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
首先,因为学生对谜语比较感兴趣,所以学生也就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都有想揭开谜底的欲望。当我把谜面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都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可能是由于学生的空间概念比较差吧,许多学生都难以理解山谷中的“特殊风向”,但这恰是理解形成山谷中奇异现象的关键。怎么办呢?看来只有借助外物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于是,我让学生以教室北边的一幢楼房为参照物,想象成是这个山谷,西山头就当作是西坡,东山头就当作是东坡,然后再让学生借助文中的语言来理解。学生有了这个依托,马上能投入情境,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很多学生能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种奇异的现象,至此,其实已经不需要教师作太多的解释了,关键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表现了雪松与积雪抗争的傲然姿态。“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在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索,以读促情,以悟促读,通过自读、默读、齐读、有感情地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到雪松与积雪抗争时的情景,让雪松那顽强抗争的形象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当然,揭开谜底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文章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体会雪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在困难、压力面前懂得暂时退让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时也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以退为进。
教学时我通过以下几下几点来实现以上问题的突破:首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边读边想,与旅行者一道感同身受;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旅行者的话语,把握重点;然后通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让学生具体理解“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的含义;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课外延伸突破难点。
揭开谜底,又是另一片天空,那是什么?那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开阔天空”,那是“小不忍则乱大谋”,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希望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启示生活,启迪人生。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9-07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04-12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11
让教学反思12-15
《猫》的教学反思06-24
斜面教学反思06-26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6-30
《赶海》教学反思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