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日记

时间:2024-12-08 19:38:54 日记 我要投稿

游记日记汇总10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记日记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游记日记汇总10篇

游记日记 篇1

  欧耶!终于可以去大铜像玩了!太好了,我收拾收拾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发了。

  做了半小时的出租车,终于到了大铜像景区的门口,我看到了一双参天巨手,它的一个小指都比我人还高,我猜

  这就是按照大铜像的手的尺寸做出来的手,我大声惊呼:既然它的小指都有1米5几,那它的整个身体肯定有99米高。妈妈和爸爸帮我拍了几张帅气的照片,便进去了。

  刚进大门,我就被里面各式各样的事物给怔住了:圆心的`巨大莲花、一个装满鱼和乌龟的大水池,更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个巨大的棕红色大鼎,我一看到鼎就跑了过去,我想试试这鼎的重量,我提了一下大鼎,根本提不动。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设备。底下有一个水龙头,应该是放掉雨水的。

  我们走到售票处买了三张票就进入真正的风景区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水池,里面有不计其数的金鱼和金钱龟,我又发现水池上有好几块石头,那些乌龟全部趴在上面晒太阳,我想喂点蛋糕给它们吃,但我忘记了我们并没有买吃的(因为来的时候太匆忙,没买,准备在这里买)所以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我们又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肚子也饿了,我们便打算先吃一点东西再玩,可是我们找了半天也还是没有看到餐厅,我们只好饿着肚子爬山,“哎呀!饿死我了!餐厅在哪里啊?”突然,我看见了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餐厅两个字,我向指示牌的方向走去,并没有发现所谓的餐厅。我和妈妈实在饿极了,走了一会儿,妈妈看到了一个洗照片的小车子,妈妈以为那个是餐车,这使我哭笑不得,而我更好笑,竟然把香看作成了羊肉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妈妈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快要走到大铜像了,这时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店,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真的是小店吗?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这下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可是现实却令我大为失望。

  我走进小店一看,额,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店,只是一个有一些火腿肠、方便面和豆腐干的房子而已。唉,管那么多呢,只要可以填饱肚子就可以了,爸爸想买三包方便面,加一包豆腐干,可是营业员却给出了35元这个天文数字:什么?才买了三包方便面和一袋豆腐干唉!就35元?真是太黑心了吧!唉,可是,为了填饱肚子,这次也就认了吧,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方便面才泡了一分钟不到就打开来吃,眨眼间就吃光了,看来这次我真的饿坏了。吃完方便面后我精神爆满,一口气就跑上了上百节的楼梯,我登上高顶,转身一看,吓死宝宝了!!这么高!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上来的!我再转身抬头一看,妈呀!这么高,这个大铜像果然名副其实啊!我们买了一条祈福带,便上了“莲花台”在莲花台上可以看到整个青阳的景色!爸爸把祈福带上写了我们全家6口人的名字,挂到了柱子上。

  后来我们还碰巧看到了难得的飞天表演,就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游记日记 篇2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晓起,晴丽殊甚。问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趋武功百二十里,遂令静闻同三夫先以行李往路江,余同顾仆挈被携带被子直北入山。其山不甚高,而土色甚赤。升陟五里,越一小溪又五里,为山上刘家。北抵厚堂寺,越一小岭,始见平畴,水田漠漠。乃随流东北行五里,西北转,溯溪入山。此溪乃禾山东北之水,其流甚大,余自永城西行,未见有大水南向入溪者,当由山上刘家之东入永城下流者也。北过青堂岭西下,复得平畴一坞,是为十二都。西溯溪入龙门坑,溪水从两山峡中破石崖下捣,连泄三、四潭。最下一潭深碧如黛,其上两崖石皆飞突相向。入其内,复得平畴,是为禾山寺。寺南对禾山之五老峰,而寺所倚者,乃禾山北支复起之山也,有双重石高峙寺后山上。盖禾山乃寺西主山,而五老其南起之峰,最为耸拔。余摄其大概云:“双童后倚,五老前揖。”二山即禾山、五老。夹凹中有罗汉洞,闻不甚深,寺僧乐庵以积香出供,且留为罗汉、五老之游。余急于武功,恐明日穷日力不能至,请留为归途探历,遂别乐庵,北登十里坳。其岭开陟共十里而遥,登岭时,西望寺后山巅,双重骈立,峰若侧耳耦语然。越岭北下,山复成坞,水由东峡破山去,坞中居室鳞比,是名铁径。复从其北越一岭而下,五里,再得平畴,是名严堂,其水南从岭西下铁径者也。由严堂北五里,上鸡公坳,又名双顶。其岭甚高,岭南之水南自铁径东去,岭北之水则自陈山从北溪出南乡,鸡公之北即为安福界。下岭五里至陈山,日已暮,得李翁及泉留宿焉。翁方七十,真深山高隐也。

  初二日 晨餐后,北向行。其南来之水,从东向破山去,又有北来之水,至此同入而东,路遂溯流北上。盖陈山东西俱崇山夹峙,而南北开洋成坞,四面之山俱搏空溃壑,上则亏蔽天日,下则奔坠峭削,非复人世所有矣。五里,宛转至岭上。转而东,复循山北度岭脊,名庙山坳,又名常冲岭。其西有峰名乔家山,石势嵯峨高峻,顶有若屏列、若人立者,诸山之中,此其翘楚qiáo最好的云。北下三里,有石崖兀突溪左,上有纯石横竖,作劈翅回翔之状,水从峰根坠空而下者数十丈。但路从右行,崖畔丛茅蒙茸,不能下窥,徒闻捣空振谷之响而已。下此始见山峡中田塍环壑,又二里始得居民三四家,是曰卢子泷lóng一溪自西南山峡中来,与南来常冲之溪合而北去,泷北一冈横障溪前,若为当关。溪转而西,环冈而北,遂西北去。路始舍涧,北过一冈。又五里,下至平畴,山始大开成南北两界,是曰台上塘前,而卢子泷之溪,复自西转而东,〔遂成大溪,东由洋溪与平田之溪合。〕乃渡溪北行,三里至妙山,复入山峡,〔三里〕至泥坡岭麓,得一夫肩挑行李。五里,北越岭而下,又得平畴一壑,是曰十八都。又三里,有大溪亦自西而东,〔乃源从钱山洞北至此者,平田桥跨之。〕度平田桥北上相公岭,从此迢遥直上,俱望翠微,循云崖。五里,有路从东来〔合,又直上十里,盘陟岭头,日炙如釜,渴不得水。久之,闻路下淙淙声,觅莽间一窦出泉,掬饮之。山坳得居落,为〕十九都〔门家坊。坊西一峰甚峻,即相公岭所望而欲登者,正东北与香炉峰对峙,为武功南案。〕日犹下午,恐前路崎岖,姑留余力而止宿焉。主人王姓,其母年九十矣。

