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时间:2022-07-27 13:29:23 日记 我要投稿

民情日记

  一天就要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情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1

  10月23日上午,阴。

  挂帮工作小组一行4人来到漂安屯了解其历史文化、走访“松脂大王”廖育松。

  村支书杨锦祯介绍,按照村“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漂安屯悠久的历史和红军当年经过此地的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把漂安屯打造为本村的亮点,建设成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0%多,盛产松脂,采集松脂销售是当地村民的增收来源之一,我们在漂安屯遇到在当地号称“松脂大王”的入党积极分子廖育松,在与其交谈中得知,在行情好的情况下,他销售松脂年收入可达5—6万元,一般的年景下一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但是采集松脂需要超常的体力和吃苦耐劳,而且要看松脂的行情,因为价格起伏不定,去年松脂买到6。5元一斤,但今年已下降到4。5元一斤,我们到漂安屯和蛤蟆岩看到很多松脂放在泡在水里、河中(减少挥发),待价而沽,行情和价格完全掌握在外来收购商手中,松脂采集户没有自主权,存在一定风险。工作组建议村里成立松脂合作组,通过网络及时掌握行情,将行情、价格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确保松脂采集户有稳定的收入。

民情日记2

  在井溢沟东侧,有一个由7个自然小组组成的村子,叫七一村。今天就看看这个村。

  已经习惯了,每到一村,谁家房最烂进谁家,谁最穷和谁聊。9时许,步行至村外,发现在沟畔边有户人家门开着,顺便走了进去,院里的杂草说明家里不常住人,三间半边土木结构的厦房看着年代久远,却还算结实。我问有人没?一位60来岁的老人应声出来,邀我进了第一个房间,茶几上的碟子里剩一点腌黄瓜,旁边放着半个冷馒头,显然正在吃饭。我让老人吃饭,他说已经差不多吃完了,关掉图像模糊的老式电视机,和我聊了起来。得知老人叫习宗民,64岁,是七一村6组人,家里5口人,老伴因十多年前的车祸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和儿媳都在县城打零工,老伴半病身子勉强能照看下孙子,他平时还会打些零工贴补家用。我问他为什么没有搬迁?他说搬了,去年冬季才盖的房,还没有装修,不能入住,家里人在县城租房子住,他因为要照看地里的庄稼,偶尔回老院子住一晚,干完活就回县城了。我问他是不是贫困户,他说以前是,在这次数据清洗时被剔除了,是村里评议的,自己没有意见,表示理解,但对个别新增的贫困户有意见,认为村干部执行政策有偏差。问老人还有什么困难?他说没有困难,自己还能干点活,不给党和国家增加负担。

  走出习宗民家,遇到60岁左右两口子在复垦的田里锄草,顺便和男主人聊了聊,看他面黄肌瘦,精神状况不大好,问后才得知他叫王进录,也是七一村6组人,患肝硬化已经4年了,仅能做些简单的轻松活。问他每年医药费多少?他说一年2万多元,由于自己很少住院,所以合疗也仅能报销5000块钱左右,家里因病已欠外债3万多元,儿子离婚后在江苏打零工,寄回来的钱不够医药费,今年还没有寄一分钱回来,孙子在家里需要照看,老伴抽空就近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很是困难。问他是贫困户不?他说是,包联的村支书经常来家里了解困难,帮助解决,去年应村里号召,向亲戚借了点钱入股光伏扶贫产业,以后每年都会有收益。问他收益是多少?他摸了摸头,说不清楚。看来干部在政策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将光伏扶贫产业的收益给群众讲清楚。问他有没有医生帮扶?他说没有。像这样的家庭,一人得大病,几年难翻身,没有医生包联暴露出因户施策不够精准的问题。对于这家来说,健康扶贫应是第一位的,靠病弱老人经营土地也不是办法,可考虑采取土地托管经营或者土地流转来解决种地问题,光伏电站虽说前几年收益一般,但也算是一项稳定收入,后期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每户年收益接近4000元。

  辗转来到5组贫困低保户曹忙生家里,这个家庭户口上有5人,女儿已出嫁,但户口没有迁走,实际生活只有4口人,曹忙生患有脑梗,在附近打小工;妻子王玲曾因意外摔伤颈椎,干不了重活;儿子31岁,患有重度精神病;母亲已80多岁,体弱多病。看到屋里收拾得很干净,能感觉到王玲是个勤快人。和王玲聊天得知,由于没有劳动力,家里的13亩地以前大都种些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今年在干部帮扶下栽了4.8亩花椒和2亩核桃树,估计3年后可受益。最令她头疼的是儿子的病,一旦犯病就会离家出走,现在靠药物维持,由于这种病不在合疗报销范围内,每年要花1.6万元药费,常常入不敷出。针对这户实际,我觉得健康扶贫是根本,加上低保救助和适合曹忙生身体条件的短期打工,过两年花椒和核桃收益后,这个家庭就能好起来。

