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

时间:2024-05-17 10:17:06 日记 我要投稿

我的日记锦集(3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日记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日记锦集(3篇)

我的日记 篇1

  训练篇

  “立正!”教官说。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先是军姿,再练四面转法,再练稍息……最后是蹲起。好吧,我承认,就那几个简单的动作,已把我累得够呛!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想念寝室里的那张床啊!“我知道你们很累,”马教官说,“但是坚持就是胜利!”

  经过一天的训练,我们一回到寝室就趴在床上起不来了,我事后回忆:“训练的时期,连我都不知道是怎样挺过来的。”

  吃饭受罚篇

  “等死了,怎么还不让我们进去啊!”“就是就是!”……一团抱怨的声音,我们所有小海军站在饭厅的大门口,冷风拂过我们的`面庞。“好冷!”我不禁喃喃自语。

  过了一会儿,饭厅的门终于打开了,我们一个接一个走进去,看着眼前的美食,不尽胃口大开。可怜的是,我们还不能动筷子,必须等到所有人到达餐厅才能吃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饭菜,生怕它会飞走一样。

  “全体同学吃饭!”随着教官一声令下,同学们都以有生以来最快的速度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蓝营先走,红营留下!”教官说。“为什么要我们留下?”……又是一团讨论声。“红营今天吃饭的声音让人很不满意,红营晚饭输了!来到军营就要绝对安静。红营同学,全体起立,站军姿!”天,又是站军姿,早上站得还不够吗?算了,只能怪我们自作自受!无奈地起立,无奈地立正,无奈地目视前方,开始站军姿。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半小时后。

  “好,今天你们已经为自己的作为受到了惩罚,现在红营可以开始退场了。”啊,终于可以走了,再站下去,我都要变成僵尸了!“看来以后在军营吃饭可得安静点儿!”——这是我总结出的道理。

  歌声篇

  “一二一、一二一,停!你们在踏什么啊!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人的脚步!”王教官叫道。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踏步还算整齐,可后来越踏越快,导致整个队伍彻底乱了套!“同学们,你们会唱歌吗?一边踏步一边《一二三四歌》好不好?”马教练灵光一闪想出个金点子。

  一边踏步一边唱歌?这个主意又新奇又好玩,我们大家都愿意试一试,便扯开嗓子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绿色军营绿色军营教会我?唱的山摇地也动?唱的花开水欢乐?一呀么一呀么一呀么一?一根钢枪交给我……”

  咦,这歌一唱,踏步也不快了,步子整齐,歌声动听。我们的歌声传到了隔壁,引得别人都跑来看了!

  唱完《一二三四歌》,我们又唱《我是一个兵》和《打靶归来》。“多么整齐的步子,多么美妙的歌声,多么聪明的教官!”我在心中想。

  站岗篇

  “耶!终于不用训练了!”我们欢呼着。我、吴书乐、蔡思睿、詹千叶在一起站岗。刚才我们正在训练,冷风刺骨,我们还巴不得去大厅站岗呢!

  到了大厅,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教程,我们便开始站岗,刚开始还很兴奋:“哈!终于不用吹冷风了!”可越到后来,腿酸得不行,肩膀也酸,脖子也酸,浑身上下都酸!“天啊!我宁愿在外面训练,也不要再站岗了!”我的心声里透露这悲哀。

  终于,有人来接替我们了,我迫不及待地下岗,临走前还抛给他一句:“大哥,做好心理准备,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儿!”

我的日记 篇2

  这天,我怀着一颗满好奇的心情来到了牛顿科学班,心里想着:今天老师会带我们去探索什么神奇的科学知识呢?我们看到远处用肉眼无法看清或看到的物体,它延长了人眼的视线,实现了人类千里眼的梦想,我们这次制作的单筒望远镜,也可以通过伸缩目镜和物镜的距离,把远处的`物体看得很清晰。”老师话音刚落,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亲手制作这神奇无比的望远镜,看看它能给我带来什么乐趣。