  初三日 晨餐后行,云气渐合,而四山无翳。三里,转而西,复循山向北,始东见大溪自香炉峰麓来,是为湘吉湾。又下岭一里,得三四家。又登岭一里,连过二脊,是为何家坊。有路从西坞下者,乃钱山之道,水遂西下而东,则香炉峰之大溪也;有路从北坳上者,乃九龙之道;而正道则溯大溪东从夹中行。二里,渡溪循南崖行,又一里,茅庵一龛在溪北,是为三仙行宫。从此渐陟崇冈,三里,直造香炉峰。〔其崖坳时有细流悬挂,北下大溪去。仰见峰头云影渐朗,亟上跻,忽零雨飘扬。〕二里至集云岩,零雨沾衣,乃入集云观少憩焉。观为葛仙翁栖真之所,道流以新岁方群嬉正殿上,殿止一楹,建犹未完也。其址高倚香炉,北向武功,前则大溪由东坞来,西向经湘吉湾而去,亦一玄都也。时雨少止,得一道流欲送至山顶,遂西至九龙,乃冒雨行半里,渡老水桥,〔复循武功南麓行,遂〕上牛心岭。五里,过棋盘石,有庵在岭上。雨渐大,道流还所畀送资,弃行囊去。盖棋盘有路直北而上,五里,经石柱风洞,又五里,径达山顶,此集云〔登山〕大道也;山小径循深壑而东,乃观音崖之道。余欲兼收之,竟从山顶小径趋九龙,而道流欲仍下集云,从何家坊大路,故不合而去。余遂从小径冒雨东行。从此山支悉从山顶隤壑而下,凸者为冈,凹者为峡,路循其腰,遇冈则跻而上,遇峡则俯而下。由棋盘经第二峡,有石高十余丈竖峰侧,殊觉娉婷。其内峡中突崖丛树,望之甚异,而曲霏草塞,无可着足。又循路东过三峡,其冈下由涧底横度而南,直接香炉之东。于是涧中之水遂分东西行,西即由集云而出平田,东即由观音崖而下江口,皆安福东北之溪也。于是又过两峡。北望峡内俱树木蒙茸,石崖突兀,时见崖上白幌如拖瀑布,怪无飞动之势,细玩欣赏之,俱僵冻成冰也。然后知其地高寒,已异下方,余躞xiè蹀小步走路雨中不觉耳。共五里,抵观音崖,盖第三冈过脊处正其中也。观音崖者,一名白法庵,为白云法师所建,而其徒隐之扩而大之。盖在武功之东南隅,其地幽僻深窈,初为山牛野兽之窝,名牛善堂;白云鼎建禅庐,有白鹦之异,故名白法佛殿。前有广池一方,亦高山所难者。其前有尖峰为案,曰箕山,乃香炉之东又起一尖也。其地有庵而无崖,崖即前山峡中亘石,无定名也。庵前后竹树甚盛,其前有大路直下江口,其后即登山顶之东路也。时余衣履沾透,亟换之,已不作行计。饭后雨忽止,遂别隐之,向庵东跻其后。直上二里,忽见西南云气浓勃奔驰而来,香炉、箕山倏忽被掩益厉,顾仆竭蹶上跻。又一里,已达庵后绝顶,而浓雾弥漫,下瞰白云及过脊诸冈峡,纤毫无可影响,幸霾而不雨。又二里,抵山顶茅庵中,有道者二人,止行囊于中。三石卷殿即在其上,咫尺不辨。道者引入叩礼,遂返宿茅庵。是夜风声屡吼,以为已转西北,可幸晴,及明而弥漫如故。

  〔武功山东西横若屏列。正南为香炉峰,香炉西即门家坊尖峰,东即箕峰。三峰俱峭削。而香炉高悬独耸,并开武功南,若棂门然。其顶有路四达:由正南者,自风洞石柱,下至棋盘、集云,经相公岭出平田十八都为大道,余所从入山者也;由东南者,自观音崖下至江口,达安福;由东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为萍乡界,下至山口达萍乡;由西北者,自九龙抵攸县;由西南者,自九龙下钱山,抵茶陵州,为四境云。〕

  初四日 闻夙霾未开,僵卧久之。晨餐后方起,雾影倏开倏合。因从正道下,欲觅风洞石柱。直下者三里,渐见两旁山俱茅脊,无崖岫之奇,远见香炉峰顶亦时出时没,而半〔山〕犹浓雾如故。意风洞石柱尚在二三里下,恐一时难觅,且疑道流装点之言,即觅得亦无奇,遂仍返山顶,再饭茅庵。乃从山脊西行,初犹弥漫,已而渐开。三里稍下,度一脊,忽雾影中望见中峰之北矗崖崭柱,上刺层霄,下插九地,所谓千丈崖。百崖丛峙回环,高下不一,凹凸掩映。隤北而下,如门如阙,如幛如楼,直坠壑底,皆密树蒙茸,平铺其下。然雾犹时〔时〕笼罩,及身至其侧,雾复倏开,若先之笼,故为掩袖之避,而后之开,又巧为献笑之迎者。盖武功屏列,东、西、中共起三峰,而中峰最高,纯石,南面犹突兀而已,北则极悬崖回崿之奇。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即由此而雾不收,不几谓武功无奇胜哉!共三里,过中岭之西,连度二脊,其狭仅尺五。至是海北俱石崖,而北尤崭削无底,环突多奇,〔脊上双崖重剖如门,下隤至重壑。〕由此通道而下,可尽北崖诸胜,而惜乎山高路绝,无能至者。又西复下而上,是为西峰。其山与东峰无异,不若中峰之石骨棱嶒矣。又五里,过野猪洼。西峰尽处,得石崖突出,下容四五人,曰二仙洞。闻其上尚有金鸡洞,未之人也。〔于是山分两支,路行其中。〕又西稍下四里,至九龙寺。寺当武功之西垂,崇山至此忽开坞成围,中有平壑,水带西出峡桥,坠崖而下,乃神庙时宁州禅师所开,与白云之开观音崖,东西并建寺。然观音崖开爽下临,九龙幽奥中敞,形势固不若九龙之端密也。若以地势论,九龙虽稍下于顶,其高反在观音崖之上多矣。寺中僧分东西两寮,昔年南昌王特进山至此,今其规模尚整。西寮僧留宿,余见雾已渐开,强别之。出寺,西越溪口桥,溪从南下。复西越一岭,又过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坠谷中。〕溪坠于东,路坠于西,俱垂南直下。五里为紫竹林,僧寮倚危湍修竹间,幽爽兼得,亦精蓝之妙境也。从山上望此,犹在重雾〔中〕;渐下渐开,而破壁飞流,有倒峡悬崖湍之势。又十里而至卢台,或从溪右,或从溪左,循度不一,靡不在轰雷倒雪中。但润崖危耸,竹树翳密,悬坠不能下窥,及至渡涧,又复平流处矣。出峡至卢〔台〕,始有平畴一壑,乱流交涌畦间,行履沾濡。思先日过相公岭,求滴水不得;此处地高于彼,而石山潆绕,遂成沃泽。盖武功之东垂,其山乃一脊排支分派;武功之西垂,其山乃众峰耸石攒崖,土石之势既殊,故燥润之分亦异也。夹溪四五家,俱环堵离立,欲投托宿,各以新岁宴客辞。方徘徊路旁,有人一群从东村过西家,正所宴客也。中一少年见余无宿处,亲从各家为觅所栖,乃引至东村宴过者,唐姓家。得留止焉。是日行三十里。