  最后来到村委会,干部都在各自忙碌着手头的工作。经了解,这个村有101户贫困户,76户参与了光伏扶贫,剩余25户是农业产业扶贫,今年底准备整村脱贫。我叮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长工作一定要细之又细,剔除贫困户一定要严格标准,让群众评议,把政策讲透讲清,不能让群众有意见。一是村干部每月至少把贫困户访一遍,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二是要针对村里的贫困现状把一村一策产业规划做精细,把贫困户一户一法脱贫计划搞精准。三是不能过分着急脱贫摘帽,达到标准的可脱,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强脱。同时要统筹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招致群众不满意。

  回去的路上,我在想,穷人最怕得病,最怕得大病和慢性病,辛苦攒下几个钱,一病几天就花完,健康扶贫一定不能挂空挡。我嘱咐随行工作人员与卫计、民政等部门衔接,让他们实地到王进录和曹忙生家中看看贫困现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相信通过部门、镇村干部倾心倾力的帮助,七一村这些贫困户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

民情日记3

  自从担任驻村干部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

  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受到大家的好评。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全方位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14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50次,结识各类群众朋友多达200余人。

  排正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比如,村“两委”成员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自我感觉良好和孤芳自赏的心理倾向;

  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村干部普遍认为,只要不给村里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对于如何加强教育和管理缺少过硬招数,组织开展活动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钱等思想想法。针对类似问题,我注重通过村“两委”联席会议、平时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谈心交心,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时提醒他们要引起足够重视,均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采纳。

  我在平时走访座谈中了发现,尽管村民群众对村干部总体满意,但也时不时听到一些议论,对村级财务、村级工程发包等说这说那。究其原因,尽管村干部两袖清风,人人清清白白,但群众对村干部有意见,我认为大多与村干部落实相关制度不到位、不规范有关,特别是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该发扬民主的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该向群众作出宣传解释的,因存在这样那样担心,没有很好地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以至群众对许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头雾水,难免胡乱猜疑,动辄发表不满言论。

  为了帮助村干部强化规范意识,以民为本意识,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几次会议上都反复复强调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我又从网上直接下载一系列有关资料供村“两委”成员学习参考。在

  多数情况下,我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踪督导上,并注重随时随地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当好“传声筒”,在村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原先,村里《村务公开栏》年久失修,破破烂烂,有碍观瞻,群众有反映,在我的建议和督促下,村里及时投入经费进行修缮加固和粉刷装点,栏目内容也比以前更加具体、实在了,群众非常满意。

民情日记4

  昨天接乡党委政府通知,根据相关文件精神,针对我村的基本情况,我对计生工作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农村那种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存在,而且在有些地区还比较严重,生了女儿就想儿子,生了一个儿子就想两个。很多人觉得生的越多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力越旺盛。

  二、即使在今天,全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在农村却不是那么回事儿,农村一年到头所赚的钱,还没有一个打工仔在城市时里一个月赚的钱多,所以有力的年轻人全都往外跑,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剩下的就是跑不动和不想跑的,在这些人中年轻的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只有生小孩了,而那些老人也没有事做,只有带小孩了,没有小孩则叫儿子生,生越多越买力。

  三、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有钱,不怕超生,交得起超生的罚款,再则生下小孩又不用自己带,不怕麻烦,即使在家里会有人去找麻烦,把孩子一带到城市里几年,再带回家,一般也就没有人管了,即使管,孩子这么大了,你能把他怎么样嘛,大不了,罚几个钱。

  四、很多人还是害怕落实相关手术,觉得去落实手术了这个人就不好了,也许是我们的政策宣传还未到位。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思想会变的开放,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计划生育工作也不是很难的问题。

民情日记5

  今天一早,村委会驻地来了一辆小卡车,车上装着两幅字画,车停稳后,大家纷纷上前观赏字画,镇级驻村工作队员李永泽老师把字画的内容读了一遍,字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国策英明百姓乐、公路修通暖万家,新寨梦想得实现、千年花朵开不败;人无诗书不成气、山无名树不成阴,若如山开地灵时、山谷也会开好花。

