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总结

时间:2021-12-20 10:30:2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课改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改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改工作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1

  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下面结合本学期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

  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课改工作总结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新课程改革的推向深入?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 “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擂台赛,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课改工作总结3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 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

  通过学习实践,本人20xx年参加省级组织的课件评选获二等奖, 20xx年参加市级课改赛教,获“安康市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课改工作总结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使我们对自身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定位。为此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工作总要求,即“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结合我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组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文件、教学理论如《新课程标准》《学习资料选编》等。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增强了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并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体备课,并且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在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努力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尝试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多方面的进步。

  二、强化常规要求,规范教学工作

  1、全组老师遵照教学常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工作,大家认真分析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低年级着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的指导和培养。高年级则注重读书读写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在能力题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考试心理的稳定,在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个别辅导的契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运用能力。

  2、认真设计导学案,我们英语组里的几位老师认真研究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导学案的“导”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从导学案中达到预习新知的目的。

  3、我们鼓励学生在校内、校外主动地接触英语,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对英语的爱好和兴趣。

  三、落实各年级教学目标,坚持课例研讨,打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各年级目标的落实

  三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对于课堂用语,学习习惯等都无从入手,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我们共同认真钻研教材,以趣味性为主旨,逐步形成了本组的特色——课堂容量丰富、学生听课习惯好,兴趣浓。

  四年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侧重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

  五年级侧重于中、高年级衔接教学的研究,及学生对语法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2、积极课例研讨,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能进行认真讨论,相互交流沟通,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将交流出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课堂中,课后进行交流、揣摩,研究课的优缺及改进之处。这种教学经验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既促进了大家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大大增强了本组教师的凝聚力。最终形成了自主学习--组内展示--全班展示--合作探究--点播指导--梳理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即顺应了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又使大家走上了教学研究之路,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统一单元试卷、习题练习,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课课通、单元清,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课改让师生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1、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为此,本学期,我组共安排公开课4次,其中“随堂课”3次、示范课1次、与镇其他学交流活动1次,参加是组织的教研活动一次,我校辛培泉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口语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杨艳艳老师参加了市五项全能大比武,取得较好成绩,老师们在组内形成了“比、赶、学”的良好氛围。大家在积极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2、经常进行“观课议课”活动,让讲课老师能“一课一得”,发现自己课中特色的地方,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取长补短,探讨教学得失,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3、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小组合作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课堂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上有困难的群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关注与扶持,课堂上学生们都有事可做,精力也集中了,课堂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1、活学活用,新课改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学生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拘泥于模式,要灵活进行课堂教学。

  2、设置灵活的评价机制,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经验,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扎实开展教学反思。

  回首一年,忙忙碌碌,却也脚踏实地,忙碌中感觉踏实,辛苦中留下回味,不断激励我们奋进,勤勉播种了收获。如果说过去的一年里面,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一点进步,这和领导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分不开,今后的工作还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在新的一年里,我组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创新的工作思路,踏实的教研作风去迎接全新的挑战。

课改工作总结5

  胡总乡中心校坚持以“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改革要效率”的办学理念,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自xx年年5月观摩杜郎口教学后,我校的课改已经走过了“摸索试验阶段”“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阶段”,本学期进入了“推广提高阶段”。课改不断推进、深入,教师也有原来的疑惑、抵触到现在的适应、坚定,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变。现就语文组在本阶段的课改工作作以小结。

  一、语文组围绕课改所做的工作

  1、认真抓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是课改成功的前提。上学期,我们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这学期,我们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备课内容细节式,课堂展示同构式,教学反思研讨式。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集体备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对课改前两个阶段存在问题研讨分析

  为了扎实做好课改工作,使课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广,我们语文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前两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认真分析,意见逐步取得一致:课堂教学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改革,课堂教学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们思考,问题的解决,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所以,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3、抓好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实行双线并进式:按年级顺序编排的公开课教学序列是一条线;随机拍门听课又是一条线。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公开课搞课改、常规课还原现象的发生。在评课中,本着激励、提高的原则,既要找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指出教师在本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激发教师课改的能动性。

  二、语文组在“课堂教学改革推广提高阶段”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质量好起来”是我们教学改革初衷。检验一种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当然要看学生的变化。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展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课堂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浓郁的竞争氛围,学生为了不输于别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强化。学生的积累进一步丰厚,搜集信息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语言表达更准确、精炼、流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别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思考。

  2、教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过本期课改,教师由原来对新课堂的不适应到现在驾驭课堂得心应手,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新课堂中,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备课任务却更重了,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学生,而现在的课堂,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应变、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研究已成为语文组的基本氛围。在我校对外展示的公开课中,语文组教师是最主要的生力军。截止到现在,语文组教师在对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其中,在联片教研中,刘学成、李保义、郑丙林、许成中、程有坤、廉殿军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县教研室葛维春主任听了李保义的公开课后褒奖:“胡总语文,教学长城”。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语文教学中,展示的学生多,展示面广,学生得到的信息多。可是由于展示的内容多,很多问题便不能够深入研讨,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上,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是语文组下一个课改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课堂,教师讲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只有把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点拨到位、提示精确、提问合理、评价恰切、应变及时,真正能对学生有引领、启发、激励作用,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语文组教师会冷静思考,认真应对,把挑战变为提升自己的机遇,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更为我们挚爱的语文。