  初五日 晨餐后,雾犹翳山顶。乃东南越一岭,五里下至平畴,是为大陂。居民数家,自成一壑。一小溪自东北来,乃何家坊之流也,卢台之溪自北来,又有沙盘头之溪自西北来,同会而出陈钱口。〔两山如门,路亦随之。〕出口即十八都平田,东向大洋也。大陂之水自北而〔出〕陈钱,上陂之水自西而至车江,二水合而东经钱山下平田者也。路由车江循西溪,五里至七陂,复入山。已渡溪南,复上门楼岭,五里越岭,复与溪会。过平坞又二里,有一峰当溪之中,其南北各有一溪,潆峰前而合,是为月溪上流。路从峰之南溪而入,其南有石兰冲,颇突兀。又三里登祝高岭,岭北之水下安福,岭南之水下永新。又平行岭上二里,下岭东南行二里,过石洞北,乃西南登一小山,山石色润而形巉。由石隙下瞰,一窟四环,有门当隙中,内有精蓝,后有深洞,洞名石城。〔洞外石崖四亘,崖有隙东向,庵即倚之。庵北向,洞在其左,门东北向,〕而门为僧闭无可入。从石上俯而呼,久之乃得人,因命僧炊饭,而余入洞,欲出为石门寺之行也。〔循级而下,颇似阳羡张公洞门,而大过之。洞中高穹与张公并,而深广倍之。其中一冈横间,内外分两重,外重有巨石分列门口如台。当台之中,两石笋耸立而起。其左右列者,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于笋,而色甚古穆,从石底高擎,上属洞顶。旁有隙,可环柱转。柱根涌起处,有石环捧,若植之盘中者。其旁有支洞。曲而北再进,又有一大柱,下若莲花,困叠成柱;上如宝幢,擎盖属顶;旁亦有隙可循转。柱之左另环一窍,支洞益穹。〕及出,饭后,见洞甚奇,索炬不能,复与顾仆再入细搜之。出已暮矣,遂宿庵中。

  石城洞初名石廊;南陂刘元卿开建精蓝于洞口石窟中,改名书林;今又名石城,以洞外石崖四亘若城垣也。

  翻译

  丁丑年(崇祯十年,1637)正月初一日天亮起来,天空非常晴朗明丽。询后问得知那地方西距路江二十里,从北面由禾山前往武功山一百二十里,于是让静闻同那三个男子先带着行李到路江,我和顾仆提着被子直往北进入山中。那山不很高,但土色很红。往上攀登五里,越过一条小溪又走五里,为山上刘家。再往北抵达厚堂寺,越过一座小山岭,才见到平展的田野,田野中水田密布。于是顺水往东北行五里,折往西北,溯溪走进山中。此溪是禾山东北面的溪流,水流很大,我从永城往西行,未见到有大的溪流向南注入流经永新县城的那条溪中,此溪应当是从山上刘家的东面往东流,到永城下游汇入大溪中。往北径过青堂岭,向西下去,又见到满是平坦田地的一个山坞,这是十二都。朝西面溯溪流进入龙门坑,溪水从两山间的山峡中冲破石崖向下捣泻,连续泄落而形成三四个潭。最下面的一个潭深碧如黛,潭上面两边的崖石都相互向对面飞突出去。进入坑谷内,又见到一片平坦的田野,这是禾山寺的所在处。寺的南面对着禾山的五老峰,而寺所背靠的,是禾山北支再度耸起的一座山,有双重石高高耸立在寺后面的山上。大概禾山是寺西面的主山,而五老峰是寺南面耸起的山峰,最为高耸挺拔。〔我撮取禾山寺形胜的大概归纳为:“双童石倚峙在后面,五老峰拱立在前方。”两山〔即禾山和五老峰〕相夹间的凹陷处有个罗汉洞,听说不是很深,寺中僧人乐庵端出他的饭食给我们吃,并且留我游览罗汉洞和五老峰。我急着要游武功山,担心明日全力走一天不能到达,就向他说明愿将这两个地方留作归途中探寻游历之处,然后便告别乐庵,往北攀登十里坳。那岭往上攀登起来有十里还多,登岭时,往西望见寺后面的山顶上,双重石并列耸立,两座石峰若如两人侧耳相对私语。越过岭往北下去,山中又形成山坞,水由山坞东面的山峡中破山而去,山坞中住房鳞次栉比,这里名叫铁径。又从铁径北面越过一座山岭往下走,五里,再次见到平坦的田野,这里名叫严堂,严堂的水往南从山岭西面流下铁径。从严堂往北行五里,上了鸡公坳,它又叫双顶。那岭很高,岭南边的水从南面的铁径向东流去,岭北边的水却是从陈山由北面的溪中流出南乡。鸡公坳的北面就是安福县界。下了岭走五里到陈山,太阳已将落,得到村中李及泉翁的留宿。李翁正好七十岁,真是深山中的一个志行高尚的隐居人士。