  仔细一看,原来是专门为新寨村民小组提的,我好奇的问“是谁这么有心”,大家告诉我是村委会副主任张扬发的父亲张庚虞老人用心提并自己出钱做成字画送给新寨新建活动室。这一说,让我们在场的驻村人员都对张庚虞老人敬佩不已,并决定和张副主任他们一起前往新寨活动室挂字画,感受一下群众文化生活的氛围。

  现在水泥路全通,我们驱车绕过几个弯便到了新寨村民小组,整个寨子平房占多数,寨子脚下烤烟长势喜人,村口边上一口刚打出的地下水井建设完毕。我们的车停在活动室边的水泥地面广场上,旁边一棵大青树用它的大树枝“拥抱”着这个寨子,仿佛一个母亲守护着她的孩子。一辆满载着各种蔬菜、水果、家庭日常用品的小卡车也停在那里,围着三五群众在购买着自己所需,一位大姐告诉我们,寨子距小卖铺还有一段距离,这里水泥路修通后,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商贩开着小卡车来卖这些东西,小喇叭一喊,我们就可以出门来这里选购自己所需的用品,很是方便。那边,工人们开始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悬挂字画,活动室门前摆着几盆漂亮的小花,为活动室增添了几分生气。张副主任告诉我,这几盆小花也是他的父亲自己栽的,说摆在这里很合适,正说着,一个老人从边上路过,他朝我们看了看,腼腆的笑了笑便往卖东西的小卡车方向走去,张副主任告诉我这个老人就是他的父亲。我看着老人,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抖擞,老人买了香蕉和豆子再返回时,满脸慈祥的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

  活动室整理完毕,我们跟随张副主任到老人家里,一进门,老人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刚买回的香蕉和豆子已经摆上桌面,热茶也给我们倒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瞬间明白了老人为什么能够提出那么有意境的两首诗。老人话不多,但句句朴实而真诚,眼前这些已经充分说明老人对生活的感恩、热爱、积极、乐观。在他看来,字画写的是他的心声,同时也是新寨村民小组群众的心声。

  我想,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也要在宣传新的思想观念和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共筑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民情日记6

  一年来,澄城县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扎实推进部门包联帮扶活动,积极推广安里镇民情日志工作法,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发挥远教宣传服务功能,夯实了基层基础,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新澄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扎实开展部门包联帮扶工作

  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扎实开展县级领导、部门包联帮扶工作,强力促进全县“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组织全县25名县级领导、106个部门(含28个双管单位)对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75个“一般”、“较差”类村开展包村帮扶工作,出台了《关于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包联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三四类中的重难点村的通知》、《澄城县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部门包联帮扶工作的通知》,帮助和指导后进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基层组织整建,化解矛盾纠纷,拓宽帮扶渠道,明确帮扶措施,加快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步伐。研究制定了《澄城县关于选派副科级领导干部到村任职的意见》,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组织部门考察研究的方式,选派了3名副科级领导到村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任期3年,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帮扶指导。活动开展以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432件,衔接各类项目184个,争取项目资金1240余万元。预计到年底,全县“好”“较好”类村达到30%,“较差”类村下降到20%左右。

  二、借鉴推广安里镇记写民情日记工作法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寻找密切干群关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载体。我县安里镇的民情日记工作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赞誉为是立足乡镇工作实际,探索出的一条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基层矛盾,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途径。《渭南日报》更是以“‘民情日记’赢民心”为题连续三期在头版头条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刊载。民情日记工作法在明确每个机关干部包村包户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求包联干部随身携带民情工作日记,定期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如实记写基层的村情民意,群众的冷暖温饱,并以此为基为据,解民忧,促民富,融洽了干群关系,化解了基层矛盾,带动了群众增收。目前,该镇在坚持4年时间共记录了4万多篇民情日记的基础上,全面启动“52315”帮扶致富工程,即动员领导干部、致富能手、党员致富带头人500人,每人帮扶2户贫困户,利用3年时间帮助1000户贫困户脱贫,使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这一做法为我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借鉴推广。

  三、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

  制定下发了《澄城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对村“三委”关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党务村务公开、村干部报酬待遇等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村干部责任,将群众反映突出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范围,建立完善了基层组织“1234”工作制度,提高了村干部报酬待遇。对村“两委”主要干部按照每人每月“400元基本工资+200元绩效工资”的标准发放工资,按照“年初确定目标、年中督查初评、年末述职评议”的办法,对所有村干部实行岗位责任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在年终发放对应绩效工资。对正常离任,任职15年以上的村主要干部,按照任职年限不同每月发放50、60、70元的生活补助,全面落实了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四、发挥远教宣传服务功能

