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困生

时间:2024-07-08 10:04:42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与学困生

  一、基本情况

  xx :男,父母亲工作忙,与孩子交流少,学习上更是管教少。该生小学的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回答问题时要么说不清楚,要么答非所问,有时课上抽他回答问题,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他的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追求速度,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他上课时好动爱讲或无精打采,下课时却生龙活虎。自控能力差,学习只当完成任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放学回家,只想着玩耍、玩手机,很少会自觉地做作业。学习成绩极不理想。

  二、成因分析

  1、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自控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具有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自控能力薄弱等特点。因此,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往往无法集中精神,容易受到与课堂无关的因素影响。长期以往,这些不良学习行为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此外,数学学科的知识逻辑性较强,也需要很强的连贯性。如果长期松懈下去,学习数学会变得非常吃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初中的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差异还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同时,学习科目的增加也给他们增加了一些压力。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常常只是在课堂上听讲,然后完成作业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他们不会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课后也不会自觉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也不懂得归类题型和整理解题思路。他们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是机械地学习。因此,有些题目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了,稍微改变一下条件他们就无从下手了。他们对于科学的学习方法也缺乏了解。

  3、学习没有毅力,粗心马虎

  在我和该生接触的一年时间里,我经常与他进行谈话,希望能够改变他的学习态度,让他能够更加努力地、用心地学习。然而,每次他只能坚持一两天,他的意志力相对较弱,无法做到持续学习。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他总是粗心马虎,追求速度,容易放弃。他在计算方面经常出错,也不注重格式,每次都需要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多次改正才能完成正确的答案。当计算量较大或计算步骤稍繁琐,或者题目很长时,他就会直接放弃不做。他缺乏毅力和自律性。

  4、缺乏自信心

  数学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计算能力,这使基础差的学生“闻风丧胆”,还未接触就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数学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常常遭到同学的嘲笑、歧视,甚至家长的打骂,这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在数学学习上,总给自己心理暗示“我不行”“我不会”等。久而久之,自信心越来越不足,便会惧学或厌学。

  三、转化措施

  1、挖掘闪光点,激发自信心

  哲学家詹姆士曾经指出,作为人类,我们最渴望的是被别人肯定。这一点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尤其明显。他们渴望被认可和赞赏,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具备不断成长的潜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公平和公正,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一次我偶然从一个学生小学时的数学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小学时数学成绩只能得三四十分。后来,他的数学老师找他谈心,给予鼓励,并与他共同制定了数学学习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期末考试时他取得了八十多分的成绩,实现了一定的进步。之后,我找到了这位学生,肯定他以前的努力和收获,肯定他在运动会上坚持不懈的表现,肯定他在学习中的自觉努力……总之,我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2、多加关注与引导

  我对他特别关注,发现他不认真,就及时提醒,也偶尔让他回答问题,就是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他回答,当他回答正确时,就给予鼓励,当然也会受到同学们的赞赏;如果回答有困难,我就会适当引导他思考后再回答,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作业时。

  3、榜样示范

  其他方面,我也考虑了一些事情,比如在安排座位时,因为这个孩子经常说话、学习习惯也不太好,所以我决定让他和一个不爱说话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有几个原因:首先,同桌可以帮助他学习,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在他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其次,和不爱说话的同学坐在一起,可以对他的课堂纪律起到一定的示范和约束作用。通过这样的安排,希望能够改善他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4、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和学习习惯差,是该生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很注重平时对该生的帮扶。不管是上课的纪律还是平常的作业质量,都尽量留意、约束。

  5、加强家校联系,坚持共同 教育

  通过电话、微信、校讯通等形式为家长提供了与学校进行交流的便捷途径,通过这些方式,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家长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学校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与家长交换孩子的家校信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共同探讨孩子的恰当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方法。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好奇心旺盛,对学习可能会比较懈怠。因此,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多加肯定与鼓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点和进步。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实现更健康的发展。因此,建议家长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家校互动活动,与学校和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刚开始,该学生以前上课时常心不在焉,经常讲话或走神,作业只是草草了事,不注重质量,字迹潦草,格式也有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加上他自身的努力,这位孩子现在上课时能够更多地集中注意力,作业也变得更加认真,基本上能按时完成,还开始留意作业的格式和书写,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有人曾说:“喜爱一个学生,相当于塑造一个孩子;厌弃一个学生,相当于毁掉一个孩子”。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老师“关心学生”,不仅要喜爱他们的优点,更要喜爱他们的不足,差生(后进生)正因为成绩差,正因为问题多,所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关心,更需要老师在他们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以上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得知,只要你努力去发现,用真心去关心、尽心去引导,学生一定能真切感受到你的付出,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学生才能重拾自信,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他的成绩。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与学困生】相关文章:

学困生辅导总结11-23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01-06

学困生帮扶工作计划05-25

学困生帮扶工作总结03-05

学困生帮扶工作总结05-28

学困生辅导工作总结05-30

学困生帮扶工作总结优秀10-08

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05-31

小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