  初二日早餐后,往北行。陈山南面流来的水,从东面破山而去,又有条从北面流来的水,到此处与它汇合而流向东去,路便溯此水往北延伸。陈山的东西两面都是高山夹峙,而南北向展开一块平地形成山坞,四周的山都是上插云空而下坠深谷,向上遮蔽天日,向下倾坠峻峭,不再像是人世间有的景象。走五里,曲折地爬到岭头上。折往东,又顺山往北越过岭脊,那岭叫庙山坳,又称常冲岭。它西面有座山峰叫乔家山,山间峰石磋峨,山顶上有若横列的屏风、站立的人等形态的石头,在周围的众多山峰中,它是最美的。往北下去三里,有座石崖突兀溪左,崖上横叠竖插着清一色的石头,呈现出展翅盘旋的形态,水流从山峰根脚向空中倾泻卞去,落差达几十丈高‘只是路从右边走,崖畔白茅丛生嫩草覆地,不能窥见下面,只能听到水流向空中捣泻时所发出的震撼山谷的响声而已。走下此处才见到山峡中田块环绕着沟谷,又走二里才见到三四家居民,这地方叫卢子拢。一条溪水从西南的山峡中流来,与从南边常冲流来的溪水汇合而往北流去,拢北有条山冈横障在溪前,若像是在为村庄守护关口。溪水流到山冈前折向西,绕过山冈往北流,然后就朝西北淌去。道路这才与山沟水分开,往北越过一条山冈。又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山才远远地分隔开,构成那片田野的南北两边界限,这里叫台上塘前,而卢子拢流来的溪水,到此处又自西折向东,于是形成一条大溪流,往东由洋溪与平田溪汇合。于是渡过溪水往北走,三里到妙山,又进入山峡中,走三里到达泥坡岭麓,在那里雇得一个男子挑行李。走五里,往北越过山岭下去,又见到一条布满平坦田块的山谷,这里叫十八都。又走三里,有条大溪也是自西向东流,它就是从钱山洞发源而往北流到此地的溪水,平田桥横架在溪流上,越过平田桥往北上了相公岭,从此处起一路迢遥直上,眼前满是青翠掩映,顺着耸入云霄的山崖而行。走五里,有条路从东面来交合,又直往上走十里,旋绕着登上了岭头,太阳烤得人像在热锅里一般,我们干渴得要命却找不到水。许久后,听到路下边传出涂涂的水声,到深邃的草木间去寻觅,见一个小洞中流出泉水,于是用手捧来喝。而后在山坳间见到个村落,它是十九都门家坊。坊西面有座山峰很峻峭,它就是在相公岭上望见而当时想攀登的那山峰,它的正东北与香炉峰对峙,是武功山的南案‘此时还是下午,但担心前面的道路崎岖难行,便姑且保留余力而停下来住宿在门家坊。投宿那家的主人姓王,他母亲年纪有九十岁了。

  初三日早餐后出发,天空中云气渐渐聚拢,但四周的山峦没有被遮蔽。走了三里,折往西面,又顺山向北行,才看见东面有条大溪从香炉峰麓流来,这里是湘吉湾。又走下岭一里,见到三四户人家。又朝岭上攀登一里,接连越过两座山脊,这里是何家坊。有条路从村西边山坞中下去,那是到钱山的路,水流顺山坞向西流下去而后折向东,它就是香炉峰流来的大溪;有条路从村北山坳朝上延伸,那是去九龙的路,而上武功山的正路是溯大溪往东从两山间走。二里后,渡过溪流顺南边的山崖而行,又走一里,有间小茅屋立在溪北岸,这是三仙行宫。从此处起渐渐向高峻的山冈上攀爬,三里后,直抵香炉峰。香炉峰的崖壁上、山坳间不时有细流悬挂着,向北流下大溪。仰头看见峰头上云影逐渐疏朗,便赶忙向上攀登,忽然间零星的小雨又飘飞起来。爬二里到达集云岩,零星的雨水打湿了衣服,于是进入集云观稍作休息。此观是葛仙翁为养身进行修炼的处所,这一天因为是新年佳节道徒们正成群地在正殿上嬉闹,那殿只有一根前柱,还未营建完毕。观址高高地背靠着香炉峰,北面朝着武功山,前方则是大溪从东面山坞中流来,向西经湘吉湾而流去,也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好地方。这时雨稍微停了些,遇到个道徒想送我们到山顶,于是往西到了九龙,便冒雨行半里,跨过老水桥,再顺武功山南麓而行,就上了牛心岭。五里后,经过棋盘石,〔有小庙在岭上。〕这时雨渐渐大了起来,那道徒归还了我们给他的送路费,丢下行李袋离去。有路从棋盘石直往北上去,五里后,经过石柱风洞,又过五里,便直达武功山山项,这是从集云观登山的大路;从棋盘石由小路顺深谷向东去,是从观音崖登山的路。我想兼顾两条路上的风光,竟然从山顶的小路直奔九龙,而那道徒想仍然下到集云观,从何家坊大路走,所以他和我意见不合而离去。于是我冒雨从小路往东行。从此处起山的支脉尽都是从山顶向深谷中倾坠而下,凸起处形成山冈,凹伏处形成山峡,道路顺着山腰延伸,遇山冈就攀登而上,遇山峡便俯身下行。从棋盘石向东经过第二个山峡时,有块十几丈高的石头直立在山峰侧边,让人觉得形态优美。那石头以内的山峡中石崖突兀树木丛生,看上去很奇异,但道路弯曲,大雨飞洒,草木塞路,无处可以着足。又沿路往东经过第三个山峡,峡间的山冈从路下面的山涧向南横越过去,径直到香炉峰的东面。从这条山冈起,山涧中的水便向东西两边分流,流往西的就是从集云观而流出平田的那条,流往东的就是从观音崖而流下江口的那条,它们都是安福东北的溪流。从此处后又经过两峡。向北望去,山峡内尽是树木丛草掩蔽,石崖突兀,不时地见到崖壁上仿佛挂着白色的布慢,如同向下垂悬着的瀑布,奇怪的是没有飞洒流动的态势,仔细观察欣赏,原来它们都已经结成冰了。这才知道这地方高而寒冷,已经不同于下边的地方了,只是我们小步慢行在雨中,不曾感觉到而已。共走五里,抵达观音崖,大概第三冈的冈脊穿越过去的地方正好是它的'中部。观音崖又叫白法庵,是白云法师创建的,他的徒弟隐之进行了扩建而使庵的规模更大。此庵位于武功山的东南隅,地处深山之中,幽隐偏僻,原先是山牛野兽栖息的处所,名叫牛善堂;白云创建佛寺时,出现了白鹦飞来此地的奇异景象,所以取名叫白法佛殿。殿前有个宽大的水池,这也是高山中难遇见的。庵前方有座尖耸的山峰成为案山,叫箕山,是香炉峰的东面又耸起来的一座尖峰。那里实际上有庵无崖,崖就是前面经过的山峡中绵亘的石壁,没有固定的名称。庵的前后翠竹绿树非常茂盛,前面有条大路直下江口,后面就是登武功山山顶的东路。当时我衣服鞋子都湿透了,赶忙更换掉,已经不作再往前走的打算。饭后雨忽然停了,于是辞别隐之,从庵东登上庵后的路。直往上二里,忽然看见西南方云雾翻滚奔涌而来,香炉峰、箕山倏忽间就被遮掩了,于是更加激励已经精疲力竭的顾仆一颠一跃地往上登。又登一里,已到达白法庵后面的最高顶端,然而浓雾弥漫,往下俯瞰白云所建的庙宇以及山脊从中穿越过去的众多山冈山峡,见不到丝毫影子,听不到丁点儿声响,幸好天空虽然阴霆但不下雨。又走二里,抵达武功山山顶的茅庵中,茅庵内有两个道人,我们将行李停放在其中。三石卷殿就在那茅庵的上边,但虽在咫尺间而辨不清。道人领我进到殿中行了礼,我便返回来住宿在茅庵中。这天夜里好多次狂风怒吼,我以为风向已转为西北,天气可期望变晴,等到夭亮却发现浓雾弥漫如故。

