于作业的需要,我阅读了《培根随笔》,由于读的是原著,所以读起来到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

  对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人听说过他的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其中有多句格言锦句,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还有一句是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恰当的描写出了天性与求知的关系。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谈美》篇。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而且语言优美。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培根随笔》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格言锦句,好的段子。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

  有这样一本书,写着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有这样一本书,细细地品读它时,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有这样一本书,就算合上书本,不知不觉中有着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随笔》。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句话便鼓舞了多少人发奋读书而成为精神的强者,知识的巨人;“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是他教会我们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就等于拥有了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与决心;“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是他让我们明白分享的快乐和真谛,友谊的崇高和珍贵。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犹如一线微小的光亮,穿透层层迷雾之后,引领我们通向一扇隐形的生活大门,发现另一片焕然旖旎的风景。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话莫过于此。作者用幽默诙谐地风格诉说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只要一个人在一切来临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那么所有事将都不成问题。虽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而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东西,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有那无法改变的生命的终结,但我们都要学着慢慢去无所畏惧地面对。而当你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微笑着看待世事的种种,那么你的人生,将是无可限量的。

  初看《培根随笔》时,确实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的精妙绝伦只有慢慢欣赏之后才能发觉。对我而言,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它从优美的字字句句中指导我们领略人情世故,对待人生态度,改善处事方式。

  倘用这本书来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温润了,净化了,升华了,而心轻曳了一波静影,沁染了一缕幽香。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7

  论求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8

  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发现了一个培根。他有着对哲学的,对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和态度。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9

  读过很多小说,培根随笔的每一篇小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培根随笔》这本书语言简洁,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句句都是经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并且如果我们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品德高尚,也不至于会被人所嫉妒。

  还有很多“论”、“谈”、“说”,蕴含着丰富的这人生哲理。还有许多论点比如论美、论友谊、论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可是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也可以说是很矛盾。其实,人无完人,一句老话: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达到培根随笔中那些思想境界。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0

  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

  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所以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

  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1

  曾经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

  一是:心旷神怡、

  二是:增趣添雅、

  三是:长才益智。

  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一定会觉得所讲的没错。

  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其实,笔者认为,要克制再一次发怒,就应该反省每一次发怒的原因,从而改变。到哪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时间慢慢的改变。不可急于一时。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也如此,易发怒,但却从未反省。也学这就是人吧。

  而《圣经》里说人要有耐心。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要保持冷静,耐心等待”这样,你一定可以打败愤怒的。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2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本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意义深刻,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这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而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欢的就是《论美》,美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视内在美。

  就如培根所说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远都有,但是内在美却可以。所以我们要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体现出一个人举止谈吐的高雅,心灵的纯洁。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3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随笔》是我几年前从“北图”淘来的书,通读一遍后便束之高阁了。今年寒假期间再拿出来,发现“小别”后的它竟与我陌生起来。正所谓“好书不厌百遍读”,我这个春节最大的收获就是重读细读《培根随笔》,并把新感悟新心得作札记41篇。

  《培根随笔》共收录培根随笔56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读者既可以通读,亦可按兴趣按章节择篇而读,从题目便可选其大概,“题为文章眼”,培根把这一点运用得炉火纯青。标题直白,无隐涩难懂字眼,内容却又别有洞天,大家的自信非我辈之人可以揣摩,唯有瞻仰的份儿。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杂感是随笔的一种,随笔又归入散文,文学作品的题材本就是三大支柱,散文、诗歌和小说,杂文是后起之秀,兴衰和时代有关,而培根的随笔按照中国文学的现状细分,应归入杂感一类。首先《培根随笔》的文章篇幅短小,标题明快;其次是文章内容极具思想性;再者就是文章所运用的手法,夹叙夹议,以议为主。这三点,完全是杂文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喜爱杂文,喜欢文章说理性、思想性的读者可读《培根随笔》,当代喜写杂文(或所谓的杂文家们)读一读《培根随笔》,对写作不无裨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根随笔》语言手法的特点,引用多,举例多,比喻多。因时代的原因,培根的引用和举例较为久远,但其中仍不乏至今都琅琅上口的警句和为人熟知的故事,譬如他在《论爱情》中引用的埃辟克拉斯的名言“人生不过是一座大舞台”,如今这句话早已成为人人娴熟的口头语。

  他还多次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论天性》中,他为了论证本性难改,就举例了“猫变成一美丽少妇安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一看见老鼠,就情不自禁地扑了上去”的寓言故事。但亦因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培根随笔》中也有大量的引用和例子来自于《圣经》。比喻,是培根杂感中最出色的一个特点。