  组织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到安里、庄头等乡镇开展了“远教下基层”活动,向群众现场进行了指导生猪标准化养殖、苹果修剪技术、地膜玉米、设施农业管理等生产使用技术培训8场次,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进行了《澄城党建网》的改版扩容工作,向《渭南党建网》上报信息300余篇,采用 200余篇,信息排名稳居全市前茅。制作并向市远程办上报了12部课件,其中《考核激发正能量》获得市教学资源课件评比二等奖、《标准化养猪》上传至省远教平台播放、《澄城举办中层干部培训》在省党建新闻中播出,《安里镇民情日记》在市电视台播放。

民情日记7

  12月4日,托克逊县夏乡喀拉苏村“  前几日,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喀拉苏村3小队的阿丽亚阿不来提八个月大的婴儿患有肾结石,已经做了四次手术,前期治疗已花去家中所有的积蓄。因结石还没有完全取出,后期还要继续手术,这个普通的家庭已经没有能力再支付以后的医疗费。小小年纪就经受这样的病痛折磨,这让在场的每一位工作队员潸然泪下,大家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摆脱暂时的困难。捐款当天,工作队就将20xx元善款送到阿丽亚阿不来提的手中,她激动的说:“感谢工作队,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们一家人都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

  喀拉苏村3小队的买尔江古丽艾力木今年53岁,患有癫痫性精神障碍疾病,当她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善款时,双眼闪着泪花,激动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感谢,就一直重复着一句话“热合买提”“热合买提”……,此时大家都明白老人的心情,她是在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关心她的所有人。

民情日记8

  20xx年5月5日 中雨

  今天,我们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干部蹲点和联村入户工作组到张家寨实地了解了进寨路和进山通道因工程建设需要而被毁坏和占用的情况,并组织召开了由村民石正有、石正祥、石正良、石正昌、石正富、石国进、张洪成、张洪全参加的村民小组会议,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晚上,我们走访了县政协委员杨文香、征地农民杨朝昌和退休职工杨定昌,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了解小田坝村经济社会发展、文明建设、基层党建及维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了他们对抓好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意见建议。

  20xx年5月6日 多云

  今天,我们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干部蹲点和联村入户工作组到小桃树自然村第一、第二村民小组调研农户生产生活情况,与小田坝茶厂分厂厂长李家旺、农户何积维、陈有庆,特困户张洪海、高家旺等逐户进行了座谈;晚上走访了退休职工、村老协会主席杨家义,老党员杨元昌、杨进昌,征地户杨茂建、周萍。了解了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来源,并听取了他们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在了解村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想法后,我们认为小田坝经济发展要上去,一是要抓好茶园、红花油茶的管护,相关部门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民管好茶园和红花油茶,确保两项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借鉴隆阳区海棠村发展花椒产业的做法,比照小田坝的气候条件探索发展花椒产业。三是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项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新村庄。四是争取社保部门支持,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工并积极实施劳务输出。

  20xx年5月7-8日 晴转多云

  经过前几天的调研,我们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干部蹲点和联村入户工作组了解到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抢收小麦和栽种大春是重中之中。为帮助农户搞好生产,我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

  5月7日我们到一户农户家包谷地里帮助除草,虽然长时间不参加劳动,但大家还是热情高涨。在简单分配任务后我们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几十分钟下来大家感觉到很累,主人劝我们休息,但为了完成任务,休息一会儿我们又赶紧投入到“战斗”。大家一面干活一面聊天,忍着烈日的炙烤和手臂的酸痛,大家相互鼓劲和帮助,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斗,终于完成了任务,主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5月8日,我们又到一户农户家帮助收割小麦,因为我们是机关下来的,主人告诉我们能干多少干多少,不要过分劳累,不然会中署。虽然昨天参加劳动还有些疲劳,但我们还是鼓足干劲,挥动镰刀干了起来。割小麦与产铲包谷不同,要弯下腰去干活,十多分钟下来大家累得腰酸背痛,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农民。主人几次劝我们回去休息都被我们拒绝了,这反倒拉近了我们与主人的距离。通过4个多小时的劳动,我们割完了1亩多的小麦,主人笑着说我们劳力都超过他们了。两天的劳动大家都很疲惫,晚上没有再入户进行座谈,天黑就上床休息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天的劳动,我们与农户有说有笑,不仅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中在群众与干部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同时又接受了锻炼和教育,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群众、改进作风。

