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音乐《两只小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音乐《两只小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音乐《两只小象》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引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从而懂得要爱护动物,并明白同学间要团结友爱。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尤其喜欢小动物,乐意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但同时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这节课我以“小动物”为主,贯穿整个课堂。一开始,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当明确请来的是大象后,让学生边思考边分别模仿大象妈妈、大象爷爷和小象走路的样子,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初步感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在学习“四分休止符”时,我以找新朋友的形式把“0”介绍给学生,并将这个符号比作“红灯”,这样打比方,接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歌曲新授完之后,我又加进了打击乐器,让同学们伴随着打击乐,边学乐器边演唱,这个环节达到高潮,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老师在乐器教学时对乐器的使用讲解示范不够到位,以至后来请学生表演时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出错。这节课中,还有诸多不足,例如:
1、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到位。如歌曲教学中,低音难点尚未解决好,很多学生在唱“河边走呀”这句音准还有困难,老师可以在此处设计一个动作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再如乐器教学,由于是刚接触,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让每位学生都基本掌握演奏方法。
2、课堂教学常规不够健全。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要将课堂常规的建立纳入课时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突现音乐课堂特性,应加强运用音乐口令或手势、形体语言等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如坐姿、书本安放等等。
3、本课休止符的学习可以放到“歌词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歌词的同时就掌握休止符的用法,还可以在学生模仿大象走路时,就可以出示“休止符”“红灯”示意“大象”“停”,通过学生自身操练使“休止符”的学习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利于掌握。
4、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不到位。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而自制能力弱,因此教学中应多注意动静结合,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我在设计表演环节时,因担心学生会出现“乱”的场面,所以刚开始就草草的收场了,未能从学生中发现一些及时生成的资源,也忽视了部分特长生出色表现。该环节应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宽容、张扬个性、乐于创造的教学环境,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投入上音乐课。
5、教学中对音乐要素的教学不够细致,例如歌曲中三拍子的强弱要求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中就没有体现出来,音乐的美感就被打了折扣。
这节课,总的来说,对自己还是不够满意的,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多看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年级音乐《两只小象》教学反思2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这对以后的音乐课非常重要。
除了对学生站、坐、行、排队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对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也是不能忽略的。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旋律带给大家喜、怒、哀、乐。所以我认为音乐课也应该用音乐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常规。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例如: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上、下音阶进行师生问好,设计一条师生问好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规定一个和旋表示“安静”等等,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能达到常规训练。以形成音乐课堂的特点。
同时,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我认为要学习丰富的音乐知识并不是重要的,应该以:让学生喜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级音乐课是通过教师的情感投入,心灵的感悟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如果不能让学生获得好的心情、好的情绪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该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另外,从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来说,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学生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一、拍节奏法。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二、口令法。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三、闭目法。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学生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平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一年级音乐《两只小象》教学反思3
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来设计教学过程:
1、听赏音乐《大象》;
2、模仿大象的动作;
3、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从聆听体验活泼欢快的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系列的综合音乐实践活动,在敢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
这节课上完后我觉察到学生兴趣很浓,并在课上可以编出很多种不同的小舞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这节课我通过律动的`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再通过游戏对号入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节奏型。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能力差,所以我采用有节奏的教读歌词,并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在学习歌曲时,让孩子跟琴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
一年级音乐《两只小象》教学反思4
一、谜语歌曲导入,首尾呼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引出本课主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大家猜名字,这样一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来引入教学,学生会觉得很自然、很亲近,一下子消除了紧张的情绪,随后,我又将猜大象的谜语编成小歌谣的形式加入到《两只小象》的旋律中,唱到:“这种动物耳朵大,腿儿粗来鼻子长,小朋友们猜一猜,看谁反应最最快”。结果,刚唱到一半学生就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是大象”。所以我认为,将歌曲旋律与谜语结合,既有趣味性又能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是个很好的方法。