  说理易枯燥晦涩,而形象生动地比喻恰能解决这一问题,使读者能读下去并能理解文章内容深意,《培根随笔》的比喻多,篇篇多处都有,几乎在得出每一个“理性”的观点之后,都随之一个比喻,且比喻的角度新颖,立意巧妙,使人难忘。

  在《论青年和老年》中,他这样比喻青年人的盲目冒进,执意坚持——“那种做法简直就像一匹稚嫩的小马,既不知何时止步也不知何时转弯”。培根对语言手法的掌握多么活灵活现啊,所以我认为,中学生写作的练习,可拿《培根随笔》作范本。

  培根是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文章睿智,文风灵动。正如《培根随笔》前言中引用的歌德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杰出的人面对面”。读《培根随笔》,可使人明理明智,培根还是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随笔》中有诸多的生活经验、处世哲学与读者分享。《培根随笔》所议上至国家政治,下至平民思想,中有剖析人性,适合可读的人群广泛,无论什么身份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令自己感慨、自警的影子。

  路上有灯,眼前可避黑暗,心中有灯,人一生能自明。《培根随笔》“论读书”篇中言道:有的书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可仔细咀嚼,慢慢品位。《培根随笔》便是一篇越品越美味,越读越自明的书,当得上“心灯”一喻。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4

  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罗素称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他的《培根随笔》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以文字的传世经典。

  《培根随笔》,从形式上看,只是一些摘记式的短章,随意、洒脱;从内容上看,大多论述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见解独到而精辟;从文笔上看,语言简练而深刻。总体而看,整本书以议论文的形式,使我们拥有了一次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洞察,对生存智慧和人生经验的深刻体验。

  培根的五十八篇随笔中,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论学问》。文章的开头说:“学问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可以提高人的文采,更能增长人的才干。”一句话道破了学问的重要性。“在学问上,如果耗费太多的时间,那就是偷懒;如果过分在意文采,那是虚伪;如果只是照搬书本判断事理,那是学究的怪癖。”这告诉我们,在学问上,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讲究内涵、活学活用。

  不过更让我佩服的是,不管在哪个方面,培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让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培根。从《论美》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科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的培根;从《论养生》《论友情》《论年轻与衰老》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就如德国的政治哲学家黑格尔对培根的赞扬:“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最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说的人世上。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培根的特色。”

  读《培根随笔》,感悟人生哲理。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家、哲学家,被马克思与恩格斯称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今日读《培根随笔》,跟随着作者的文字领悟了不少人生哲理,感到收获颇丰。

  《培根随笔》共有五十九篇,涉及政治、经济、婚姻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在书中,培根详尽地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种种关系的形成原因,并道出了许多负面情绪的本质。他在带领读者探求本心的过程中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他认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弥补,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心灵的宽慰。”既一语中的地写出了嫉妒的来源,也警醒着人们对自身进行反省与改进。

  培根的文字冷静而客观。他不仅对于个人的品德操行进行论述,还公正地指出黑暗的政治现象,并进行劝诫与警示。“当权有四大弊病,拖拉、腐败、粗暴、耳朵软。”他所总结出的这四点,精辟而引人深思,可谓将官场存在缺陷都涵盖在内,放在如今依然很有借鉴意义。他分别提出了四大弊病的成因与不良后果,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十分具有实践价值。

  培根的思想辩证而理智。他认为“要把外国学得的精华植入本国的习俗中去”,与我们提倡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着相同的思想内涵。他主张处理事情要把握一个度,“各个部分的顺序、安排、选择是快捷的生命,只要安排不过于错综复杂就好。”比起单纯地追求详尽的安排,他提出秉持便捷的同时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其中的哲学思想极富智慧,能对我们的生活提供更为有益的指导。

  培根虽然对人性中的缺点进行了批判,但却并没有否定人际关系对人的重要性。可以感觉到,培根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透彻而深入的剖析,因而他很清楚生而为人,我们需要什么,我们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例如,在《论友谊》中,培根说“友谊除了平和感情、加强判断两种作用外,还有在一切活动和事务中的帮助与参与。”这显然来自于他的生活经验与个人的观察。这句话准确地概括出了友谊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友谊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培根随笔》并不只是单调地说理论事。培根的论述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层次分明,并加以引用前人的名言警句。而他也擅用比喻,既增添了文学色彩,也使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枯燥。他描写美德时,写道“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为佳。”《论假聪明》中,有“宁可要一个榆木疙瘩也不要一个绣花枕头”的有趣比喻,生动形象。

  《培根随笔》是一本充满哲学智慧的书。培根这位先哲将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我们,我们自然是获益匪浅。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2.《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篇)

3.《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篇

4.培根随笔读书心得

5.《培根随笔》读书心得

6.读《培根随笔》有感15篇

7.培根随笔读后感(15篇)

8.培根随笔读后感15篇

9.《培根随笔》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