  20xx年4月28日(星期四)

  带着部领导的嘱托,来不及洗去满身的灰尘,一到村委会,就急切地与卡斯镇党委班子、大水平村“两委”班子见面座谈。听取情况介绍后,对卡斯镇大水平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一个感性的认识:该村属较大的行政村,人口5466人,下辖27个村民小组;处于交通要道,村民思想较为活跃;外出打工人员1500人左右、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弱一点;山区、坝区都有,产业发展任务重;经济社会虽有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面对农村基层开展联村入户工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绕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任务来推进工作,开展好民情恳谈,熟悉了解情况。要沉下身子,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尽快熟悉社情民意。要学会跑“腿”,通过走村串户、走访座谈、入户调研等形式了解情况,获得群众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学会动“脑”,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要多向有经验的同志咨询请教,并注意及时总结,积累经验。

  20xx年4月9日(星期五)

  到过小学、红泥田等地之后,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行来来到了新沟“地委干部教育基地”。据村主任赵如明所言:当年,杨善洲老书书记带领地委机关干部到基地分期分批开展学习锻炼,引进桔子种植之后,当地人才会种桔子。他帮犁地,老书记帮他看牛。基地占地面积约76亩,满山尽是桔子树。身处桔林的环抱,想起了杨善洲老书记,想到了联村入户工作。

  思考: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开展联村入户工作,向老书记学什么?要像杨善洲声望那样,放下架子,“话”和群众说到一起,;要像杨善洲老书记那样,静下心来,“心”和群众连在一起;要像杨善洲那样,伏下身子,“事”和群众办到一起。

  20xx年5月1日

  5月1日、5月3日、5月5日,三天三个不同时段,从犁地,到垒墒、盖膜,到移栽,我们联村入户工作队一行与村“两委”成员数次深入新村烤烟规模种植区。

  为实现烤烟300亩的种植任务,在昌宁县、卡斯镇相关扶持政策(大户规模种植30亩奖励“气死牛”垒墒机1台,50亩以上除奖励“气死牛”垒墒机1台外,还奖励5000元)的支持下,村“两委”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整合起来,集中规划种80亩烤烟,并引进耉街乡茶水生种植大户进行连片种植。今年,整个卡斯镇实现大户种植64户。

  思考:实现农村土地有效流转,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关键所在。实践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形成烤烟特色产业,必将有效发展农村经济。这一模式,其他地方的经验已具有示范意义。作为大水平村这样一个既有山区、又有坝区,涵盖烤烟、香料烟、甘蔗、水稻、蔬菜等产业的行政村,有必要思考和研究这一模式,积极探索农村流转的有效方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民情日记9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4月22日一大早,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雷军利、办事处副主任丁珂与中心广场社区干部一行前往辖区贫困户家中,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雷书记一行人行至每一户,都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生活现状,并详细记录。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并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念,乐观生活,党和政府都没有忘了他们,所有工作人员都在积极的为他们争取帮扶政策。

  走到贫困老党员李战英家时,丁主任拉着老人的手,告诉她,我们所有人就相当于她的儿女,有困难一定要打电话,能帮的我们一定帮。

  脱贫攻坚是我们现在急需打好的一场硬仗,我们要站在不同的立场,既要切实体会贫困户的需求,也要开展专业的帮扶救助活动,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脱贫后不再返贫。

民情日记10

  4月28日

  按照县委安排的联村联户行动要求,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十八里堡乡曹家台村吴百福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李月英,女,汉族,现年 77 岁,丧偶,现有小儿子吴百福赡养。常年有病,不能做重体力劳动,现一人在家。 吴百福,男,汉族,现年50岁,左手残疾,常年在外打零工,收入不高,生活无保障。

  在全面了解了其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后,发现他们家存在的实际困难是,吴百福年岁已大,已不能常年在外打工,本人的意愿是想回家搞养殖业,顺便照顾年岁已高的老母亲。根据他本人意愿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我将及时沟通,尽最大努力做好帮扶工作。 20xx年5月6日 今天我和曹家台村计生自管小组长徐百艳到吴百福家了解情况,在他家我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拉了拉家常,谈了谈心。