课改工作总结6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研讨。它由网络作业评价;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经验总结;完善多元评价等几步构成。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课改工作总结7

  教科室本期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初二年级优秀小组长的表彰会。

  (2)初一、初二全体主持人、小组长的培训。

  (3)课改示范课的开展。

  (4)全体课改教师的公开课。

  (5)协助工会开展“溪泸教育,我的责任”演讲比赛。

  (6)配合教导处举行月考的出题、制卷工作。

  (7)进行课改文化建设。

  (8)课改日常检查工作。

  (9)选派课改教师外出培训。

  (10)组织教师外出观摩。

  成绩篇

  不知不觉中,课改已走过近一年半的时间,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的课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

  我校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让课堂适应孩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念下,大部分老师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现象少了,把一言堂变成了多家言。课堂上教师成了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计论的参与者,问题的帮助者。

  2.教学方式变了。

  在我校“学标引路,三环五步”开放式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储蓄筒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然后小组讨论问题,探求答案,自己讲解知识,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展示,课后乐于反馈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变高了,大部分班级都涌现出一批学习主动分子,课堂上他们积极发言,主动上台展示,把以前沉闷的课堂变得热闹而活跃。学生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像166班的zz,167班的z,168班的z、z,169班的z、z,170班的z,171班的z,172班的z,173班的,174班的z等学生。他们也俨然是一名主持人、小老师。他们不光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也带动了一批学生认真学习,使我们的课堂活跃了,师生互动频繁了,学生的参与度大了,使整个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3.师生关系也变了。

  在校园里随处都会听到学生主动问好的声音,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主动和老师亲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不仅是课改的成果,同是也不断促进了课改的前进。

  4.教师的教学态度变了。

  在和许多老师的交谈中,许多老师都乐于课改。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学标制定。本学期,教科室举办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所有老师的过关课,通过听课、评课提升教师的课改经验。许多教师对本科课改献言献策,有了浓浓的课改氛围,形成了“课改兴,我就荣;课改败,我就耻”的共识。

  5.教学质量提高了。

  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课改初期,由于我们老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到位,教学进度跟不上,所以在校第一次、二次月考中的成绩并不明显,但经过一期的努力和坚持,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像166班、170班进步很迅速。以数学为例,将两次月考中低于10分的人数进行统计,初三有52人占24%,初二有15人占6%,初一有11人占4%。初三校平18分,初二校平45分,初一校平51分。成绩不能表明老师上课的水平不高,能力不行,只能说课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课改误区

  误区一:课堂教学改革太“彻底”,把上课全部交给学生,一堂课老师一言不发,任凭学生展示,如潭子沐老师的课等,虽然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但老师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误区二:患得患失。担心太多,学生展示的讲答的,我们老师不放心,很简单、很清楚的东西,全班合格率可达80%了,老师不在强调,像杨自盛老师,对学生缺少信任。老师应做到会的不讲,不议不讲,全不会的不讲。

  不足:

  学标的编写质量不高。原因有:

  (1)教师编写学标时间太仓促

  (2)学标编好后没有进行集体说课研讨,修改其中不足之处

  (3)学标编写没有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是简单把书本的练习照搬,学标上缺乏对知识点的点拔、归纳。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展示环节的整体步骤安排和缺少人文关怀的激励性语言,如“试一试”“你能行”

  2.课前预习不到位。因为课改老师的辅导时间变多,给老师增加了负担,所以晚自习时,很多老师把学标发下去就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走来走去,没有融入学生中,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几乎是流于形式,违背了“预习即正课”的课改原则。

  3.课堂展示。课堂上有的老师只是机械地将学标上的预习任务分到各学习小组,然后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就像演戏。公开课上的展示纯为展示而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将小组的学习任务教会别人。促进全班进步,而不仅仅是成果的展示。还应是问题的讲解,知识的传授,老师在展示中,很多一言不发,没有及时点拔,及时纠错,从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一言堂。老师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就像一个人看见别人的钱包被偷,他没有说,小偷走了之后才说,你的钱包被偷了,这时有什么用。所以老师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展示过程中。

  4.课后反馈过于简单。课后的反思迫于学校的要求,形式、内容都太简单,没有深度和广度,至于课堂检测几乎没有老师进行。以致我们老师一味的责备学生差,“让他搞也不会”。导致教师对课改产生怀疑甚至放弃。

  改正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我校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课改的目的,我们要认识到课改就是进行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课改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往往却有教师肤浅地认为:课改就是让学生自己搞、老师旁观,老师成了甩手掌柜,简单地认为:只要课改学生就能全面发展。我们课改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活跃起来,少几个人打瞌睡,多些人参与课堂学习,由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全面发展,让我们的课堂能留住学生,让我们学校能吸引住学生,要达到这样的现状我们现在必须做到:一.加强理论学习。每人每期看一本课改的相关书籍。写两篇课改心得,其中的心得体会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有感而发,不能敷衍了事。二.认真观摩先进者的示范课。多听课、评课,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期听课不得少于十次。三.老师应勇于上公开课,让别人来听课、评课,指出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每人每期至少上两次公开课。四.外出培训。学校将分批派老师外出学习,吸取外校的先进课改经验。