  武功山若一道屏障东西横列着。它的正南面为香炉峰,香炉峰的西面就是门家坊的那座尖峰,而香炉峰的东面就是箕峰。三座山峰都峻峭陡削,而香炉峰高悬独耸,它们并列在武功山的南面,若像武功山的权星门一样。山顶上有道路通往四方:由正南面去的一条,从风洞石柱下到棋盘石、集云观,经过相公岭出平田、十八都,是一条大路,它就是我入山所走的那条;由东南面去的一条,从观音崖下到江口,通到安福县;由东北面去的一条,二里后出雷打石,又往前一里就是萍乡县界,然后下到山口通到萍乡县;由西北面去的一条,从九龙抵达枚县;由西南面去的一条,从九龙下钱山,抵达茶陵州。这就是武功山四方的境域。

  初四日听说天上的阴霆未散,我便静静地躺了许久。早餐后才起来,雾影忽开忽合。于是从正路下山,想去探寻风洞石柱。直往下三里,逐渐见到两旁的山都在茅草丛中露出脊梁,没有崖壁峰峦的奇秀,远远看见香炉峰顶也时出时没,而它的半山仍然和先前一样浓雾弥漫。我心想风洞石柱还在二三里以下的地方,恐怕一时难以寻找到,并且怀疑道徒所讲的是些敷衍塞责的话,即便寻着了也不会有什么奇异的景象,便乘没有下雨,仍旧返回山顶,再次在那间茅庵中吃了饭,准备先去九龙。这才从山脊上往西行,开初山中仍然是雾气弥漫,不久就渐渐散开。三里后略微向下走了一些,越过一条山脊,忽然从雾影中看见武功山中峰的北面有矗立的山崖、高峻的石柱,它们向上刺入层层云霄,往下插进深深的地府,这就是所说的千丈崖。成百座山崖丛密地耸立着,交错盘绕,高低不一,凹陷的山洼和突凸的峰石相互掩映。往北直向下走,到处如门如网,如幢如楼,直下到谷地,尽都是丛密的树木、纷乱的杂草平平地铺在深谷中。然而雾气还时时笼罩着山崖,等走到它们的侧边时,雾又忽然散开,好像先前的笼罩,是女人故意用衣袖遮面以回避客人,而后面的散开,又像是用心装出笑脸欢迎客人。大概武功山若屏障横列着,东面、西面和中间共耸起三座山峰,而中峰最高,峰上纯是石头,南面只是山崖突兀而已,北面却是极尽了山崖悬空直立、曲折盘绕的奇美。假使不由此处而是从正路走,假使由此处走而雾气不散开,不是就要说武功山没有奇异优美的景观了吗?共走三里,经过武功山中间一座山岭的西面,接连越过两座山脊,它们都狭窄得仅有一尺五宽。到此处南北都是石崖,而北边的石崖尤其高峻陡削,它们深播无底,盘绕突兀,有许多奇异的景观,山脊上有两座崖壁层层破裂开,如同门一样,向下倾坠到重重深谷中。从那两座崖壁处向下凿通道路,就可以览尽山脊北崖的各处胜景,但可惜的是山高路绝,没有能到达那些山崖间游览的人。又往西,依然是先下后上,这里是武功山的西峰。西峰与东峰无差异,不像中峰那样石崖高峻突兀、条块分明。又走五里,经过野猪洼。在西峰尽头处,看到一座石崖突出来,下面可以容纳四五个人,它叫二仙洞。听说它上面还有个金鸡洞,我没有进去。从二仙洞起山分成两支,路从中间通过。又沿着略微下倾的路往西走四里,到九龙寺。此寺在武功山的西睡,高峻的山岭到了此处忽然向四周分开,围成山坞,中间有块平坦的谷地,水流绕着谷地往西面流出山峡口处的桥,向山崖间倾泻下去。寺是神宗时宁州禅师创建的,与白云创建观音崖,是分别在山的东西两边同时进行的。然而观音崖地势开阔畅爽居高临下,九龙寺地势幽深宽阔,观音崖的地理形势固然不如九龙寺那样既正而又幽静隐秘。若以地势来论,九龙寺虽然稍低于山顶,但它的高度反而在观音崖之上许多。寺中的僧人分住在东西两间小屋中,前些年南昌王曾特意进山到此拜佛,如今寺庙僧房的规模依然齐整。西面房中的僧人留我们住宿,我见雾气已经逐渐散开,便坚考地和他们告别‘走出寺,往西越过溪口桥,溪从南面流下。再往西越过一座山岭,又渡过一条小溪,两条溪水汇合而往南倾坠到山谷中。溪从东面倾泻,道路从西面下插,都是直往南面下去。走五里为紫竹林,有间僧人居住的小屋坐落在高处的急流修竹间,清幽和高爽兼得,也算得是佛教寺院的一处美妙所在。从山上远望此处,还是被掩蔽在重重云雾中;渐朝下走云雾渐散开,而此处破裂的崖壁上水流飞泻,有崖壁上的急流高悬在倒竖的山峡间那样一种态势。又走十里到卢台,一路间或从溪右走,或从溪左行,路线不一,但无不是行走在如巨雷轰响的水声中和似雪花倒溅的白浪间。只是水流在高高的山崖间,被翠竹绿树掩蔽,不能窥见到水流的形态和气势,等到渡过山涧水,又已经是水流平缓的地方了。走出山峡到达卢台,才有布满平坦田块的谷地,纷乱的水流交错从田畦间涌出,我们的行装鞋子都被打湿。回想起前天过相公岭时,要一滴水都不能找到;此处地势高于那里,但石山间溪水环绕,于是成了水流灌注的洼地。这大概是因为武功山东睡的山是一条主脊分出若干支脉,而武功山西睡的山是众多山峰各各分立,山峰上石头突兀崖壁并矗。泥土、石头的情形既然不同,所以干燥湿润的状况也就有差异了。溪两崖住着四五户人家,房屋呈环状离立着,想投到其中的一家住宿,但各家都以新年要宴请宾客的理由推辞了。正徘徊在路旁时,有一群人从东面村中走到村西去,他们正是被宴请的客人。其中一个少年见我没有住宿处,亲自到各家,为我找栖身的处所,把我带到东村已经宴请过客人的一家,〔这家人姓唐。〕这才得以留宿下来。这天行了三十里。