  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纷纷动起手来。首先我将目镜装进较小的黄色盖子里,把物镜装进较大的黄色盖子里,把贴纸按大小分别贴在两个木筒上,再将放目镜的黄色盖子盖在小木筒上,将放物镜的黄色盖子盖在大木筒上,最后把两个木筒套在一起,一只单筒望远镜就出炉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跑向窗口,遥望着窗外的美景。个个赞叹不已:“这小小的望远镜真是神奇呀!”是呀,在日常生活、科研、军事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一个非常使用的工具

我的日记 篇3

  我要说的“兄弟”是指我的小说。我从来没有把我的小说当作我的子女,纵然是我把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但我更愿意把“他”称为“兄弟”。

  我觉得我是对不起我“兄弟”的。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却常常让“他”营养不良,面黄肌瘦,难看得很,但“他”没有怪我,“他”知道我在努力。坦率地说,我的经历并不多,我肚子里的东西也很少,我写的大多源于我的阅读和想象,在几年之前我是从没想过我要写小说的。

  能认识小说这位好“兄弟”,得感谢我的姑父,他是一位退伍军人,在西藏边疆呆了五年。他长得很结实,还有一脸的络腮胡子,乍一看像个粗人,但是却应了那句“人不可貌相”的话。退伍后他做了长途运输的司机,但他却离不开两样东西,第一是“酒”,第二就是“书”了。他开车时是必须要喝酒的,而且是高度的,每次晚上出发都要喝小瓶的半斤“二锅头”,他说,没事的,不喝点路上打盹,喝点我就精神了。有一次车上没有酒了,但是却还有十斤酒精,他竟然把酒精也喝掉了一斤,幸运的是没有被交警发现。喝酒精的这件事便成了他的谈资,一次次的向我们讲述。对于书,是和酒一样的,他爱书,没事的时候就坐在车里读书,他只有初中学历,但却不比高学历的人差。他最喜欢的是《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每期必买。

  那时我刚上初中,放假到姑姑家玩,在床边发现了一本《小小说选刊》,因为封面很精美便翻看了起来。没想到平时不怎么爱看书的我竟一下子被小说吸引住了,还记得那篇叫做《采山珍的人》。于是,我便把姑父收藏几年的全部要走了,很高的一摞,他给我的时候显然有些不舍。

  就是这一摞书,让我爱上了文学。

  读了几年之后我便开始写,我觉得我也可以做一位小小说作家的。但事实上我笨得很,上学时我的作文从来没有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表扬过。坦白地说,我真正能写完一篇完整的小小说是在20xx年的春天,题目是《电话通知》,说的是官场的形式主义。那篇我投给了“郑州市伊河路十七号”。很荒诞的是我认为,那篇肯定是能上选刊的,现在想起来我很搞笑。

  屡次投稿都不中,我灰心了,也许我只适合做个读者吧。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潍坊日报》的孟庆龙老师,他在编辑的副刊发表了我的小小说《临街的.窗》,而且孟老师还专门写了评论。我高兴,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可以写小说的,我的小说也上报了!

  之后,孟老师又编辑发表了我的几篇小说,还推荐到了《山东文学》,告诉我许多为文、做人的道理。可以说孟老师是我文学道路上最重要的人,他是让我更好成长的园丁。但至今我没有当面向他说一句感谢的话。

  我深知我的“兄弟”虽然见报了,但“他”却是那么的稚嫩,“他”根本就经不起时间的打击,我唯有继续完善“他”,才对得起“他”,对得起帮助过我的人。

  许多人说,看我的“兄弟”《浓雾的早晨》,根本就看不懂,不知道我到底要表达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我只是想写浓雾,写我的那种感觉,浓雾中穿行,就像我的未来,迷迷茫茫。我的这个“兄弟”没有怪我给了“他”一张没有五官的脸。

  我热爱小说,跟我姑父爱酒一样,一天不读小说我就难受,写起小说来我就忘记了世界。我想当大作家,写大小说,把我的“兄弟”变得更加健壮,让更多的人看到“他”,我相信我能做到。

【我的日记】相关文章:

我的日记07-22

(经典)我的日记08-02

我的日记【精选】03-17

(精选)我的日记04-21

我的日记(精选)11-15

(精选)我的日记10-18

我的日记[经典]09-17

我的日记[精选]11-20

【精选】我的日记12-27

我心的日记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