  2.改变上课态度。

  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喜欢你,才喜欢上你的课。微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课堂的温馨。老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途径。建议老师多上网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

  3.规范学标。

  各教研组需群策群力,集体备课、说课,使学标规范化,既贴合教材又贴近学生,学标制定有层次、有激励的语言,如:“做一做你能行”,“我展示我快乐”。

  4.整顿课前预习。

  通过大半期的观察了解,大部分教师对课前预习的认识还不够。课前预习既是学生的知识的预习,也是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预演,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教科室将加强这方面的常规管理。

  5.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管。

  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处于临摹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基本按照王校长提倡的“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想想”几个环节进行,不要操之过急,练好了才能运用自如。教科室全体成员将在教学部的统一安排下对课堂进行全面监管。

  6.反思要真实。

  当前我校老师的教学反思敷衍了事应付检查,没有对课堂教学认真总结反思,发现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教科室将严格检查,及时通报。

  7.加强小组长的培训。

  每班的小组长是有效组织课堂开展的骨干力量,是小组学习的带领者。我校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组长赛课、视频观摩、主持人演讲等活动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争取为每班打造一批学生先锋。

  几点建议:

  一、课堂文化建设。

  (1)规范学习小组。

  (2)班牌、组牌、粉笔盒的管理。

  (3)校长寄语。

  (4)课堂评价表

  (5)小组文化天地。

  (6)教室的绿化。

  二、学生学标的管理。

  (1)清理课桌,让桌面上多余的书收放到书包里,让课桌成为用武之地。

  (2)每月每科老师及时要求学生整理本科学标并装订成册,便于学习和保管。

  (3)教科室、任课教师应妥善保存学标,以便期末检查或存档。

  三、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听课评课的制度建设。我们要像长郡中学一样开展有偿听课。

  四、加强监测力度。教科室将随时根据老师的上课进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堂检测,以检测来促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课改工作总结8

  为贯彻朝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通过课改试验工作,促进干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依照课改方案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认真贯彻成功教育的理念的同时,加大了管理力度,在初中课改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参加课改的初中一年级基本情况

  我校初一有两个班,共 78名同学,有近半数是外省借读生,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没有上过正规学校,有18个人没有学过外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有的学生对小数、分数运算,不知道运算的法则,在入学的考试中,名列全区第71名。但是本届学生确实是“新课改后入学的”他们有明显的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例如:他们有学习热情,上课爱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喜欢动手,喜欢自己收集信息,提供给大家共同享用。如何结合他们的实际,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达到成功。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改的新观念,学习课改先进单位的好经验,找出新的对策,解决现实中的新的问题,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得到发展。

  二、以新的教育观念引领课改起步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开学初我们成立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

  王亚伟校长任组长,张风媛校长任副组长,吸收干部、骨干教师参加,形成了有效管理机制,根据区教委对样本校的要求,我们每月总结一次工作,每月对课改工作进行一次研讨,使工作进展顺利。

  2、建立完善的课改制度,积极开展活动,使新理念深入人心

  ① 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新进展:

  每位初中教师都必须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校本培训的各项学习,完成培训后的每一项学习任务。

  本学期共完成四项教研活动:

  9月份:开学初,对全体初中教师进行初中课改通识培训,发放培训资料,由王校长讲解三维目标的要求,并统一思想,每人准备一节课作为研究三维目标落实的典型范例,并邀请老师、领导听课。

  10月份:开展公开课活动,对各备课组上报上来的公开课加以筛选,选出三节作为校级公开课,请老师们听课、评课。初一历史“领先世界的秦汉科学技术”、初一政治“让生命更精彩”、初一劳技(综合实践课)“自己动手组合地板”。

  11月份:针对教师们提出,什么是课堂资源,如何更好的利用课堂资源的问题。请张风媛校长结合课改实例和发生在课堂内的一些情况,开展讲座。讲座的题目是“新课改环境下的课程资源”讲完后大家座谈。会后,每人结合本学期教学工作,写一篇反思型的新课改案例,总结今年来参加新课改的收获。

  1月份:在全校研讨会上,初中一、二年级有四篇论文获奖并发表,他们都以反思型的新课改案例与全校交流,受到与会的赞扬。

  初一语文《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初一数学《“欣赏 ”引发的思考》

  初一历史《一节历史课的教学分析》

  初二语文《观〈可可西里〉激发学生爱心,增强生态平衡意识》

  初二语文是一节探究型学习方式的课,他结合影片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悲惨命运,呼唤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学们对地球的热爱、对人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在这一节中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写进了他们的文章之中,感人肺腑,让人为下一代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② 课堂教学中的新变化

  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课堂上不断的出现新的高潮、新的亮点学生们由不想学,到不学不行了,到现在慢慢地爱学了,这已经成为课改年级的普遍现象。

  a、师生情感的变化:

  课堂上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使师生间的距离接近了,教师从单纯关注知识的传授,到比较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语文课上“兴奋”的兴字如何读,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怎么办”学生答“查字典”教师说“是我错,还是你们错,查一查”,“我等着宣判了”每个人都快速的查,结果老师读对了,老师说:“这次老师更清楚了自己读对了,你们和我共同进步了,”孩子们笑声一片。

  b、学习方式的变化:

  过去老师的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少了,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们乐于探究的场面,初一思想教育课,在学习法规遵纪守法一节时,由学生自己剪报收集资料,每个学生都找了很多的剪报资料,每篇后都有学生批注的短语。通过小组筛选后,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办一个墙报教育全校同学,课堂上十分活跃,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生动有趣。这些资料也是老师们很难找全的,形成了资料信息,师生共享的局面。数学、外语课、历史课的合作学习,初二语文的探究式的学习,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同学们更加热爱知识、热爱学习了。

  c、教师角色的变化:

  原来的师道尊严没有了,师生逐步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钻研的现象多了。

  ③ 课外辅导中的新措施:

  a、初一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不可错过,我们坚持每天一篇写字,每周一篇周记,每次作业字迹要工整,进行语、数、外基本功竞赛,鼓励进步。

  b、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理想,我们开展了分层辅导,使那些入学基础知识不能达标的学生,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使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能有较深入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成就感,每周开三节分层辅导课,语、数、外三科分三个层次辅导,由于学生们进步了,就有信心了,就更加努力了,形成良性循环。

  ④ 全面素质评价的新方法:

  过去都是一学期算总帐,对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不重视,等学期末,考好了,家长盲目奖励,考不好,只有挨骂。下学期原来怎么读还怎么读,现在改为,每周有一次反馈,家长了解学生情况,每周老师、家长、学生自己对一周的进步有一个评语,有问题的分析,有一点进步就有表扬。由于重视进步过程、重视成长过程,及时纠正不良习惯。所以作业交的准时,作业认真,复习知识环节也得到落实,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每月有一次家长联系单或家长会。

  期末有一个自我评价的测评,使每个同学都有了新的进步。在期末的自评中, 10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进步。

  认为自己数学运算能力提高的有 78人,占100%

  写作能力提高的有70人,占90%

  记英语单词能力提高的有64人,占82%

  认为自己全面素质提高了的有 78人,占100%

  家长对孩子进步给予肯定的有 77人,占99%

  对孩子有信心的家长有 78人,占100%

  从以上事实可以明显的看到课改给学生带来了快乐 ,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以评价促课改

  1、XX年10月区教委公布了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评价方案,方案中充分体现着教学的新理念,促使教师不得不认真钻研新的课堂评价方案,研究“什么是一节好课”于是我们组织了学习课堂评价方案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初中教师会,听了关于课堂评价方案的讲座,每人发了两张本学科评价表,一张用于自评,一张用于给别人评。

  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举办了三节公开课,大家评(初一历史、 初一政治、初中劳技)要求每位教师在经过研究后,拿出一节好课,提供大家共同学习,期末每人结合课改精神,写一篇课改课反思型案例,这些措施调动了老师们学习新理念的积极性,有的买了新的书,买了新课改光盘,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中教科、教研室、重点校提供的课改公开课,学习他们的经验。思想活跃了,行动也就有了变化,课改的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师生都感觉到了,家长反应也比较强烈,看到学生们写的成长日记,看了他们的周记,他们的各科作业,都让人感到一种新鲜的气息,那就是他们进步了,他们知道自己进步了,他们有评价自己进步的能力了。我们发给他们一张全面素质的评价表,对本学期自己的全面素质作一次评价(问卷调查)学生们非常认真的填写了,家长也非常认真的填写了意见,我们收集上来,准备对每一个学生作一次诊断性的评价,帮助他们订好下学期的个人进步计划,准备让他们逐步的树立起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在老师的帮助下取得更大进步。

  四、以科研带课改

  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我们发动各教研组,每位教师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完善科研方案,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真正总结出规律,形成经验型的论文,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促进课改的实施。

  五、规范制度落实课改

  我们学校的 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他强调的是预防为主原则,过程优化的原则,持续改进的原则。要求每一个工作细节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准确实现。本学期我们对每部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作了全面的内审,对于一切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对不合格的部门和现象,要求提出有效的持续改进的意见,并对不合格现象与予纠正。对于各教研组推荐的优秀教案、优秀作业、优秀展板进行展示并评出一、二等奖,学校予以奖励,以促进严格管理措施的实施。

  六、对今后工作反思

  新课改工作还仅仅是起步,我们相信有好的开端就预示着好的结果。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以科研带动课改,以评价促进课改,使课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取得大成绩。

课改工作总结9

  如今,高效课堂已经走进南票的各所学校,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学校更是毫不示弱,在这两年时间里,在顾校长和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段完善,使我们的课堂又走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一 理论知识的学习。