二、在聆听感知环节中渗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法、感受体验法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通过聆听、表现、创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表现大象与小象不同形象音乐的差别,播放乐曲《大象》与歌曲《两只小象》引导学生着重从力度上分辨出低沉的音乐与活泼音乐的不同,从而是学生明白两段音乐表现的大象笨重与小象滑稽形象的不同,再从速度上分辨出《大象》的缓慢与《两只小象》稍快速度的不同之处,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的良好音乐氛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蕴含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陶冶,还巩固了音乐要素的灵活应用,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准确演唱歌曲做出了非常必要的铺垫,使得学生能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歌唱。
三、注重体验实践环节,在评价、探究、体验、练习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演唱、演奏的音乐基本技能。
本课教学中,我将评价机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成为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亮点。
首先,学生表演完大象后,教师问“这位同学表演的怎样?”有的同学评价说“他表演的动作再缓慢一些就更能表现出大象的笨重了”,有的补充说“大象的身体很重所以脚步应再沉重些”,还有的说“如果能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就更好了”等,经过学生之间简练的评价使表演的学生迅速找到了自己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继而在音乐的伴随下师生共同有节奏的进行表演,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无限欢乐。
其次,在利用三角铁敲击歌曲强拍时,第一位学生演奏不够准确,学生评价道:“他的演奏没有节奏感没找到强拍”随后,评价的学生到前面做了一下示范,演奏相当准确,在同学肯定的掌声中我追问道:“你是怎样做到的?”他很从容地说:“我是看电视上闪烁的图标演奏的,图标出现时就是强拍”,真没想到平时我告诉学生的小窍门他们真的都记住了,并派上了用场,还有的学生说:“我是靠听感受到强拍的”说完果然演奏的很准确,随即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演奏方法和准确程度。
最后,在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时我采用了接龙演唱的形式,分别进行了“教师先唱学生后接”、“学生先唱教师后接”、“男生全体演唱”、“女声全体演唱”等多种练习形式,每次演唱结束学生都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如:有的学生说“老师唱的又轻巧又有弹性,我们唱的有些生硬、老师唱的流畅熟练我们有点紧张张不开嘴”等等,在同学们幼稚而又真诚的评价声中,每一遍的演唱都有一点点的进步,先是唱准了节奏,随后解决了音准,接下来学生能够熟练的放声演唱,最后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用非常自然的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了,听着学生们动听的歌声,看着学生们喜悦的表情我也被感染了,边弹琴边和学生一起演唱,陶醉在歌声的海洋中。
可见将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内容中去,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的接受,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演唱、表演、创编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关注创造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运用交流、合作教学法鼓励音乐创造。
我们都知道小学音乐课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聆听表现大象笨重形象的管弦乐曲《大象》,让学生想象“大象可能在什么?”,伴随着节奏感极强的低沉音乐声,学生说:“大象仿佛在缓慢的走路”,并弯下身体,下垂双臂表演起走路缓慢的大象来。
随后,我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象最喜欢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迸发出许多创造的火花“大象在吃草”、“大象在喷水”、“大象在打滚”“大象用鼻子卷木头”“大象在吃香蕉”等等,并形象的用动作表演起来,顿时教室热闹了起来,我们师生都忘我的表演着,仿佛自己就是一只笨重又可爱的大象!
最后,在利用双响筒伴奏“呦啰啰”时,学生也创造性的创编出了多种伴奏型“x x”、“xx x”、“x xx”等,不仅巩固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多次聆听了歌曲范唱,为下面的歌唱做好了铺垫。紧接着我又提出“呦啰啰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纷纷发表各自见解:“表示小象活泼的形象”、“表示小象走路的样子”“表示小象发出的叫声”等接着,学生还为这些歌词,编配了自己喜欢的动作:拍手、跺脚、晃手、摇头等动作。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那样活跃与具有创造性,学生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并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在这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创造意识,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情操的教育。在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两只小象》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两只小象有礼貌握手的动作,两人一组合作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以此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并在共同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感受互教互学的和谐氛围,我还抓住了一对同学互相帮助的事例,使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团结、友爱、互助的含义,使教学主题得到深化,学生审美情操得到深化。
总之,本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知识技能渗透恰到好处,设计环节层层递进,师生互动表演歌唱,学生动手探究演奏,使听课教师一致达成共识,觉得课堂氛围非常和谐融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听课的领导和同组教师也留下了宝贵的建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留意、多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具有个性化的表演,并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那些不敢举手的内向学生也在学生的面前展示,以便开阔其他同学的视野及思路;另外,双响筒和三角铁的演奏姿势及伴奏节奏等也要引导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还要适当的增加朗读歌词的练习机会,力争把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使每名学生都在音乐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年级音乐《两只小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04-08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03-31
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反思10-25
音乐教学反思12-31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15篇04-11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1-13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11-12
音乐风教学反思01-06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