  吴百福家中条件虽然不怎么好,但李月英老人把屋子收拾的特别整齐,院内卫生打扫的比较干净。老人说她的儿子岁数也大了,手也有点残疾,不能老在外打工,想早点回家搞养殖。我们对老人讲了讲现在的惠农政策,致富好政策,劝老人早让儿子回来做养殖打算,有困难我将尽最大努力帮助。

民情日记11

  为了深入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四百”教育活动,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订以下“民情日记”制度。

  1、社区干部必须熟悉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每月必须保证有一星期的时间深入居民群众,串门走访,了解居民群众的家庭情况。

  2、社区干部按照各自分管的工作性质,各有侧重的了解掌握整个社区居民的动态,熟悉居民的情况。

  3、了解困难居民家庭的情况,作为社区干部工作的重点,提出帮扶解难的办法及时向领导汇报。

  4、对居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反映的困难、矛盾纠纷等问题,不能敷衍推诿、应付了事,要积极主动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5、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必须及时做好民情日记,以便查询回访。

民情日记12

  春寒料峭,阴雨霏霏。但想着去联系村开始新一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暖意。

  与驻村队友一行驱车由城区出发,行驶在曲折的乡村公路上。20xx年来来回回走了五十多次,对这条路早已熟记于心。可每次走的心情却总不一样,第一次拿到包保任务时,忐忑不安;第一次送温暖进村时,热情澎湃;第一次进村查看洪灾时,心急如焚;第一次得知包保户脱贫时,欢欣鼓舞……约四十分钟后,车子到达了村部,一路上竟丝毫感觉不到颠簸,而我的心情也像这条路一样平实而富有力量。

  红山镇石桥村共有82户贫困户,20xx年脱贫了13户,20xx年脱贫了17户,政府兜底负责22户,20xx年尚有30户。公安驻村工作队负责的有15户。这15户都是人均年收入未达到3420元的,这便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没有村集体的帮助,他们连日常生活都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到达村部时,村支书陈敬云同志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一起座谈,回顾总结了去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并就今年如何开展推进做好规划,形成了共识。随后,我们分头去包保对象家里走访慰问。

  我们来到一组陈守义的家中,这是个因病返贫户,七十岁的老人,自身罹患癌症,手术后一直在化疗,老伴因患严重的类风湿,手关节已经抽搐变形丧失了劳动力。四十多岁的儿子为多年前妻子难产、大人小孩都未保住,因伤心过度,也一直未成家。如今一家生活来源仅靠儿子长年在外打工的微薄工资。

  20xx年,我们多次前往老陈家走访慰问,也曾或多或少的给予经济扶助,并于年底与红山镇政府、民政局多方联系,帮其解决了3000元的医疗救助款。如今,老陈家虽然已经顺利脱贫,但是夫妻二人的医疗费依然压力很大。20xx年,对于二人的医疗救助,我想我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接下来去看望五十多岁的帮扶对象冯帮恒,老冯和妻子都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日常生活仅靠农业生产自给,25岁的儿子在外务工,还未成家,其工资是全家开支唯一的来源。他家的土砖房子已被列入危房,特别是20xx年洪灾期间,由于大雨冲洗,家里的后沟被堵塞,险些将房子挤垮,我们驻队十几个人齐心协力帮助其清理。为了缓解其日常经济困难,我们还和村里为其量身打造了脱贫项目——养殖山羊。老冯春节前卖掉了十几头山羊,除去春节的各项开支,还有节余。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老冯家虽然还未脱贫,但目前养殖的山羊还有存栏,短期的生活费用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当前的住房岌岌可危,急待解决。年前,我们把老冯家新房改造确定为扶贫的重点项目上报,今天商讨着等到开春天气晴好,便着手动工新建。我与老冯聊着,安慰鼓励他把羊养好,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不久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冯从一年前初见我们时的愁眉苦脸,到如今看到我们已是满脸笑容。

  在村里走了几个小组,看到路边的绿化,看到农户门前干净整洁,村支书说,这些都要感谢公安局的支持,为村里送来垃圾清理车,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前景。这一切,不能不说,“精准扶贫”是扶到了实处,解决了实际问题。

民情日记13

  4月20日星期五晴

  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们单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先后多次次进村入户,与帮扶对象对接、沟通。在增进感情的同时,我们积极为联系户谋划发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资帮助和科学技术,使他们对省委作出的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大加赞许,也对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这当然也是我们作为帮扶者感到最高兴的事情。今天早上一上班,我就通知大家要集体行动,再次进村入户,落实“双联”工作。在驱车赶往联系点的路上,我向大家明确了本次行动的主要任务,话家常、搞调研、同劳动,并对大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沉下身子就当走亲戚似的好好和联系户谈谈心,了解其真实的思想动态,切实找准致贫原因,积极为联系户出谋划策,帮点子、帮物资、帮技术,争取做到不虚此行。大家都点头默许,信心满满。经过1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来到了麻武乡石家沟村。因为我们已经来过几次了,所以对各自的联系户家庭地址都是了如指掌,很快就分头行动起来了。