  记得课改初期,我们对于课改还不是很了解,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多次观看杜郎口的课堂视频,并进行研讨,并在自己的课堂上适用。我记得那时候最累的是我们的顾校长和我们的教研员,她们逐个班的指导,和每名老师交流,帮着我们训练学生说话,还和我们一起备课。我们班主任每人只备自己教的课程,训练自己班的学生。可她们要帮助我们每个班的老师备课,帮助训练每个班的学生说话。领导每人承包几个班,看到领导们的劲头,我们都很感动,于是,每名老师都去尽心尽力地投入到课改之中。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早一天高效,领导带领我们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小组的建设,导学案编写,如何备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课堂上如何培训学生的和课堂常规如何管理等等。使每名教师的头脑里,都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课改的实践中,找到了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有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 课前的准备。

  记得刚课改的时候,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虽然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小,但不甘落后,勇于探索。我们都知道新课堂导学案的重要性,因此说课前的准备,最关键的是导学案的编写,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们必须认真揣摩,查找资料,开始编写导学案有难度,那是我们对学生掌握的不够,高估了孩子们,记得刚开始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设计得不那么详细,致使学生在学习时不那么顺手,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说不出什么,就以为新课堂不适合他们,那是最大的错误。那是因为我们的导学案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努力做得更好,为了便于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修改,我进行了电子稿备课,为了给孩子们清晰、准确的预习内容,我在电子稿上修改,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后来,我使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把问题细化,具体化,例如;在语文的品文感悟部分,我把问题细化到课文的每一部分,这样,使问题明朗化,简单化,孩子们学起来得心应手,成功的感觉更激励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有的孩子提议,说:“老师,我觉得以后的导学案可以不用写那么细致了,我们能找到答案了。”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真的很高兴,我说:“我祝贺你们,希望你们把我们班的差生也教会,那时就说明你们更进步了。”他们表示,一定做到。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我让孩子们积累美词佳句,多读课外书,我们经常举行朗读比赛,我们班的杨于东同学学习最差,但也能流利地读课文。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在以后的导学案编写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进行了调整,有的同学说不用把问题细化了,他们通过读课文,能够解决问题,我很高兴,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的,我要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们。如今。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问题的设计真的不用细化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三 课堂上的培训。

  课堂上对孩子们的培训很关键,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流程的训练,各项能力的培养及训练,无一不是难题,每一项训练都倾注了教师的心血,学生们同样付出了很多,记得刚课改的时候,孩子们也不发言,都显得很羞涩,偶尔发言,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多说两句,就前言不搭后语,语言组织能力很差。有的学生干脆谁说:“老师,我会做,但我说不好,我还是做吧。”从那时起,我们就训练孩子们说话,领导们亲自指导,看到校长都来了,孩子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都很认真的学习说话。在不断地训练中,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许多,而且喜欢发扬的学生每天都在增加。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学生快乐着,我们也就快乐着,没有人不为学生的成长而快乐着,看着孩子们在落落大方的讲解,我真为孩子们而高兴,同时更为我们课改的实施而高兴。

  四 课下的辅导。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教学虽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但也要付出很多很多,我们的课改,小组长的培训至关重要,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心理培训,责任心的培训,加工一个零件很容易,培训一个人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我们经常开小组长会议,没经历过的人不会知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责任心很差,小组长的责任心的培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组员的培训也不那么顺手,孩子们都不喜欢听别人的,自作主政,独自为政的不在少数。经过我们的培训,孩子们的责任心强了,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有个性的孩子还是有的,记得我们班真有这么一位,哪个组都不愿意要他,原因是他在哪个组都不听组长的话。面对他,我真的而有些头疼。我找他谈话。他不是不爱学习,也不是不爱发言,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不太合群,后来,我让他当了副组长,现在好多了。

  五 评价机制的建设。

  评价机制的建设就像一个国家的*法,更加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意识,记得刚刚课改的时候,因为我们有二人桌便成了6人一组,面对面坐着,这下给一些同学说话提供了方便,老师又很难一眼看出是谁张嘴,因此,我让组长监督,我给每名同学画了一棵树,谁违反一次纪律,就在树上长一条虫子,谁受过一次表扬,谁的树上就长一个苹果,这种方法非常管用。有一名同学的树上长了一条虫子,他多次找我,问虫子什么时候才能去掉,我告诉他,什么时候哪位老师表扬他,我就给他的苹果树打点杀虫剂。后来,我们班实行了星级评比,星级评价制度很有效,为了让孩子们更加重视星级评比,我们班进行了拍卖会,获得多星的孩子们拍卖到了自己喜欢的物品,从而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我想,等孩子们长大了,回想起这段学完习生活,会觉得这是一笔财富,谁也抢不走的财富,会使他受益无穷。

  在课改中,我们付出了很多,而得到的更多,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加油!