  初五日早餐后,雾气仍然遮蔽着山顶。于是往东南翻越一座山岭,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这里是大阶。此处住着几家居民,自成一个和外界相对隔绝的幽深谷地。一条小溪从东北面流来,那是何家坊流来的溪流,卢台的溪水从北面流来,又有条从沙盘头来的溪水自西北面流来,它们汇合而流出陈钱口。两山对耸如门,路也沿溪流而去。出了陈钱口就是十八都平田,它东面对着一块宽展的大平地。大破来的水自北而流出陈钱口,上破来的水自西而流到车江,两条溪水汇合而往东经过钱山流下平田。路从车江沿西面的溪水走,五里后到上破,又进入山中。随后,渡过溪水到南面,又上了门楼岭,爬五里越过岭,又与溪水相遇。过了一个平坦韵山坞又走二里,有座山峰立在溪流中,山峰的南北两面各有一条溪流,它们绕流到山峰前面而汇合,这是月溪的上游。路沿山峰南面的那条溪流进入山中,溪的南面有个石兰冲,山崖很是突兀。又走三里,登上祝高岭,岭北的水流下安福县,岭南的水流下永新县。又从岭头上平平地行二里,然后走下岭往东南行二里,过了石洞的北面,便朝西南攀上一座小山,山间的石头色泽温润但形态高险峻峭。从石缝中往下俯瞰,有个四面环绕的石窟,石窟中有道门对着石缝,门里面有佛家庙宇,庙宇后有个深洞,那洞叫石城洞。洞外石崖环亘四周,石崖间有条缝隙朝向东面,佛庵就背靠着石崖。那庵朝向北面,石城洞在它的左边,洞门向着东北方,但石窟中的门被僧人关闭着无法进去。从石头上俯身呼喊,许久才得以进入石窟内,于是叫僧人烧火做饭,而我进入石城洞中游览,想争取时间出来后作石门寺的旅行。进洞门后沿着石瞪而下,很类似阳羡张公洞的洞门,然而大处超过张公洞。洞中高高隆起的状态与张公洞相同,但深度宽度有张公洞的两倍。洞的中央有条石冈横隔着,将洞分为内外两重,外重有些大石头分别排在洞门口,如同一个平台。平台的中央,耸立起两根石笋。排列在石笋左右的,石台北面边缘处是一根石柱矗立着,它有石笋两倍大,而颜色十分古朴凝重,它从洞底向上高高擎起,上面连接着洞顶。石柱旁有条缝隙,可绕着石柱转。石柱根部冒出的地方,有些石头在周围环绕承托着,它们像是栽种在盘子中似的。石柱旁边有个支洞。曲折地往北再进去,又有一根大石柱,下面如莲花环绕堆叠形成柱子,石柱的上部如同作为仪仗用的华贵的旗帜,顶盖连接着洞顶;这根石柱旁边也有缝隙,可绕着石柱转。大石柱的左边另外环绕着一个小洞,那支洞更加弯隆。等走出洞,吃了饭,见洞非常奇异,未能找到火把,又与顾仆再次进入洞中细细探寻。出洞来已经傍晚了,于是住在庵中。

  石城洞原先名叫石廊洞;南破人刘元卿在洞口石窟中创建佛寺后,改名书林洞;如今又叫石城洞,因为洞外石崖环亘四周若像城墙。

游记日记 篇3

  一个听似荒唐的决定,一段长达千里的行程。马不停蹄,来到黄山脚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黄山自古以来就拥有的盛名,黄山上那如织的游人就是印证这话的,虽是旅游淡季,但还是挤满了人。漫长的等待让我们登上直达白鹅岭的缆车,那云雾缭绕的`山越来越近,终于,我们一头扎进了云雾中。四周白茫茫,山尖若隐若现,难道我们已羽化升天?

  甫下缆车,清风云雾扑面而来,似乎早已迫不及待的欢迎我等的到来。风中夹杂着雨露和树木杂草的清香,我精神为之一震。遥望四周,虽被雾气裹挟其中,但已经能看到林间蜿蜒的青石小道。沿道而行,树林葱绿欲滴,空气清新凉爽,这就是传说中满满都是负离子的超级好空气小虎的黄山游记。时闻鸟鸣山涧中,泉水响丁冬。如此美景,徜徉画中的我们顿觉轻松惬意无比。

  行至光明顶,已是海拔1800多米,居高处远眺:山、石、树都遮着面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如羞涩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风儿轻轻吹拂,带来的雾水给我们免费护理肌肤,丝丝滑滑的感觉让人无比享受。连风也喜欢此处之景,在雾水的拉扯下暂且驻足。至一线天处,风儿更调皮了,不时从游客身上抢走几个帽子,在空中旋转起舞,带来人们一阵阵充满惊喜的尖叫。漫山松涛阵阵,在风儿的指挥下咆哮唱和着,似乎是要将眼前的面纱云海生生撕裂。

  从玉屏峰顶迎客松处徒步下山,茂密的枝桠间小松鼠追逐跳跃,鸟儿轻唱着不知名的歌谣。山壁两旁的巨石上刻满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有大师级的黄宾虹、赵朴初等,也有不知名的古人,为这如斯美景更增添几许风韵。

  来到山脚,最后一次仰望那云雾缭绕的山颠。好一个归来不看岳的黄山!