  我也来到了我所包抓的联系户王常宝家,环视院子四周,感觉眼前一亮,院落很是干净整洁,和我第一次来时有很大的变化,以前那个比较零乱的院子不见了。我边走边喊道:“家里有人吗” ?无人应答。我径直走进去,整个房子里都转遍了,居然没人。在转的过程中,我细细打量了一下家里的摆设,虽然不富有,但一切都井然有序了,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家人在我们前几次的思想动员下精神面貌转变很大,这更加增强了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我出了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新修的圈舍,分栏圈养着8头牛、2只只羊,膘肥体壮。我想到了打电话联系。电话接通了,正是主人王常宝,他听到我过来,很是高兴,原来他和妻子在房后山上翻地呢。我来到了他家的地里,握手后,我开玩笑着说:“你们怎么不锁门呢,小偷来了,怎么办?”王常宝腼腆的笑着说:“没啥事,平时就这么老敞着,邻里间都这样。”再次感到这里的乡风淳朴。一边聊着,我一边接过王常宝老婆手里的铁锹,翻起地来。他们硬是不让我干,可我觉得这样体验一下农村的劳动挺好的。在翻地过程中,我和王常宝两口子一直在交流。我得知他们家有耕地42亩,全是山地,生产生活条件差,靠天吃饭,主要以种植小麦和胡麻、洋芋、大豆为主;家里有土木结构的房屋5间,全家7口人,上有86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上小学的儿子,只有2个劳力,且妻子长年有病,虽然本人致富的愿望强烈,但由于缺乏发展资金和技术,信息闭塞,加之本人文化有限,虽然在努力奋斗,仍一直徘徊在贫困边缘。就这样边聊边干着农活,我居然也不觉得累,虽然额头上已经有了汗珠。地翻完了,王常宝两口子偏要留我吃完饭再走,我谢绝了,尽量不要给他们添麻烦是对的。在回

  单位的路上,大家看上去都是灰头土脸的,但脸上分明洋溢着满意而归的笑容,不虚此行。

  9月17日天气:晴

  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市委办公厅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多次进村入户,并派遣领导干部轮流驻村,积极与帮扶对象对接、沟通,并为联系户谋划发展思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政策的宣传,使他们对省委作出的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大加赞许,同时对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充满了信心。这当然也是我们作为帮扶者感到最高兴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们一行6人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前往办公厅帮扶点之一的火家台村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在赶往联系点的路上,领导向大家明确了本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搞调研、出主意、进村入户宣传政策、鼓励群众参与自来水管道铺设等惠民工程。并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宣传“双联”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参与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争取把工作做到实处。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武胜驿镇火家台村委会的驻村点上,短期的休整之后我们就来到村上原先最贫困的人家进行入户。由于村中道路已经铺设整改完毕,并不难走,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困难户”李师傅家门口。一进大门就发现院中一座新盖的房屋展现在眼前,窗明几净,院落宽敞,原先的两间土房子变成了水泥浇筑的敞亮新房了。主人热情的一边领我们进屋,一边诉说的自己惊天的变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双联活动带给群众的实惠。让我对通过“双联”活动使群众富起来的信心更强了几分。

  我们走访第二家是一个留守老人,家中唯一的儿子外出打工,自己一个人带着孙子,虽然政府帮忙翻修了新房,并在生活上给予一些补助,但是因为缺少劳力的情况下,老人的日子依然过的很辛苦。

  通过对几个富起来的贫困户走访,我了解到双联活动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扶贫是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就双联前景来说,还有很多已知或未知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如火家台村民用水问题。一直以来火家台村民生活用水是个大问题,村上几年前铺设的自来水管道因各种因素已近无法使用,村名习惯了饮用河沟里的水,用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单位筹集款项,组织施工队进行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但因工程量大,所需资金部分需由村民自筹,多数村民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缴纳工程款,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对铺设自来水管道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拒不缴纳自来水入户款。晚饭过后,我们一行人在社长的带领下对个别“钉子户”入户,讲解安全、卫生用水的好处,了解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得大家对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承诺按时缴纳自来水入户费用。