  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担任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有机会尝试课改,享受孩子们进步的喜悦,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职业幸福感,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将是最美的开端,我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在我离开学校的时候,会成为最美的回忆。

  在顾校长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们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孩子们非常熟悉教学模式,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天都有可喜的变化,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不论是在行为上,学习状态上,知识掌握情况上,还是情感、价值观等等。以前孩子们厌学现象严重,如今的孩子们,如果因为什么原因展示课没有及时上,孩子们就会问:“什么时候上展示课呀?”我为孩子们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其实我更为孩子们积极学习的态度而感到高兴。如果有人说课改是行不通的,那么他一定没有实施,只要他去做了,观念就一定会改变。

课改工作总结10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新课程进入我校已有一个学年了,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

  这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毋庸置疑,新课标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一线的许多语文老师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种种模式,创造出了不少生动的、新颖的、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的课型朗读指导课、美文欣赏课、情感交流课、读写结合课、开启创新思维课等等,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然而,改革从来都是步履维艰,尽管我们参与改革的人从来不缺乏热情和勇气,但,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接下来,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我的反思:

  1、关于课件与文本。

  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补充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上课时,往往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感知后,就专注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比如谈看法,说感受等等。课堂虽然起起落落,热热闹闹,但学生实际上并未了解课文的深意与内涵,品味不到真正的语文之美。课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语文课上师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纷繁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和熏陶。忽略了文本的语文教学,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洞而肤浅的。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想有些人可能曲解了叶老的意思,以为“例子”就是一带而过,不需多花工夫的东西。其实,这些“例子”大都选文精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很值得探究钻研。可以说,课本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因而我认为,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领略不同的风景,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与核心。

  2、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自从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来,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讨论、发言、表现的机会,一节课常常在热闹的小组讨论中悄然流逝。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说了很多话,讨论了很多问题,常规的生字

  认识、听写、说话、仿写等基础知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现在几乎成了课堂“被遗忘的角落”。那么,教师不予以较多的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呢?看看学生的看图写话、看看学生答题的语言你就一目了然了。错别字、病句、词不达意,语序混乱等情况,在语文作业与考试中大量存在。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中小学生,我觉得语言文字的教学应该始终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无论课改风云如何变幻,教学理念如何更新,字、词、句、段的语文基本功不能丢。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素养之厦根基不稳。

  3、关于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鼓励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总觉得,我们的放手还不够。比如问题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独立的思考与创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们给了学生多少自主提问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学生找不到关键问题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干脆还是由老师精心挑选引导讨论。这样做可以集中时间与精力,解决学习重点,但不足也很明显,因为你无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就难免会做学生不懂的没有讲到,学生懂的我们却讲得很辛苦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果问题总由教师指出,不知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何时能得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何时得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何时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当然,问题由学生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驾驭能力等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关于课堂上的鼓励。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积极了,各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也出现了。与以往被动的吸收的课堂相比,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而教师真诚的鼓励也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但是鼓励也不能滥用。学生所理解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总觉得我们的鼓励有点多了。《中国教育报》的资深记者李建平女士就曾对这种现象发表过看法。她说,“一味的表扬与一味的惩罚一样不可取。”又说:“老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表扬会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随意应付的态度。老师不能做一味的叫好者,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启而能发,发而能收,恰当鼓励,适时引导,这些都是新课改实施中对我们教师素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二、我的失误:

  1、尊重了学生的合作需求,却轻视了合作习惯与合作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合作完进行汇报时,我发现小组中经常有人说完自己的看法后似乎静静地听着,请他汇报却不知道组员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组形成了什么意见。很多学生关心着倾诉,却忘记了倾听,更缺少对他人说法提出反对与补充的习惯与能力。回头去想,当初学生刚学习合作时,我看到他们很高兴地凑在一起没完没了,就以为寻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么培训。今天看来,如果当时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要求,如在组里要多倾听,多质疑,多补充,多反对,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小组学习就

  不会是现在“我已经说完了,不关我的事了”的情况了。

  2、重视让学生互相帮助,却忽视了师生交流。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问答案,却想不到来请教老师。当初为了防止学生的学习惰性,我经常说:“题目一遍做出来,就多读几遍,多想几遍。”当初为了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作用,我经常说:“请同桌帮他。”“请学习伙伴帮帮他。”却很少提到:“欢迎大家来问老师。”这很可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不会做肯定是我没学懂,可以问同学,不要问老师。其实,新教材的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不同程度的难度的,非常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点拨,而我恰恰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三、我的希望: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发展、成熟都要经过一次次的痛苦的历练。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投入着、实践着、苦着、快乐着,只要我们勇于正视不足,冷静思考,相信跨过去,明天会更好。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课改工作总结11

  一、制订方案,加强领导

  课程改革的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其范围广、政策性、业务性强。因此,为规范和指导实验活动,学期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帅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管理,努力为实验教师创造优越的教学条件。同时,制订五年级组课改方案,并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使之了解实施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以指导自身教学实践。

  二、定出计划,抓好培训

  当前,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是实施课改实验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锻造一支适应课改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其他活动抓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确定新课程理念,制定教学常规底线要求和教学流程,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保障课改的顺利实施。

  三、边教边改,收获甚大

  启动课改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边教学边反思、边培训边提高的做法。,我们组的四位教师通过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教师撰写的心得体会中,无不反映出他们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并在心理上和观念上做好投身课程改革的准备。

  为了学习和借鉴课改成功经验和做法,更好地推动我校课改实验活动的开展,我们组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区级课堂大赛的听评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并在组内成员共同探讨下派出杨老师上了一堂市级观摩课,对全体组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平时,注意结合教研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典型的事例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要求老师通过自学加深对新课标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理解。