游记日记 篇4

  表姐用ipad记录下了翠华山多变的“样子”——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翠华山的样子也就不同。这边看的像是骆驼,那边看的又像两个人……翠华山被郁郁苍苍的.植物与树林覆盖,绿意盎然,一派明媚的生机。

  我小心翼翼地扶着岩石,一步一步走着。我现在完全可以鸟瞰整个天池和农家乐了,人就像一个个黑色的小点,慢慢移动着。

  上了山,便到了农家乐。我们经过农家乐,攀登了一段险峻的“天梯”,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冰风洞。冰风洞的入口是一个类似破败庙宇的入口,上面写着一行毛笔大字:请勿触碰岩石。里面黑漆漆一片,石阶几近呈垂直状,四周的岩石都向我挤来,压迫感油然而生。我小心翼翼地垂下头,四周的冷气朝我袭来。后面的表姐推了推我,我差点滑倒,情急之下扶住岩石——钟乳石很凉,披着一层薄蒙蒙的水气,手感舒服极了。“喀嚓”一声,我把这幅“岩石图”装进了手机。

  冰风洞有零下三度之冷,有冰常年不化,里面哈一口气都能看见雾气,初次到来,觉得一切都那么有趣。植物蜿蜒盘旋在某些石崖上,下面便是深渊,深渊里石窟奇石应有尽有,石缝间的植物傲然挺立……

  出洞后,便回到了天池。天池的水依旧碧绿,缭绕着几丝浓雾,在雾霭中显得更加梦幻与不真实。碧绿的镜子荡漾着微风,我们都陶醉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我诗性大发,编了一首蹩脚的诗:绿水衬兰草,池中风舞蹈;鳟鱼戏微波,只怕把景扰。雾霭半空飘,雨滴落悄悄;半山矗寺庙,山路险峻峭。

游记日记 篇5

  说九寨沟是“人世仙境,童话世界”一点都不过火。叠瀑、翠海、彩林、雪峰,还有漂浮在山间的那白蒙蒙的雾,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如今是寒假,我们来得也真不是时分,欣赏不到秋日彩林的斑斓颜色,领略不到夏季雪峰的高耸峻拔。不过单单是“翠海”也让我们不会败兴而归了。虽说是“海”,其实也就是湖泊,也是在表达外地人的美妙向往吧。

  镜海

  我们先是坐旅游车一路向上 。从车窗向外瞭望,看见从密密层层的树枝间显露一点幽蓝色,再向上,美丽的海子就出现在眼前:湖水呈蓝绿色,宛若镜面般宁静,即使和风乍起也不会泛起一丝波纹。天上的薄云飘浮,射下一缕白影;山上的树林屹立,投下一片绿荫。即使只是镜花水月,但也令人为之陶醉。这就是镜湖的共同之处吧。

  五花海

  九寨沟最为著名的海子是五花海,因处同一水域湖水却呈五种颜色而得名。深蓝、墨绿、孔雀绿,三色湖水融在一同,构成了一道有目共睹的`景色线,岸边的湖水泛着浅浅的蓝色,像是给五花海勾勒出一条淡蓝色的花边。湖水明澈见底,站在岸边就能看见驳杂树荫下一条条小鱼游动的身影。

  珍珠滩瀑布

  珍珠滩瀑布相对算九寨沟的一绝。《西游记》已经在这里取过景,更是令它名声大噪。

  我还是第一次看瀑布。低头仰视,一大股白色的水流从山顶冲泻上去,划出了一个浅浅的弧度,又被突出来的岩石分红有数条大小不一的水流,然后又重新组合在一同,汇入水池中,扬起了大片大片的水雾。水声不同于溪流泉水,如惊雷般的隆隆声响震耳欲聋,更显瀑布的宏伟壮观。

  那蓝得如静寂夜空的海子,那壮观得如天上星河的瀑布,那美得如诗如画的九寨沟,能否会成为一个无法抹去的记忆?

游记日记 篇6

  7月4日一大早,我们在“苹果”旅馆吃完了丰盛早餐。之后坐了约4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希拉穆仁草原”。第一个去的就是敖包,它成一个圆锥状,非常别致,那儿已经挤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听说以前蒙古人民都要把马头砍下来,把马血倒在敖包上许愿,然后就能心想事成。还有关于成吉思汗只带了几万兵马,但每到一个地方便把这个地方打下,我想他应该也是在敖包许下愿言,所以才每次都打胜账。但他们就有一点,我觉得不太好,就是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个事就是要砍杀男人,然后把女人和孩子当作奴隶,同时也体现了蒙古人的惨忍。

  吃晚饭,我们参加了寻宝、跳绳活动,寻宝游戏很有意思,就是在地上插许多小红旗,让你去找,有的有奖,有的没奖,而我的`运气不错,拿到4个,有2个都有奖,一个是牛仔帽,一个是鞋子笔筒。接下来,我们参加了跳绳活动,规则是在30秒内看谁跳的多,可惜我“体力不支”没拿到奖。

  之后我们自由活动,我就和同学一起去骑马,看这那一匹匹雄壮有力的骏马,我的心中激动极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不一会我就骑上了马,哇!马的背上暖呼呼的,还时不时叫几声,好像在互相应和。我们骑着马绕了草原一周,感觉真的棒极了!