  通过这次进村入户,我了解到双联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是双联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双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兢兢业业,坚持不懈。

民情日记14

  3月12日晚20:00点,回龙镇联丰村委会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在这里,联丰村俄堂组20xx年第一次村民会议正在举行,考虑到村民们白天要忙着春耕生产,村委会决定将会议定在晚上举行。

  会议由联丰村新一任总支书记王德炳主持,驻村干部王林森作记录,会上,首先选举产生了俄堂组新一任队长,选举安全按照民主集中制,采取一人一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最后,村民钟方海以最高票数当选。

  选出队长后,随即进行了20xx年小麦种植面积的统计和红粮预订面积的统计工作,并逐一签订了小麦补偿协议。最后,王书记组织大家讨论俄堂组20xx年同步小康硬化路建设的相关事项,全体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反映了许多问题,经过大家的努力协商,最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本次会议也圆满完成。

  乡镇干部双联民情日记三:

  桐川乡将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抢抓政策机遇,在帮联干部中推行《民情日记》制度,使每一名干部心中有底子、致富有路子、帮扶有实效,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一是让《民情日记》成为扶贫帮困的明白册。为了让帮扶群众的举措不流于形式,切实做出实效,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时刻记在心间,桐川乡要求每个干部在进村入户了解民情的过程中准确记录《民情日记》,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不懂、不明白的问题,需要为群众解决的问题记录在案,而后认真梳理,获得精准扶贫第一手资料,使帮扶工作客观真实有效。

  二是让《民情日记》成为扶贫帮困的规划图。在扎实掌握群众实际困难的基础上,桐川乡要求每一名帮联干部能够认真分析《民情日记》中所记录的问题,找出贫困原因,探索致富途径,以此为基础,切实为群众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帮扶群众提供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熟悉政策、转变思路,加快解决致富难题的步伐,使精准扶贫的效果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三是让《民情日记》成为扶贫帮困的助推器。为了让《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桐川乡把干部记好《民情日记》、突破瓶颈解决难题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中,组织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建立了详实的信息考核制度,做到周总结、月汇报、季奖惩、年考核,将《民情日记》作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载体,努力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科学化,助推帮联干部积极为帮扶群众排忧解难,助推精准扶贫高效开展。

民情日记15

  今天,走了三个村,在走完最后一个村回来的路上,陪同的乡党委书记跟我讲起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这个村里一位党员要到村委会开党员会议,因路途遥远,他天刚亮就出发,走了近3个多小时的路才赶到村委会。会议结束后,这位党员 才发现由于走得匆忙忘记了带米,只好空着肚子悄悄地走了。党员们发现后,把他追回来,大家一起吃了顿午饭。原来村里没有活动经费,为了解决党员的“吃饭”问题,每次开会只得由每个党员自带1斤米作为当天伙食。为了不为难组织,那位没带米的党员只好饿肚子了。书记说这个事无非是想表达他们村里的党员素质比较高,但我听完这个“带米开会”的故事,却觉得鼻子有点发酸。

  走在崎岖山路上,虽然已是四月上旬,傍晚的山风还是让人感到丝丝寒意。陡然间让人很不爽,夹杂着愧疚、尴尬和说不清的感觉。资源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全县74个行政村(街)大多在大山深处,党员居住分散,当地人常说“看得到屋,走得到哭”,很多党员开会来回要走上好几十里山路。资源县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全县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还有57个。县、乡财政也不宽裕,投入农村基层党建的经费严重不足。这次下村征求意见,基层党员干部反映最大、最集中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经费保障,党组织开展集中活动太难了。

  车在山路上颠簸摇晃,我陷入了沉思中。建国已60周年了,我们执政党的基层党员 “带米开会”的一幕幕还在天天上演,真是感到很对不住他们啊。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如何承担起这份责任并实实在在地给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们做些什么呢?还是要大声疾呼,积极争取区、市、县各级党委的重视,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区、市、县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同时也要想尽百计千方增强村级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而我们马上要做的,就是在巩固去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符合科学发展的新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针对党员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继续加大在村民理事会、农业产业链或党员相对集中的片区建立健全党组织等多种组织设置调整的工作力度,让党员更方便参加党组织活动,让党组织发挥更多、更广的作用。

【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双联民情日记06-11

寒假的日记07-22

漂流的日记07-13

动物的日记07-12

差生的日记07-12

父亲的日记07-09

跑步的日记07-08

花儿的日记07-08

上学的日记07-08

花生的日记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