  四、课改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教育观念有所更新

  进入课改的教师,经过培训、研讨和实验的砺练,已基本接受课改的理念,愿意投身课改实践,积极实践课改,努力体现课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他们在课改工作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是伙伴及朋友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是问题的探究者,是解决问题的构建者和实施者。

  (三)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更新,各学科相互观摩、借鉴,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广泛的研讨、评比,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校园的热门话题。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以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引入课堂拓展教学,注重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学生乐学愿学,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问卷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愿上课改学科的课,在学习中兴趣高,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的信心增强。课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新课程正悄悄地改变着老师,改变着学生,在收获着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初步的思考。

  1、新课程涉及许多综合性的知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而我们的教师大都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其它相关知识明显不足,难以适应课改要求。

  2、学科之间教学时间不平衡,课时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让学生尽兴探究问题的要求。

  3、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课改工作总结12

  本年度,学校随着全县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使新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更走进了我们师生的生活。在县、片区、校三级管理下,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课程改革实验。在这一年中,学校共有一、二年级共15个班进入新课程改革,参与教师23人,学生654人。全体教师在课改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回顾一年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

  课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对于这样一次涉及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大事,作为学校确实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于重视,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有效组织,科学管理,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组长,学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及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还成立了课程改革办公室、学科指导组及专家指导组。实行“三个一、三有、三保证”的新课程管理办法。“三个一”:教师每课做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研讨课;“三有”: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会议记录;“三保证”:即教研时间有保证、教研人员有保证、教研实效有保证。本年度,学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经费,建立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转变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课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师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县课改办要求所有课改年级教师必须“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基于这一点,学校实行了集中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经常性的自学相结合的路子。

  在暑假时,学校就早早地安排好骨干教师参加县级的通识培训和分科培训。在开学前,又进行了校本培训,先整体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更熟悉,从思想上、观念上、情绪上对新课程产生认同感,并有信心投身于课改之中。再分组、分块进行课程标准的解读,使一些根深蒂固、陈旧的观念有效得到洗涤。而观念的更新,更注重于平时的积累。教师们平时工作挺忙的,经常要集中在一起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学校经常翻印一些从杂志上摘录下来的文章、教案、案例等给一线教师,使他们的学习有的放矢,让他们或两三个一堆共同学习或一个人带回家自学,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学习时间和知识层面。

  3、制订课改计划。根据县课改办的方案和意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改计划,并按照计划扎实开展课改工作。

  4、关注课堂,注重实效,狠抓课改目标落实

  课改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学校带领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一是注重师生关系的重建;二是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三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二、制订制度,教科研拉动。

  教师总以为教科研是领导们和教科员们的活,和自己是无关的。其实不然,学校在教研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学校先后制订了《学习制度》、《研究制度》、《分析总结制度》、《考评奖励制度》等,制度中的条条款款使教师明白了努力的方向,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使教师“不得不”走上教科研之路;二是极力营造科研氛围,使课改实验教师全体融入科研之中;三是增加随堂听课的频率,学校的随堂听课是不打招呼的,教师一旦被随机抽查的次数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课堂、精心准备,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现在,课改年级教师都明确了这样一点:课改呼唤着科研,为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课题,同时课改也只有贴近科研、依靠科研才能有出路,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课改应该说不仅仅是实验年级应该做的,只不过是实验年级用了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师生留下了丰富的互动和创造的空间而已,如果不研究,也只是走老路或是走形式。因此,学校以一年级为实验点。先由点上的教师上研讨课,组织其他一年级教师来听课、评课。过一段时间后,再由其他年级教师上研讨课,大家评课,最后深入村小,这样以点带面,层层推进。要求其他年级对教材重新进行组合,使他们的课堂做到:老教材、新理念。

  四、课改取得的实效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课改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办学亮点。课改赢得了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初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正在形成;课堂教学在变,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在变,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对学校素质教育进行过宣传报道。

  课改使一大批教师成长、成熟和成功。学校现涌现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10人,镇级优秀教师15人,校学科带头人6人。教师获区级以上奖100余人次。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喜人的成绩。二年来,学校获多项集体奖,学生获区级以上各类奖项300余人次,学生作文在各级报刊发表10篇。

  五、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课改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目标,真抓实干,一定会迎来收获的时刻。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1)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2)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课改工作的一个瓶颈,操作难度较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家长素质不高,学生学习水平参次不齐,班级人数较多,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阶段要努力的方向:

  (1)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教研组之间、校际之间的专题研讨活动。

  (2)继续坚持随堂听课、评课制度,抓好点和面的课改工作。

  (3)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校本课程的评价。

  (4)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确保取得成效。

课改工作总结13

  时光荏苒,沐浴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走过了六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在这六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立面尴尬的迷惑,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积极的探索……走过这一段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将满怀着教育的理想走向理想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镇公办小学,学校有17个班,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科学学科。每周一节科学课,由有经验的科学老师担任。对比以前的科学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学生、教材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改变是喜悦的。主要体现在:

  一、观念的改变。

  (1)领导观念的转变。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并不是一门无关重要的学科。所以我校领导把科学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的工作来抓,期望通过课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校的形象。领导们注重培养科学教师,给教师创设外出学习,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等条件。

  (2)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是“教案剧”,是教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舞台”交回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而教师只是“舞台”的导演,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倡导者,促进者。

  (3)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师生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鲜感、新奇感。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喜欢动手,愿意出去调查,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愿意搜集资料、愿意整理资料,愿意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愿意自己去研究问题,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的改变。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在六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的教师经历了疑惑、探讨、研究、明晰的过程。经历了这一过程后,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前,普遍的教师都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忽略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与情感态度等方面。但是,经过了这六年的课程改革后,我校教师已逐步形成了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教学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中的《刮风了》这一内容时,教师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 科学探究: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二)科学知识: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你看,经过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目标已能从单一知识技能目标改变为注重知识技能、探究活动、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2)传授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所谓面向结果,是指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认证、现成的答案等视为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如我校周老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的分类》时,她就精心地创设了三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共同探究,使科学课堂在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完美地进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过渡:现在,请大家动手,给书包里面的物品分类。看书包里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可以把物品分成两组,“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然后再把“我认识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

  1、明确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先动手分好类,再把结果填在书本里。

  2、小组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可以帮书包里面的物品分好类,观察一下,书包里面哪种材料支撑的物品比较多?

  3、小结:按照材料的不同,我们把物品分成:金属、塑料、纸、玻璃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等的方法来分!

  板书: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属、塑料、纸、玻璃等

  (现在,请把桌面的物品轻轻地放回书包里面。)

  过渡: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物品,你能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分类的吗?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对这些物品重新分类吗?

  (2)活动探究2。

  1、小组长,请把老师带来的礼物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请同学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分这些物品的?把结果贴在记录卡上。

  2、合作“分物品”。

  3、哪个小组想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怎样分?

  4、小组汇报,并把结果呈上来。

  5、小结分类方法,其实,其他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按颜色分,大小或者形状等。

  板书:其他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

  四、拓展延伸——废品的分类回收。

  1、谈话:你们真是越来越聪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类的方法?(播放家庭、市场、图书馆等实景影片。)

  2、过渡: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平时你们把这些垃圾放到哪里去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你们小组先观察,再讨论,看看这些物品哪些可以回收,把调查结果填好。

  3、小组汇报并呈结果。

  4、小结:大家分得很准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属、玻璃、纸和塑料这四类材料。

课改工作总结14

  现将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所做的工作

  (一)、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课改思路。

  1、我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成立了以马宏超校长为组长,刘洪元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年轻教师为组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不课改,就没法减轻师生负担,不课改在新形势下教学质量就没有保障,每个教师必须无条件改变思想,付诸行动,走课改之路。课改模式为24字模式,是被印证了的可行的模式,学习行动。

  2、课改评价同评先晋级,评模表先挂钩,调动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教研,不断提高

  1、思想理念是行动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课改工作成功的关键。学期初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确定努力方向。

  2、组织教师学习山西太谷张四保二十四字教学模式,谈学习感悟交流心得。

  3、开学初要求每班精心设计班名、班级口号、并认真进行了试行和修改。各班进行小组建设,并制定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方法,为后面课改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4、根据太24教学法”,缓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推进,对学生的小组长、大组长,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分配任务、讲解的能力。实行了小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捆绑式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5、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听课时无课教师全部参加听课,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任课教师之间互相评课。评课活动结束学校积极进行总结,评出马晓燕、刘洪元老师为我校课改能手,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为课改先进班集体。

  6、认真反思,撰写实施新课改心得。结合新课改理念,鼓励老师们每天更新一个新理念,让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认真总结。并将心得体会写成经验性文章,客观评价课堂中的优缺点。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二、存在问题;

  1、课改中出现课堂效率不高,导学案运用问题较多,经常落堂,有时偏离主要内容和主题。

  2、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角色,一些教师整节课基本不参与课堂,而还有一些教师不舍得放手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探究学习过少。

  3、教师在评课时,意见还有所保留。建议不中肯。

  4、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因而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5、小组评价只是停留在分数的累积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师生易出现评价疲劳。

  三、下期课改努力方向:

  1、制定教师课改评价考核方案,调动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2、从学期初就扎实开展组织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对课改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交流。

  3、小组合作的记分过程较复杂,花费的时间较多。

  4、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5、加大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本镇的学校也可以,可以调课对换去学习。

  新课改对于我们来是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我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让新课改理念正在服务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开创我校课改新局面。努力使工作干得更好。

课改工作总结15

  迎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年来,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我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作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班内学生普遍反应喜欢上语文课。一节课40分钟,往往觉得太短了,下课后还围着我讨论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还注意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此外,我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教学“生”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牛”“一”,在老师的动作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小牛坐在草地上”,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现在学生在新课前都能认真预习,特别是能积极查找资料,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常常高潮迭起。

【课改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课改观摩课活动总结

2.《体育课》教学反思

3.听评课活动总结

4.《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5.微课的心得体会

6.自习课讲话检讨书

7.小学美术课教学计划

8.小学活动课教学计划

9.形体课教学心得体会