游记日记 篇7

  皖南中,有这样一处胜景。它有有着险峻的山峰,有着扑朔迷离的云海,有着无数诗人墨客的淡雅情怀。它以大家手笔,分布了三十六座大峰,三十六座小峰。大峰险峻,小山秀气;前拥后簇,不胜美观别致。莲花诸峰拔地而起,撑起青天。

  黄山铁骨冰肌,处处洒满杜鹃青松。踏上清幽的石板小路,只觉得身心舒畅。站在断崖栏杆处凭栏远眺,只觉得大自然的卓越而美:倏尔远逝的云栖息在高风峻骨的山顶上,扑朔迷离的'雾浸着丝丝凉意;滚滚的云海汹涌奔腾,拍击这山峰。或吞没或沉浮,好似东去的江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等等诸多别章雅句,都献给了黄山的最高峰——天都峰。今日怎能不一睹其芳容呢?太阳半露妆容时,便从住处出发。抚摸着山崖上平滑的花岗石,心底一阵柔软。石阶一路往上堆砌,没有扶手,顺着山势,果然惊险。途中偶遇两处大瀑布。听泉水击石,叮叮咚咚,足够让我惊喜一番的了。过了立马亭,似路转溪桥,景致马上不一般了。天都峰近在眼前,作为黄山的第一高峰——天都峰,怎能不胜险峻?崖壁愈发陡峭,心底也就愈发紧张。擦去手中的汗,小心翼翼的攀着铁索,这也就化险为夷了。我们一行人全都到达了天都峰顶。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奇山异景,尽踏足下。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雾气氤氲,几枝松,几个旅人,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他们站立在这山上,他们的颜色是鲜活的:绿着酣,绿着灵气,绿着照人如濯,绿着花岗石一样的坚贞。云浪褶皱里,天都显得格外突兀。莲花峰迎着阳光袅娜的舒展着花瓣,却不见一点流水的影子。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黄山果真有奇观!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到底是怎样的景色呢?忆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怕说的正是黄山吧!

游记日记 篇8

  XX年X月XX日 星期X 天气:晴

  黄山,以雄伟壮观而驰名天下,有多少人想去登山游览啊!想不到,这个暑假我居然可以跟妈妈一起去游览,多么令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它像一条银绸带,从山上直泻而下,可真算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顺着山谷蜿蜒流淌,成了温顺柔和的泉水.泉水真清呀,清得连泉底的沙石都可以清晰可见.当我把手伸进泉水里,啊!真凉呀,简直比吃了冰棒还要凉.要是可以下去洗个澡,那该多爽啊!

  翻过长风公园的铁臂山,来到山顶向远处眺望.黄山真高啊,一座座山峰插入云霄,看不见峰顶,铁臂山跟它比起来,只能算是一个小土堆!黄山真奇呀,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有的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奇峰罗列,引人入胜!黄山真险啊,险要的山道非得拉着绳索才能过去.最险的要数天都峰的"鲤鱼背"了,它是一条从一座山峰通往另一座山峰的桥梁,高达1800米,低头一看,不禁会胆战心惊.登上"天都峰"的人,回头一看,都会惊呼:"真险啊!"

  黄山的云雾又是另一番景致.近看,云海就像层层云雾,笼罩着黄山,使山峰变得无影无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各种奇丽景色又忽然呈现眼前;远看,又像是只只白色的蝴蝶围绕在黄山在翩翩起舞;高外看,就像一波涛滚滚的大海,各山峦只露出一座山峰,仿佛是大海中星罗棋布的小岛,在大海中时隐时现,

  使人感到仿佛进入了仙境.

  黄山,美丽奇妙,雄伟壮观的黄山,我爱你!走到天涯海角我也忘不了你.下次暑假我还要来看望你!

游记日记 篇9

  1月1日星期四天气晴

  元旦放假,我和家人也凑着热闹到市区逛逛。

  繁荣的市中心,在元旦这天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花了不少心思,做出了不少奇妙的招揽客人的活动。

  顺着人群,我们也沉浸在这欢庆节日的喜悦之中。

  可逛了不一会,在这一片繁华中,我还是发现了些许异样。

  以往节日里,逛街的人也不在少数,买单的自然不少。如今,商场里看的人倒是不少,可是拿去买单的人明显的少了。

  在一家时尚服饰馆内,几个漂亮的女孩正在选看衣服。其中一个长发女孩明显地对自己试穿的那件紫色外套很是中意,几个人讨论着似乎想要买单了,这时我听到另一个微卷发的`女孩说道上:“哎,先上网上查查同款,说不定比这个便宜呢?”

  卷发女孩的话立马得到了其他几个女孩的认可,几个人唰唰地拿出了手机一阵划拉,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几个女孩什么也没有买,一起说说笑笑离开了商店。

  “哎,这年头,生意真不好做!这么比价,我们这房租都交不起了。”我听到一个店员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叹气道。

  走出了服饰馆,我若有所思,和家人又逛了一会街,我这才发现,原先和闹市街区相连的几条街道上,居然有不少店铺挂着“本店招租”,“旺铺转让”的字眼,其中更是不泛一些原先装修非常时尚的店面。

  “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真的不小呀!”老爸的话让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知道这样下去,以后还有“街”可以逛么?

游记日记 篇10

  下午,艳阳高照,我来到了盐城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刚下电瓶车我就看到了“放飞丹顶鹤”项目,只见丹顶鹤围着大大的草坪绕着飞行了一圈,然后缓缓落在驯养师的身边,走近一看,我发现驯养师是用动作和声音来指挥丹顶鹤飞行的,原来经过训练的丹顶鹤也能看懂和听懂我们人类的指示呀!

  接着我又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鹤,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赤颈鹤,有动作优雅的蓝鹤、肉坠鹤等等。

  在丹顶鹤博物馆,我知道了丹顶鹤长寿的秘诀,有三点:一、荤素搭配,营养全面。丹顶鹤在河里捉鱼虾的同时,也吃水底的草根,还会吃稻谷;二、经常运动。丹顶鹤一醒来就会飞来飞去,跳上跳下的运动,所以它的身体很好;三、保持快乐的心情。丹顶鹤会跳鹤舞,还喜欢引颈长鸣,每天保持快乐的心情,所以它们又被称为“长寿鹤”。野生的'鹤能活60到70多岁,饲养的鹤能活80多岁。

  今天我近距离的看到了丹顶鹤,让我深有感触,我们如果想要长寿,可以也学学鹤的秘诀哦!

【游记日记】相关文章:

黄山游记日记01-12

【必备】游记日记四篇02-15

【推荐】游记日记八篇05-14

【推荐】游记日记四篇05-15

【热门】游记日记三篇03-26

【精华】游记日记3篇03-26

游记日记合集八篇03-28

【实用】游记日记4篇03-04

【实用】游记日记三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